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众志成城齐参与 撸起袖子加油干 ——南宁市构建多元化帮扶体系助力脱贫攻坚

南宁日报 2017-04-07 06:12 大字
“壮乡巧娘”工作站帮助许多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市妇联供图)非公企业走进贫困村捐资助学。 (市工商联供图)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南宁市团结民营企业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积极地向各级后盾单位、非公组织、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宣传和动员,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扶贫体系,为加快南宁市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新活力。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南宁市民营企业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充分发挥智慧和优势资源,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出一份力,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

来自群团组织的力量——

面对不同贫困群体各施“良方”

南宁市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力量,在扶贫攻坚中着力解决“谁扶、扶谁、怎么扶”的问题,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助力扶贫攻坚的新路。

市妇联: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和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壮乡巧娘培训基地就是南宁市妇联帮扶贫困妇女“能力脱贫”“产业脱贫”的一个亮点。

南宁市妇联立足“牵、巧、培、贷、业”做好文章,为妇女创业创新增强能力,创新开展“产业到家 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打造了“壮乡巧娘”工作品牌,并注册商标,建设了“壮乡巧娘”作品展示中心、“壮乡巧娘”手工编织培训基地和7个基层“壮乡巧娘”工作站,探索展、研、培、制、销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线下产品体验、线上品牌推广,拓展了宣传销售模式,切实提高了贫困妇女的收入,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南宁市妇联建设了广西首个农民工服务中心妇联分中心,把女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市政府农民工培训计划,以“家政培训大篷车双进双送”为载体,面向女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等培训,近两年共培训女农民工1.2万人;开展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工作,联合金融机构争取妇女发展基金、可口可乐520爱心项目基金等,向全市5300多名妇女发放贷款2.6亿元、贷款贴息资金300.05万元;打造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62个,培养女农业科技特派员169名。

团市委:培训农村青年脱贫“特种兵”

针对农村青年开展脱贫培训是共青团南宁市委“青春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

团市委把解决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瓶颈问题作为重点工作,集中抓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信贷、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农村青年就业服务等三项工作,帮助贫困村青年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强化就业创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水平。

为引导全市青年扎根农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共同投身脱贫攻坚行动,团市委启动市、县、乡三级“青春致富大讲堂”暨农村青年脱贫特种兵培训,邀请青年企业家和各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组成讲师团队,以行业聚集性、地域特殊性、产品多元性等为划分依据,有针对性地举办规模化种养殖、电商创业等各类培训班,网格化开展青年创业就业技能精准培训,让学员们对未来产业的发展、如何降低电商平台销售物流成本、如何做好电商销售产品保鲜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2016年,团市委培训了超过千名脱贫“特种兵”。团市委书记王亚楠表示,培训旨在通过对扎根农村的创业青年进行科学引导,帮助他们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创业致富本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拓宽致富门路。发挥青年脱贫“特种兵”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分享给周围的创业青年,在脱贫致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团市委还开展“团银携手,助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依托再就业免息贷款项目和农村青年家庭农场创业信贷扶持项目,全市各级团组织通过发动引导,向邮储行推荐创业青年,已获得贷款107人,累计获贷款930万元,为一些有创业想法的青年解决了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此外,团市委还以“青春助力脱贫攻坚”为总载体,通过开展青春扶贫教育先行、“圆梦行动”圆贫困青年上学梦等脱贫攻坚系列活动,切实为贫困学子解决实际困难。隆安县乔建镇罗村平吉屯贫困学子李珍珍就是一名幸运儿,她得到了圆梦行动的帮助,每年5000元的爱心助学款让她安心读完4年大学。据了解,2016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共筹资127.2万元,资助224名贫困生顺利入读大学。

