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提高群众参与度 乡村建设有妙招

南宁日报 2015-08-18 02:32 大字

自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以来,横县不断创新“美丽乡村”建设体制机制,引导群众建立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建立自治管理监督机制;发挥乡村文艺舞台培育新风的作用;创新考评机制激发群众活力等,有效破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参与少的问题,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村规民约

约出美丽

近日,记者在横县马岭镇龙坪村委第八屯看到,村头鲜花绽放、草木葱茏,村庄整洁干净。“这些年村里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房屋统一规划建设,白墙灰瓦十分漂亮,村里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提及村里这些年的变化,该村村委会主任何伍立刻娓娓道来。

据何伍介绍,他们屯之所以发生巨大变化,还得从近年来“美丽横县”乡村建设村规民约建立健全说起。自活动启动以来,他们屯在政府引导下,不断建立健全和修订完善规范村民行为的村规民约,以约定俗成、通俗易懂的方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全县1700多个村屯基本上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广大村民通过落实村规民约,推进村庄建设,整治村庄环境,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很好地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彻底好转。

监督民主

自治管理

“村里做什么项目都事先召开户主大会,再按照各级拨付款项多少,合理安排资金,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在横县峦城镇高村,该村群众向记者介绍了村里的监督管理情况。

在马岭镇马岭社区宋村,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宋村大大小小的项目建设、收入支出等都由村理财小组负责管理。该小组成员由群众推选,他们都是经济能手、优秀党员、先进青年等,专门就全村的财产进行管理、使用、分配、监督。

这是该县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大力推进村民民主监督自治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效,目前,全县所有村委(社区)均设立有村务监督委员会,大多数经联社也相应设立有村民民主监督相关体制机制。通过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转,很好地监督村务工作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落实、工程推进等,“美丽乡村”建设村民自治管理和参与水平进一步提升。

乡村舞台

培育新风

以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出发点,横县除了在硬件设施方面不断改善,更注重软件方面建设。该县通过不断加快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等方式,凝聚人心,调动村民激情。

在那阳镇下黄村村办公楼前悬挂着“南宁市文艺村”的牌匾,原来这个村在文化娱乐建设方面可圈可点。村里建有72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娱乐广场,标准舞台、文化室、篮球场、阅览室等一应俱全。此外,村里结合村史文化建设文昌阁,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据悉,在那阳镇的近50支文艺队伍中,下黄村就占了13支。

“几年前,下黄村环境脏乱差较严重,为切实改变现状,营造和谐人居环境,镇里大胆创新,组织村民开展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文艺宣传好政策、好做法,培育好村风、民风,群众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乡村建设找到了突破口,建设成果十分显著。”那阳镇党委书记梁文介绍。

创新考评

激发活力

“我家是美丽家庭”“我家是文艺户”“我是美丽大嫂”……这是那阳镇群众的自豪。

2013年以来,横县开展“美丽村屯”“美丽家庭”“美丽大嫂”“美丽保洁员”“美丽庭院”“美丽阳台”等系列评比活动,采取县里搭台、乡镇推进、村屯组织、群众参与等方式推进,不断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评比奖励体制机制,激发了“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

经过两年的实践,全县掀起了一股“美丽乡村”建设你追我赶的创先争优热潮。很多群众自发参与乡村建设,并以成为“美丽村屯”“美丽农户”“美丽大嫂”引以为豪,“美丽乡村”建设已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劳艳燕通讯员韦云瀚李晶晶宋汝龙外出办案结束

本报记者劳艳燕通讯员韦云瀚李晶晶宋汝龙外出办案结束后,不直接返回办公室,而是到云表街或附近村庄“转一圈”,巡逻一趟,这不是闲着瞎晃,而是南宁市公安局横县云表派出所独创的“1+2”工作模式——出...

横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