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历史文化名人与扬美(之六) ◎木 容

南宁日报 2017-08-25 06:23 大字

黄兴等开会时使用的桌凳今存扬美魁星楼。云亦云 摄

在民间传说中,孙中山在清末“曾到扬美演讲”,此必为误传。《漫游扬美》一书称,扬美的两位百岁老人回忆,“1907年深秋的一天上午,(扬美)来了一位头戴安南帽、身穿中山装、气宇轩昂、谈吐不凡的中年人,操着一口广东话,站在金马街船埠头演讲,号召民众积极参加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云云。两位百岁老人认为这位中年人就是“孙中山”。“目击者”均有名有姓,在当地还有较高声望;其言之凿凿,描述也不乏细节。然而,遍查孙中山生平行迹,其根本没有机会路过扬美。

孙中山首次莅邕其实是在1921年,从广州经梧州,乘广明号军舰而来。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2月初版、孙中山原著、胡汉民主编《总理全集》“第二集·二、演讲·广西善后方针”,所记孙中山于1921年10月26日在广西省议会议事厅(今已不存,原址大致在今南宁市朝阳路、民生路交叉路口的南部一带)的演讲词,开头就有这样明确的字句:“予……此次至邕,实为首次。”既然孙中山首次莅邕是在1921年,那么1907年如果真的有人在扬美演讲的话,那也只能是另有其人了。此外,孙中山在1921年10月27日乘舰离邕,是往东面水路行进,经梧州至桂林。而扬美在南宁的西部,因此孙中山离邕时还是与扬美无缘。

不过,孙中山的亲密追随者,如同盟会的首脑黄兴、南军都督王和顺、镇南关都督黄明堂、同盟会南宁支部部长雷在汉等,倒是曾多次来到扬美商议革命计划或避难,得到扬美民众的无私帮助。

其中,作为反清革命的南宁会党大首领王和顺,在结识孙中山之前,就已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率领农民起义军突破七省清军的围剿,隐姓埋名来到扬美,避难于当地三点会首领梁植堂(辛亥革命志士梁烈亚之父。梁烈亚后于1919年任孙中山的机要员)家中。梁烈亚撰《纪广西南宁革命事》(见于辛亥革命同志会1947年编印《辛亥革命文献展览会纪念册》)记载:“清季光绪辛丑、壬寅、癸卯之间,南宁及郁、柳、思、贵、庆诸州府县,遭遇空前旱灾,清吏不恤民众疾苦,仍严征捐税,饥民愤恨,纷起抵抗……清吏岑春煊,悬赏十万购王氏首级。王氏不甘退缩,仍持孤军奋斗,擒斩清军将官吴胜贵……始潜避城外七十二里之杨(扬)美村笔者之家,同先父共图再起之策。”

在扬美村避祸期间,梁植堂称王和顺为“老二”,王和顺尊称梁植堂为“四哥”。按父亲的嘱咐,梁烈亚则称王氏为“兰叔”。梁烈亚当时只知道王和顺与父亲为结拜兄弟、同在三点会做事而已,哪知道王和顺竟是“悬赏十万之反清复明革命领袖”呐!后来由于接到黄明堂的信函,王和顺才从扬美乘船前往广东,再由香港转往安南,始得拜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王和顺在同盟会中被视为可独当一面的勇将,孙中山更以国士待之,令王和顺有知遇之荣,尤为感奋。冯自由撰《南军都督王和顺》(见于《革命逸史二集》,商务印书馆1946年再版)记载:“王和顺字德馨,号寿山,广西邕宁人。少负奇气,以行侠尚义闻……时清政不纲,洪门会党潜伏两粤腹地已久,纷然并起,以反清复明相号召。和顺知其可用,思以兵法部勒之,为光复祖国用,立弃官入会。以义勇得众心,名以大著……乙巳冬,孙总理自日本至西贡,将有事于两粤边防。和顺谒之请益,即加入同盟会。”

另一名同盟会勇将黄明堂,为钦州大寺人氏,在家中排行第八,其屡试不第后参加三点会,被帮众称为“八哥”。黄明堂性格豪放,好打不平,在广西会党中颇有声名威信。拜识孙中山后,忠于革命,矢志向前,深得孙中山信赖。吴国强撰《黄明堂》(见于《广东史志》2000年04期)赞曰:“黄明堂戎马一生,驰骋南疆,先后积极参加了反清、倒袁、讨陆、伐陈等斗争,功劳卓著。几十年来他矢志不移,坚定地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他平生侠义慷慨,能济人之急,深得部属的拥戴。他治军有法,军纪比较严明,受到群众的欢迎。”