市总工会:因户施策增强“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关乎民生,南宁市总工会积极动员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投身脱贫攻坚战,找准脱贫措施,坚持因户施策,不断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确保结对帮扶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内双村位于马山县加方乡北部,是市总工会定点扶贫村屯。该村是2012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属于扶贫开发五类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一类村”。为进一步改善内双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经济,尽快实现脱贫摘帽,市总工会派出的扶贫工作队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录入、修改村屯贫困户数据。2016年,市总工会投入资金7万元建设完善全村基础设施,为古排屯修建机耕路;结合政府的惠民资金项目为3个屯安装路灯;改善村委办公环境,修建路标,添置办公桌椅、风扇等设施,为实现脱贫目标奠定了基础。

面对扶贫点的恶劣自然条件,队员们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桑养蚕、辣椒等种植业;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发展扩大黑山羊、土鸡等有基础、群众有意愿的产业;对有意愿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初高中毕业的子女或剩余劳动力,帮助联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对不愿意外出务工的人员,想方设法就近就地帮助转移就业,努力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力争实现年内脱贫摘帽。

来自返乡人员的力量——

引入山外新思想创出新舞台

春节后的南宁依然春寒料峭,青秀区刘圩镇良合村蔬菜大棚里的宋程却十分忙碌,育苗、移栽、施肥……“要抓住这几天的好天气,给菜追肥。”2008年大学毕业的宋程原本从事的是销售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蔬菜种植的商机,于是辞职回乡创业,选在刘圩镇种植紫土蔬菜,并为蔬菜取名为“宋健康”农家菜。如今,宋程成为刘圩镇的农产品“代言人”。去年,他帮助镇上成立了刘圩镇生态农业协会和刘圩镇旧坡蔬菜种植农民合作社,不少农户加入合作社后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在南宁市,有许多像宋程一样返乡创业并通过创业带动周边群众脱贫的感人事例,他们怀着反哺家乡的热情,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点燃了农村创业激情,形成了脱贫攻坚合力。

为返乡创业提供服务

吃过开年饭,刘圩镇各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几乎天天聚在一起,聊聊新年的新打算。今年,他们聊得最热火的话题就是“返乡创业,反哺家乡”。

“我很早就外出打工,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技术。去年春节回来后,我看到家乡的变化很大,而且镇里、村里组织了各种培训,帮助大家学习政策,于是我决定留下来,在家乡创业。”伶俐镇上王村的李永宏说,在创业初期,各种审批手续令他懵圈,建设资金无从筹集,对南宁农家乐市场也不了解……正当李永宏感到迷茫的时候,城区和镇里的相关部门给予了指导和帮助,他的农家乐项目得以顺利启动。目前,李永宏的裕祥家庭农场种上了树,建起了房子,计划在今年国庆节期间开业。

伶俐镇还邀请专家对有意向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课程,欲打造集吃、住、玩一体的旅游产业。2016年,全镇发展农家乐300户以上,带动2万多农户从事配套产业,培育出“伶俐三宝(伶俐野猪、伶俐龟鳖、伶俐竹笋)”乡土特色品牌,旅游扶贫产业成为该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南宁市精心为返乡农民工打造发挥才能的舞台,在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各地产业优势开展短期创业培训,引导农户转变就业观念,并帮助争取和申请创业贷款等资金扶持,促进各类群体创业。

用行动回报社会

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形成了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带动父老乡亲一起通过双手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现状。

刘圩镇那床村村民卢立富说: “我在顺德看到辣木,就想着这种植物既然能在广东种植,应该也能在南宁种,因为这里的气候环境和广东差不多。”于是,他结束了多年在外打工的生活,2015年返乡种植辣木,现在种植规模已达30亩。卢立富是个脑子活络的人,在种植辣木的同时还养鸡,给鸡喂食辣木。由于营养价值高,他饲养的辣木鸡市场售价达到150元/只,还时常卖断货。今年,他计划扩大辣木鸡养殖规模,并且申请注册商标。目前,在卢立富的带动下,那床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有十几户农户加入,跟着卢立富一起加油干。

除了宋程、卢立富的创业成果,还有良合村梁上林下养鸭项目、大里村郑双峰的梅花鹿养殖产业等,这些有文化、有经验、有梦想的新一代农民工在外开阔了眼界,带着资金和技能回到家乡,带领着乡亲父老共同奔小康,可谓是脱贫攻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宋程说:“我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对这里的村民有感情,也有能力带动他们脱贫致富。”他的心声,也正是千千万万回乡创业的人们的心声。

