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宁:一座有“血性”的大爱城市

南宁日报 2014-06-13 12:48 大字

背景回顾——

2005年5月24日,在第五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上,192个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通过决议,决定认可“世界献血者日”为国际性纪念日——选择6月14日作为“世界献血者日”,是因为这一天,正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设立“世界献血者日”宗旨在于,通过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全社会对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全世界每天有大约800名妇女死于妊娠或与分娩相关的并发症。几乎所有此类死亡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半数以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约三分之一在南亚。15岁以下少女孕产死亡的风险最高。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的严重出血是死亡、患病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但是,获得安全、充足的血液以及合理、科学利用血液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仍面临重大挑战。

2014年的“6·14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是——“安全血液挽救母亲生命”。

在今年的这个特殊日子,生活在广西“首善之区”的首府民众,有最充分的理由为自己而骄傲——在自觉奉献热血、挽救危难者生命的大爱善行中,首府民众做到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一流”。

经常能耳闻目睹的城市传奇

一个新生儿的降临,是令每个家庭人人欣喜的大好事。然而,新生命的诞生过程,有时却很难避开风险的不期而至。

2014年6月8日,首府南宁的主流媒体全都报道了这样一则“城市传奇”——

6月6日晚,两名在医院的产妇分娩后相继突发产后大出血,生命垂危。面对这一危急情况,医院、血站等众人深夜接力救援,经过一个通宵的奋战,两名产妇在“救命血”的帮助下,于凌晨时分安然摆脱了生命危险。

6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见到了已安然无恙的产妇岑女士;而她刚生下的小宝宝躺在小床上,小手挥来挥去,十分活泼可爱,还时不时打打哈欠。看着儿子的憨态,身为父亲的李先生,回想起刚刚过去的几个小时,心里仍在后怕中感到万分庆幸。

原来,6月6日19时,岑女士顺利产下了小宝宝。家人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得知岑女士分娩之后大量出血,出血量急剧上升到3000毫升,情况十分危急。

临床经验丰富的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任王彩珊,在参与了通宵抢救后,带着倦意,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产后大出血抢救需要紧急输血,而且产妇的血型是AB型,当时医院的血液库存不够用,我们马上启动了医院应急预案,得到南宁中心血站的大力支持,及时调配了大量的血液,成功抢救了患者的生命。这次抢救一共输了18.5个单位红细胞,3300毫升血浆,还有10个单位冷沉淀和一人份血小板,目前病人病情转危为安,早上的时候意识已经清醒。”

李先生因有大孩子需要照顾,当时没在妻子身边;妻子的产前检查都很正常,想想应该不会有事。在接到妻子产后大出血的电话通知后,他立马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急火燎地往医院赶。现在看到妻子抢救过来了,心中乌云即刻散尽,全是阳光灿烂;却真的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感谢医院和血站的救命之恩。

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们抢救岑女士的同时,广西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也在进行着另一场同样紧急的生命救援——同样是AB型血的一名产妇也出现了产后大出血,同样在南宁中心血站的倾力支持下,紧急调配使用了17个单位的红细胞和3000毫升的血浆,并在医生们的全力抢救下,母子平安,脱离了危险。

首府南宁的主流媒体,对同一天发生的这两起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生命救援行动,毫无例外地给予了全方位、多时段的报道,是因为这样的善举,总是全体市民最希望了解的、最贴近民生的公共焦点话题。

而全体市民对此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心态的平和与宁静,则来自于这样的生命救援行动在南宁时有发生,已属平常——而他们自己本身,或许在不知不觉当中,机缘巧合也成了施救行动中的一员!

道理再简单不过——在南宁市民中,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比例很高,分布也极广;谁也不去想,也无法断定自己奉献出来的鲜血会用在哪位面临危难的患者身上,会挽救了哪一个生命个体。市民们只需要知道,每一次救援行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及时展开,这就足够了!

