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太短 相思太长 ——南宁留守儿童探亲路(四)
韦云志利用候车时间关心儿子的功课。本报记者段柳健摄
本报特派记者 潘薇薇
8月7日9时40分,动车驶出广州南站,结束了探亲之旅的南宁留守儿童踏上了归途。
4天前,为了圆留守儿童的团圆梦,在南宁市总工会和广州市总工会的组织下,20名来自南宁隆安县和马山县的孩子登上了开往广州的列车,与父母相聚。昨日,是一部分留守儿童返乡的日子。相聚那天,有泪水,也有欢笑;分离这天,除了孩子的沉默和父母的叮嘱,还有埋藏心中的离别之痛。
离别没有眼泪,只有沉默与无奈
比起去时的兴奋,返程时孩子们大多沉默无语。从酒店通往接驳大巴车的短短通道,孩子们走了十几分钟,沉重的背包里装着父母无尽的爱意与深沉的叮嘱。孩子离别沉默的后面是无奈与心酸。
“妈妈,你可不可以再多陪我一天。”许学健一直央求着,母亲曾梅丽只能一次次拒绝孩子的请求,这一次,爱面子的许学健顾不得别人的眼光,趴在妈妈身上大哭起来,看到此景,一旁的工作人员也红了眼眶。
“儿子,即使没有爸爸妈妈在你们身边,回家后也要自立自强,完成好学业,听爷爷奶奶的话。”孔燕妹送别时再次叮嘱自己的孩子。这看似普通的话语,道出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长的无奈与心声,尽管多数孩子回答父母时只是点头不说话,但他们坚毅的眼神给了父母莫大的安慰。
“孩子们的坚强和懂事很让人心疼。”市总工会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农村孩子不善表达是普遍现象,留守儿童更是如此,但他们沉默的背后隐藏着强烈的表达欲和倔强的坚定。
多了陪伴与监督,父母的思想在转变
在城市里打拼十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意识到父母不在身边会对留守儿童产生一定影响。
几日的团聚,家长们发现由于长期的两地分离、管理的疏忽、沟通的不及时,他们没有很好地尽到监护人的职责。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教导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此次探亲之旅结束后多数家长的心声。
在火车站候车室,韦云志一直陪着儿子看书。“我在工地打工,不希望孩子像我一样因为没有文化而吃苦。”韦云志告诉记者,这次探亲之旅让他发现了儿子的兴趣爱好,同时也为自己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而感到惭愧,他不希望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让孩子的天赋被埋没。“以后每年暑假,我都会接儿子到身边来,一是多陪陪儿子,让他不再那么封闭;二是多监督他,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韦云志说,这个假期他要求孩子把字练好,自己买了10本课外书让孩子带回家阅读,以此增长见识。
当天,有10名孩子没有搭上返乡的列车,他们的父母选择让孩子留在身边,陪伴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温月侨、温中银的母亲祥秀娥表示,要让孩子们在城里长长见识,“我们做父母的也需要改变,城里人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也在努力改变教育方式,希望尽自己的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带着希望出发,总有团聚的一天
无论多么不舍,总要带着希望出发。
动车上,黎诗云翻阅着一本杂志,小小的她尽管识字不多,但在表姐的陪读下看得入神。戴在她手上的小手镯刻着“聪明伶俐”四个字,这也寄托了父母的期望。“爸爸妈妈告诉我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他们就会回来。”单纯的孩子铭记着父母的承诺,带回思念也带回了目标。
“我不会忘记和爸爸妈妈的约定。”马丹丹、马和岳姐弟俩坚定地对父母说,回去后会好好学习,听爷爷奶奶的话,照顾好爷爷奶奶。姐弟开朗的性格和父母开明的家教分不开,马爸爸总是鼓励孩子去探索新世界,接触新的事物,并把自己的经历与其他孩子分享,激发他们求知向上的欲望,做踏实做事的人。
临别前,家长马世浩和韦云志告诉记者,他们打算年底回南宁找工作。“去年回家探亲途经南宁,我发现南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交通还是城市环境,在这里找到工作的几率也挺大的。”马世浩说。另一旁,韦云志也告诉记者,“我在工地干了十几年,都是为广东搞建设,如今南宁的发展也很快,过完年后我也想回南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相聚太短,相思太长。然而,带着希望出发,总会有团聚的一天。
新闻推荐
隆安两姐妹患鱼鳞病 公益团队接来南宁诊疗 爱心人士表示今后在其学习和生活上将尽量给予帮助
医生给患病的姐妹俩诊治本报记者林灵摄本报讯(记者林灵实习生李琴)昨日,得知自己的病不影响日常生活,来自隆安的许妹鹃和许妹霞姐妹俩才稍微开心了一些。今年3月,广西合众助学俱乐部赴隆安县屏山乡小...
隆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