来自非公企业的力量——

撬动资金技术杠杆深化帮扶

“过去守着山间几亩薄地,看老天爷过日子,如今通水通路,有产业带动,农户不仅有土地租金,还能在公司做工,拿两份工资。”这是当前西乡塘区坛洛镇合志村必池坡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南宁市非公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在南宁市委统战部及工商联的积极引导下,全市非公企业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精准聚焦,深化帮扶,凝聚众力助推脱贫攻坚,彰显了统一战线的力量,先后通过产业帮扶、智力帮扶、社会捐赠等形式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献计助力,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市有223家企业或商会与240个贫困村屯结对帮扶。帮扶内容包括产业项目、资源开发、智力扶贫、安置就业、捐赠救助等。其中涉及产业帮扶项目115个,安置贫困村农民就业10783人,开展智力帮扶培训11944人。为***、生态乡村建设投入2218万元,为公益事业捐款1204万元,为教育事业捐款1163万元。

产业帮扶 要脱贫更要增收

依托合作社发展种养,借力休闲农业实现就业,发展稻鳅养殖让农户增收……这是上林县非公企业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村企联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也让企业与农户在共建中实现双赢。

要实现长足发展,没有产业支撑是不可能的。2016年以来,南宁市众多非公企业走进村屯,通过开展产业帮扶,激发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以市场为导向,对贫困地区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进行重组,通过双方资源互补及优化配置,共享发展成果。

民营企业上林县明珍源桑枝菌业有限公司结对帮扶的贫困村是上林县明亮镇塘隆村,该公司主要通过发展产业进行帮扶,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商业运作模式,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商业运作,在技术、资金和销售方面帮扶贫困户。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塘隆村成立明亮镇隆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种植食用菌。目前,合作社带领135户贫困户种植菌棒,平均每户卖菇收入6933元,实现了农户增收,让农户看到了新希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新期待。

智力扶贫 变“输血”为“造血”

要想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更重要的是智力扶贫。南宁市通过鼓励扎根贫困地区的民营企业、能人和专业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定期组织贫困户参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科学知识水平,注重人才致富,实现扶贫效应最大化和可持续化。

非公企业广西立盛茧丝绸有限公司先后和横县平马镇丁村、大茶村、新福镇彭岭村、南乡镇大沙村、六景镇龙口村建立了村企合作关系,结成帮扶对子,扶持方式为保价收购鲜蚕茧,并提供桑园标准化建设、桑蚕技术培训、种桑养蚕技术实地指导帮扶。

公司共派出3名驻村技术指导员到贫困村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带动农户3100多户,辐射带动周边乡镇5万多人实现同步发展。

公益捐助 改善村民生产生活

许多热心公益的非公企业还定期或不定期向贫困村、贫困户捐助资金、物品,涉及生活保障、健康、教育、卫生、救灾、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

近年来,广西鑫利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号召,为上林县、良庆区捐助款项40多万元。另外,该公司还开展捐资助学、灾区捐助等,累计捐献资金超过300万元。

部分非公企业通过捐助直接参与扶贫开发,助困、助学、助医、助孤、助残、赈灾,帮助贫困村开展道路硬化、人饮工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帮扶针对性强,成效明显。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积极参与才能赢得漂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扶贫中坚力量的非公企业,立足新形势,把握新要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通过精准帮扶找到扶贫开发的“点”和“根”,以产业发展、智力扶持、带动就业推动发展,促进贫困地区人口收入提高,使贫困人口自主脱贫,不仅能“站得稳”,还能“走得远”。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李静 吴子贤 陈媚

新闻推荐

扶贫专场招聘会推1223个岗位

青年扶贫专场招聘会现场本报记者宋延康摄本报讯(记者文艳玉实习生张蔷)青年扶贫专场招聘会,为县区贫困青年提供工作岗位。昨日上午,由共青团南宁市委、市人社局共同主办,南宁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承办的南...

隆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