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生产“农家肥”
本报记者曾永联本报通讯员黄家兴颜永良
说起有机肥,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农家肥”。然而,在横县云表镇朝南村,工厂化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却更加有名。4月20日上午,记者走进横县云表镇朝南村生物肥料厂采访,目睹了现代“农家肥”的真面目。
“我们厂占地35亩,厂房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投资了500万元。”该生物肥料厂厂长覃广常对记者说。
覃广常介绍说,蘑菇厂废弃的种菇下脚料,运到这里后,进行再次堆沤,高温消毒,就能生产出肥料。
“种菇废料终究有限,生产原料是否有保障呢?”记者有些疑问。覃广常笑着说:“我们的生产原料充足得很哩!”他告诉记者,除了种菇废料,还可以将糖厂的滤泥、污水处理厂的沉积泥乃至蔬菜收获后丢弃的菜根、菜叶,还有花生藤、瓜藤和部分生活垃圾等等,来个“大小通吃”。还有一点不能不提,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使用生物有机肥,能让土壤疏松肥沃,肥力上升,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而且食用口感特别好。
“不知生物肥料厂的规模怎样、效益如何?”记者问道。“我们厂用工50人左右,每年可生产成品肥2万至5万吨。每吨成品肥价钱是1000元,年产值是2000万至500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村里的大棚蔬菜和传统种植蔬菜,都用我们生产的有机肥。种植户们使用有机肥后都反映说,成本降低,肥效持久,十分划算。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效益上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事业。”覃广常说。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李新雄)6月25日,记者从自治区全面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5月底,全区县域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有阶段性成果。但部...
横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