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外出打工,磨砺造就坚韧的品格 她靠努力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南国早报 2020-05-06 13:58 大字

郑燕兰准备发车。

南国早报记者黄占玲文/图

5月5日,立夏,南宁迎来了第一波高温,但这对于206路公交车驾驶员郑燕兰而言,只不过是日常出车的一天而已。17岁的那年,也是这样一个夏日,郑燕兰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只身前往广东打工。在广东打工7年,她做过多个工作,其间的酸甜苦辣练就她坚韧、敢闯的品质。2010年,郑燕兰回到南宁学车,并成了一名公交车驾驶员,过往的经历,让她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并多次获得乘客的好评和点赞。

1为省钱不敢回家过年

郑燕兰出生在宾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在她读小学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母亲独立抚养四个孩子。也就是从父亲去世的那一刻起,懵懂的郑燕兰开始变得懂事。初中毕业后,17岁的郑燕兰做了一个决定:跟随姐姐外出打工,以减轻家庭负担。

“我们都想继续读书、读大学,但现实不允许。”郑燕兰说。在姐姐的介绍下,2003年,她到广东东莞一家五金厂做工。在没去广东之前,郑燕兰对外面的车水马龙很是向往,认为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但到了广东之后,她发现世界虽大,能容纳她的却只有那个小小的车间岗位。

那时,郑燕兰每个月只能领100多元的薪水,除去生活费,能寄回家的比较少。于是为了省钱,从2003年至2006年,她春节都没回过家,“那时,春运期间的车票比平时贵一倍,还不如把省下来的钱寄回家。”郑燕兰说。每到夜深人静时,她就格外想家,但也明白,只有坚持,才有希望。

2曾最羡慕“办公室里的人”

刚到五金厂工作时,郑燕兰从事的工作,需要用刀片将模具的毛边刮干净,毫无工作经验的她,常常会被割伤手,“痛,只能忍,哭也没有用。”郑燕兰说。后来,在姐姐的介绍下,她换了一个车间。

其间,她去上工时偶尔会看到车间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工作,“那时候非常羡慕办公室里的人,可以做脑力活,而自己什么都不会,感觉是两个世界的人。”郑燕兰说。2006年,为多学点技能,她决定报名学电脑,并利用休息和周末苦练技能。

在学成后不久,机会来了,车间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辞职,急需一名电脑数据统计员。经过层层面试和实操,郑燕兰成功被选上。得知被选上,郑燕兰又激动又感慨,一直以来,她觉得自己学历不高,很难有好机会,而这件事让她明白,虽然学历是个门槛,但如果自己有能力,愿意付出汗水,总有一天,好机会会青睐自己。

两年多以后,郑燕兰在朋友介绍下,前往当地一家酒楼当收银员。刚开始曾因经验不足,误将一款300多元的例汤算成了40多元,最后只能由自己和另外一名收银员补差价。郑燕兰说,此事给了她一个很大的教训,此后结账都会反复核算。因为细致、认真,她再也没有出过错。

3表现突出赢来好口碑

2010年,郑燕兰靠东拼西凑的一万多元,花大半年时间拿到了驾驶证,并最终成为南宁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一名驾驶员。

从2011年至今,郑燕兰遇到过无理刁难,也曾被辱骂过,但她都不计较。她说,靠着耐心、细致的服务,她逐渐成为了部分乘客口中的“小郑”“郑师傅”。平日里,一些乘客会将自己做的糕点带给郑燕兰品尝;过年时,一些老人会在红包里装上四五元,当作好兆头给她。

“郑燕兰开车比较稳,很多乘客尤其是老年乘客喜欢搭乘她的车。”在谈及郑燕兰受乘客好评的原因时,南宁公交集团安吉车队副书记卢仕焕说,安吉车队一共有246名驾驶员,但女驾驶员只有20多名,郑燕兰则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位。由于表现优秀,郑燕兰先后获得过青秀区“青年五四”奖章、全区交通运输行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郑燕兰称,虽然自己如今拥有的空间,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驾驶室,但靠着努力,她发现自己的视野更为广阔,看得更远了。“不要害怕去闯、去寻找未知的世界,当你踏出第一步,就会发现,其实一切都会伴随着你的努力,变得更好,我们总有机会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郑燕兰说。

新闻推荐

喜看旧貌换新颜 居民乐享新生活

(上接一版)各县区坚持阳光操作,严格规范立项报批、规划设计、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工作程序,确保改造过程依法依规,自觉接受社会...

宾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宾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