在南宁中心血站的临床供血原始档案上,对于紧急调配血源抢救产妇及新生儿生命的案例,有着如下非常详尽的记录:仅从2013年7月下旬至2014年6月6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南宁市各大医院,以及辖区内上林、宾阳、隆安、马山、武鸣、横县等县医院,所展开的紧急救援母亲的医疗行动,平均每月有10起,且全部救援成功!

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广泛而深厚的民众基础和高度一致的心理认同,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经常能亲身参与的城市风景

所有生活在首府南宁的市民,以及来到这座城市公干、商务、观光旅游的外地人士,经常能看到的一道城市风景线,就是街头无偿献血采血点,总是有许多人在排队等候捐血;或者是,各种各样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不仅次数多,而且相当普及。

这表明,南宁市民从整体上说,对无偿献血有着普遍的参与精神和荣誉感。

回溯一下南宁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史,可以得知,这样的普遍性实质参与行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个体到群体的进程,是颇具历史渊源的。

1996年5月8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这天上午9时,南宁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再次出现在朝阳花园。此前几天,采血车都如期到场,却几乎无人过问——那个时候,献血依然是有“补贴”的,根本没几个人知道“无偿献血”是怎么回事!

当时在中心血站任职的陈志,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径直找到《南宁晚报》,请求报社对“首府无偿献血事业”给予舆论和道义上的坚定支持。结果,在《南宁晚报》的牵头组织下,5月8日上午,首府各大媒体的记者们都来到了现场。

可是,携带“长枪短炮”摄影器材的10多位记者,在采血车前守候了一个多小时都无人问津。眼看好端端的“新闻采访”要泡汤,陈志和大伙全都急得不行。这时,一位《南宁晚报》的记者挽起了袖子,第一个上了采血车,献了200毫升鲜血,自己成为采访对象——而其他记者,也同样伸出了坚实有力的手臂。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上——当天在采血车上无偿献血的市民就达到了27人!在第二天媒体新闻的报道号召下,连续4天,每天来采血车上无偿献血的市民超过了60人!而那位第一个走上采血车的记者,此后13年,连续无偿献血24次,总献血量达到7800毫升,几乎是他全身血液总量的两倍!至今,他仍是广西新闻界的无偿献血冠军。

从那一天起,广西首府南宁献血委员会办公室,就在媒体和全社会各阶层的全力支持下,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无偿献血宣传推介工作。

这是一个无所不包却又有条不紊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是媒体对无偿献血新闻事件的全面、深入报道和科学、文明、人文关怀等时代意义的提纯与升华,包括视频、微博、微信、短信、QQ群的全面互动;另一方面,又是发动医务人员、机关、高校、武警、企业等群体参与;再一方面,是街道、社区、村屯的立体宣传的普及;还有一个新突破,就是节假日的爱心号召,包括相亲、成人礼、开学日、父亲节、母亲节等专项主题互动活动。

结果,只用了18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南宁市民的共同推动下,首府南宁的无偿献血事业便在全国声名鹊起。仅以年度采血总量计算,就跃居全国450多家血站的前列!

●记者手记

首府南宁市无偿献血事业的飞速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十年磨一剑”;其在民众中的普及、参与、跃升的程度,在全国城市中堪称典范。

首府民众在无偿献血的身体力行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高度认同——幸福生活,人人都向往;然而,苦难与不幸,有可能落在别人头上时,也同样有可能落在自己头上;因此,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尤其是对那些遭遇了天灾人祸、飞来横祸的不幸的人们;对为我们的人类延续生命、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未来的母亲们——谁也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当所有的南宁市民都举起森林一般的手臂,都心甘情愿地为全社会奉献自己珍贵的血液去挽救每一个生命时,所留给当代和后世的,就只能是这样一种铭记史册的印象——

南宁:一座有“血性”的大爱城市!

新闻推荐

记者吴子贤为督查了解第九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后

本报讯(记者吴子贤)为督查了解第九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后南宁市的受灾情况,21日,副市长黄宁率市农业委员会、市民政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领导到横县、西乡塘区察看受灾情况,并召开郁江洪水防御视频会...

横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