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宾阳油纸伞 感受古朴文化之美 濒临失传的300年传统手工艺受多方关注和支持,得到传承和发展

南宁晚报 2021-12-29 05:21 大字

?精美的宾阳油纸伞(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韦东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描写了美丽的忧愁,油纸伞也成了浪漫和文艺的标签。南宁宾阳也有油纸伞制作技艺,已有300多年历史。油纸伞制作工艺精湛,花型美观,色彩鲜艳,桐油光亮,极具特色。2014年,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悠久传承文化之美

芦圩陆村和潘村是宾阳油纸伞的出产地。油纸伞美观又耐用,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

相传乾隆年间,陆村与毗邻的潘村、宋村、蒙村因争水产生纠纷,各方申诉到当时的省府桂林。谁知在桂林一等就是两个多月,在盘缠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蒙村、宋村人便找到了当地编织雨帽的工场打工赚钱,而陆村、潘村人则找到了做油纸伞的作坊做工。陆村、潘村人回村后把学到的油纸伞手艺传授给了乡亲们,而且代代相传。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宾阳油纸伞的销路很好,潘、陆两村还建立了有上百工人的制伞厂,1962年两村联办了“宾阳县共和社纸伞厂”,产品还出口到了美国、法国、日本等国。

精湛工艺127道工序完成

宾阳的油纸伞用料考究,竹子、油纸都是精选的上等品质,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有驱恶辟邪的象征,而油纸谐音“有子”,圆形伞面也有圆满吉祥的寓意,故宾阳县自古民间婚礼中一直流传着打油纸伞的习俗。

油纸伞制作前,匠人先将竹子浸泡一段时间,以减少其中所含的糖分,确保竹伞架经久耐用。因为竹子容易遭虫蛀、霉变,所以制作好的伞架还需要经过严格的高温蒸煮,并在太阳下暴晒过才能够使用。

完成这些步骤以后,就可以开始制作纸伞了,通过削竹做伞骨、伞柄等,再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和伞头,让伞架最终成型。1米长的伞面,需要36支大小均匀的伞骨。在晒好的伞架上先绕3~4圈边线,再用胶裱五颜六色的棉纸或丝绸,或者画上各式各样的人物、山水等图画。做好伞面,再涂上桐油,形成一种保护膜,防水又防腐。其制作工序十分繁杂,从选料制作到成品,共有127道工序,非制伞高师或老师傅而难为。

发展壮大各方关注支持

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进入80年代后,由于各种尼龙伞、布伞的冲击,产品出现了滞销,日渐凋零,一度到了几乎无人问津的境地。稍有来客,亦多为各文艺团体定制为艺术表演的道具或各种居家、商铺、舞台之装饰品,仅有几位制伞老师傅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已濒临失传。

为更好地将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和保护,宾阳县文化馆组织开启“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培训班”,面向社会招收了一批文化爱好者进行学习培训。用意在于提高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技艺和传授能力,培养新一代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近年来,以宾阳油纸伞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作为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各级政府、文物保护单位、新闻媒体、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关注,国家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也有不少的资金扶持,油纸伞制作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2019年10月,宾阳县第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稻花香里”横空出世。开门迎客时,悬挂在蔡氏书香古院上空的一把把绚丽的油纸伞吸引了游客的目光,绘着精美的花鸟、仕女、风景等图案的油纸伞古朴又别致,颇具欣赏价值,这项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了从实用到观赏的亮丽转型。

新闻推荐

广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南宁五中特色泥塑获赞

本报讯12月2日至8日,广西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钦州市北部湾大学举行。本次活动分为艺术表演类、学生艺术实践工作...

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