黄明堂曾莅扬美事,《黄明堂传略》《黄明堂年谱》《民国人物传·黄明堂》《辛亥元勋黄明堂》等均失载,幸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六辑)》所收梁烈亚撰《镇南关起义回忆录》有所反映。另,梁烈亚撰《对〈我所知道的黄明堂〉一文的补充订正》(见于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卷四》)亦载:“我于童年时代,就开始和黄明堂认识。因为,他与我的父亲梁植堂在‘三点会\’里是不同堂而同门之好兄弟……我自认识他以后,彼此一向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中,经常相遇。”

关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下旬,黄兴在扬美执行革命任务的史实,海内外各种版本的黄兴传记、年谱均失载。所幸,梁烈亚撰《镇南关起义回忆录》,从亲历者角度描述了黄兴莅临扬美的因缘与经过。文中记载:“王和顺(在越南)……便积极与黄兴、胡汉民等重新订定起义后之军政大计,约略如下:(一)分水陆两路进军,水路由龙州(现龙津县)下达太平府至三江口;陆路由凭祥、宁明、上思至宣化属的迁龙司、大塘,会合十万大山、钦州各地的民军袭取南宁……(二)取得南宁后,即建立中华国民军‘军政府\’,以孙中山、黄兴为正副大元帅,宣告中外,并行使军用券。(三)在南宁、武鸣、上林、贵县、太平、果化、平马、隆安、钦、廉等地广招民兵入伍,扩大武装力量。(四)由南宁分兵袭取桂林、梧州,入湖南、江西、广东,与各省革命军会合,推翻清廷,建立民国。”

梁烈亚在《镇南关起义回忆录》详述:“上项计划的关键,是在取得南宁。为此,黄兴偕同王和顺、黄明堂、关仁甫、梁蓝泉又于九月下旬携带款项到左江下游的扬美村(在三江口上游,扼左、右江三角水陆交通),在梁亚珠、梁植堂家召集进袭南宁路线上的各地同志,如黄简初、杜少庭、许四功、黄百良、陆醒、李十、蓝其宣等十数人商议,要在新宁(扶南)、隆安、上思、绥禄、永康等地,集合往日壬寅、癸卯大起义之役的旧部,由梁植堂、梁亚珠、王(黄)简初、刘辉廷、杜少庭指挥,大约有新旧枪六百余支,为主要民兵,任务是扰乱清兵,等候镇南关、龙州方面之革命军开到,即出来响应,占领南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文史资料纪念专辑》“辛亥老人回忆录”所收梁烈亚撰《回忆镇南关起义》一文,所记与之基本相同。

扬美当地人,对此事的追记还有所补充。当时,在扬美人梁植堂、梁烈亚的联络下,黄兴、王和顺、黄明堂等同盟会重要领导以浏览观光作掩护,避开官府耳目,在魁星楼开会,部署镇南关起义及桂南各地推翻清朝的革命武装斗争。由于会期较长,为了避免扬美士绅、官兵起疑,又转移到梁植堂家中继续开会。

由于年久失修,魁星楼在几年前就已被文物管理部门列入急待施救的项目。2011年10月10日,南宁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之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宁魁星楼文物维修开工仪式在扬美村举行。自治区专门拨款补助50万元,对魁星楼进行全面维修。为期两个月的维修工程,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对魁星楼进行包括外部维修、内部展览等进行修缮,对地面、壁画、抹灰带等进行妥善处理。并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在二楼处增设立陈列橱窗,向外展示与之有关的历史名人、文人轶事、辛亥革命有关史料等,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里的魁星楼,成为游客了解当地悠久历史和民风民俗的一个重要窗口及重要的革命教育基地。

如今,黄兴等革命志士开会时使用的桌子、木凳等,按原样摆放在魁星楼二楼,令游人至此睹物思人,神驰向往。(全文完)

新闻推荐

托起贫困学子的梦想与希望

(上接1版)筹集资金近70万元,建设“希望书屋”35间,每间“希望书屋”配备图书约1000册,为贫困村儿童不断输送书籍,送去精神文化食粮,让孩子们读上好书、爱上读书。送上“开学的礼物”实现贫困学子小心愿...

隆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