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农垦实现由传统制糖业向生态产业链转变

广西日报 2011-05-14 21:43 大字

本报南宁讯 (记者/邓萍 通讯员/黄群)一根甘蔗从头到尾“榨干吃净”——广西农垦依靠糖业循环经济,使生态产业链不断延伸,走出了“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一体化的高效发展新路子。

广西农垦有9家制糖企业、16个甘蔗基地农场和周边农村106万亩蔗区原料基地。近几年,农垦糖业依托蔗糖加工为龙头,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发展精深加工,先后在柳州、防城港两地的农垦糖厂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两条年产30万吨精制糖生产线,并引进外国先进的分蜜系统、干燥冷却系统、压力系统、脱色系统设备,对先进工艺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集成技术创新,采用“二步法”生产碳化精制糖,高效地利用蔗资源,率先实现了我国制糖业的优化升级及与国际接轨,引领中国制糖行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糖厂产生的废糖蜜、蔗渣资源,广西农垦按照就近区域集中加工的原则,开展集约化经营来整合利用。年产5万吨的思源酒业和年产3万吨的昌菱酒业两条酒精生产线先后建成。在广西农垦来宾红河工业集中区,投资9.6亿元建设天成纸业漂白蔗渣浆项目和华成高级文化用纸项目。其中天成纸业项目已于2010年12月竣工投产,华成项目将于今年8月投产。两个项目达产后分别年产漂白蔗渣浆12万吨、高级文化用纸20万吨,实现年经营收入17亿元、利税2.4亿元,可处理消耗完9家制糖企业每年产生的60万吨甘蔗渣。天成纸业公司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利用非木材原料——蔗渣浆造纸重点企业,每年可节约近40万立方米林木,减少近7万亩森林的砍伐量,降低了糖厂生产成本,生态、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广西农垦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糖业生产,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发展高利用、低排放的生态经济。其中,即将竣工投产的上思昌菱制糖公司年产1万吨糠醛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利用甘蔗渣水解提取糠醛并再生产糠醇及糠醛树脂的企业,项目达产可实现年经营收入1.2亿元、利税4000万元;今年3月开工建设、投资1.8亿元的横县良圻制糖公司年产两万吨木糖、木糖醇联产两千吨L-阿拉伯糖项目,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经营收入5亿元,利税7000万元,成为国内首创以甘蔗渣为原料生产功能糖和稀有糖的项目。广西农垦还利用废糖滤泥和酒精废液生产微生物肥(液),用于喷淋甘蔗,使甘蔗平均亩产增加1.3吨以上,实现高产高糖高效。9家制糖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项目建设,实现吨蔗耗原水1吨以下,处理生产污染物清浊分流,生产冷却用水循环率达90%以上,高浓洗滤布水实现零排放,外排水质完全达到了国家清洁生产标准。

发展糖业循环经济,有力地推进了广西农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了“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一体化,“一根蔗榨干吃净”成为现实。传统制糖业向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生态产业链转变,为广西农垦再造一个糖业集团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广西循环经济的新亮点。预计2012年,农垦糖业进厂原料蔗可达560万吨,年产机制糖71万吨、精制糖30万吨、漂白蔗渣浆12万吨、文化用纸20万吨、食用酒精(燃料乙醇)15万吨,经营收入50亿元,利税7.5亿元。

新闻推荐

横县甜玉米种植技术领跑全国

本报横县讯(记者/唐广生通讯员/黄家兴实习生/刘学慧唐月明)正值甜玉米种植季节,记者来到横县校椅镇青桐村委竹花村,种植大户韦发新正在他新盖的10个共1800平方米的大棚里查看甜玉米苗的生长情况,...

横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