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大冲口村:诚信让“无人菜市”延续20多年

桂林日报 2020-05-26 08:36 大字

群众购买蔬菜,自觉把钱投到塑料袋里。

2元一把蔬菜。

卖菜的村民放好蔬菜后回家了,任凭买菜的村民自己挑选、付钱。

□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周俊远何桂羽文/摄

常言道,诚信是经营之本。在荔浦市马岭镇大冲口村,这里的村民就是因靠诚信,20多年来让村口的一个“无人售卖”的菜市延续至今,卖菜的村民不需整天守着摊位,每天早上把菜摆放好就会离开,如果有人想买菜,只需往塑料袋里投钱自行取走蔬菜即可。这种“无人售卖”的情况已经持续20多年,从来没发生过纠纷。

5月23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大冲口村的菜市。这里十分简陋,没有雨棚,也没有摊位,卖菜的村民把挑来的蔬菜一字儿排开摆放在路边。村民们买点肉或吃完早餐后,有需要的就会来到卖青菜的筐子前看看,看好后拿走一把青菜,将两块钱放进塑料袋,没有称重更没有讨价还价。

7点左右,村口的人越来越多,卖菜的老人却陆续离开,8点左右,卖菜的老人基本都回家了,他们的摊点都成了“无人售卖”摊。记者观察了一阵,有的开着车路过停下来迅速从菜筐里拿起一把青菜,有的则慢慢地挑选,但无一例外的是,拿走青菜后他们都会将两块钱投入到塑料袋子里。

“这不稀奇,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已延续20多年了。”面对记者好奇的眼神,马岭镇克新村委党总支书沈瑞报笑着告诉记者,大冲口自然村是克新村委的一个大自然村,有2000多人,他自己本人也正是这个自然村的,所以见惯不怪了。据他介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村里跟很多其他村子一样,年轻人都陆续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老弱妇孺。因为村里留守的人依然有不少,而村子离镇上的集市有好几公里,20多年前,有人看中村里的市场,就在村口开起了肉铺和商店,随着人气的聚集,也有老人开始拿家里吃不完的青菜来卖,售价相对便宜,结果十分畅销。于是一些老人一年四季都种菜,几乎每天都有人去村口卖青菜。

刚开始,老人们都守着摊子,到后来临时有事就让卖肉的帮看一下。老人们为了自己不在时顾客方便买菜,就将青菜捆成一把一把的,以固定的价钱让顾客选购把菜钱委托给肉铺的老板收。后来,老人们又改进了卖菜的方式:干脆将一个塑料袋系在菜筐上,买菜人自己按把数拿菜给钱。这一做法渐渐固定下来。这20多年来,从来没听说有少钱或不给钱的情况。

“卖菜不误工,又从不少钱,这样谁不喜欢。”68岁的钟玉莲老人10多年前就加入村口的卖菜队伍。当天早上6点半,她就挑着一筐萝卜菜和一筐丝瓜来到村口的菜市,将蔬菜摆放好后,就回家吃早餐,然后继续到地里种菜浇水。

“不用担心的,10多年了,没有少过一分钱。”说起村口的“无人菜市”,钟玉莲显得十分开心。她告诉记者,自从孩子们外出工作,她就跟老伴留在村里,干不了重活就在屋前屋后种菜卖,一天也能赚个四五十块钱,基本够两个老人的生活开支。10多年来,蔬菜从原来1块钱一把到现在2块钱一把,钟玉莲都没有少收过一分钱。“好多次忘记了,到了晚上八九点钟来收摊,钱都一分没少过。”钟玉莲回忆说。

“这种情况能延续下来,主要还是大家讲诚信,大家这种互相之间的信任。”沈瑞报说,村里的风气确实好,除了买菜的群众讲诚信,村里的小孩子也从来不拿老人们系在卖菜摊上塑料袋里的钱,现在来村口卖菜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能卖出几十到数百斤不等。而卖菜老人们也很讲规矩,自家种的菜基本都是绿色环保的,每天凌晨5点多就去地里采摘蔬菜,确保每天村民买的菜都是新鲜的;价格上卖菜的村民也从不乱涨价,不管以前是一块钱一把还是现在两块钱一把,基本保证一把青菜有一斤左右。老人们还会根据市场来调整每把菜的重量,如果外面菜价上涨,每把青菜就适当扎小点,如果菜价下降他们也会将菜扎大把一些,反正不会让买菜的人吃亏。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后一定要把它发扬传承下去,不仅仅是在买卖蔬菜这件事上,而是要扩展到全村的各项事业中去,让克新村不仅产业发展得好,同时也是讲信誉的村子。”沈瑞报说。

新闻推荐

网传“横县女生十年前被老师性侵” 嫌疑人邓某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今报南宁讯(记者赵敏)前不久,横县云表镇17岁女孩小赵网上发帖举报,十年前被老师邓某长期性侵。该县有关部门获悉后组成工作组...

横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