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侧重歌节为主体 拓展文化产业链 专家学者为广西“壮族三月三”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南宁日报 2017-04-07 06:12 大字

今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期间,全区文化系统组织了430多项文化活动,各市县共组织了400多项文化活动,广西“壮族三月三”成为广西民族文化大展示、大交流、大传承的平台,成为广西各民族大聚会、大联欢、大团结的盛会,也成为“美丽广西”大宣传、促进广西大发展的重要契机。

节日欢歌仍在回响之际,2017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与广西文化发展研讨会于昨日在广西文化厅举行。会上,广西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探讨民族传统节日传承发展和利用的路径,为指导全区传统节庆文化的开展,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品牌升级版建言献策。

回顾:今年活动突显四大特色

自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为广西法定节假日以来,“壮族三月三”已经成为广西一个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在区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据了解,今年的活动有“民族特色更鲜明、创意创造更活跃、群众参与更广泛、整合融合更到位”等四大特色。

广西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研究员唐正柱在会上,以《合力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升级版》为题,对今年“壮族三月三”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据介绍,在民族特色方面,更加深入地挖掘各地的民族文化,发现其独特魅力,聚焦歌圩文化、刘三姐文化,并把与“壮族三月三”相关的歌、舞、器乐、服饰、民俗、民间绝技、民族美食、民族体育等各种资源利用起来,把“壮族三月三”打造成全面展示广西优秀民族文化的舞台和窗口。在创意创造方面,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使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当代生活,许多活动都精心组织了主创团队来策划,展示了一批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民族服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在群众参与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节导向,突出广大群众在“三月三”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群众创、群众演、群众乐成为处处可见的场景。在整合融合方面,文化活动与体育、旅游、商务等结合,打造成集民族文化、群众体育、风情旅游、特色消费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嘉年华。

观点一:巩固文化品牌是重点

“壮族三月三”已经成为广西一个比较独特的、有非常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扩大它的影响,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广西壮学会会长覃彩銮说:“主要在于它的文化形式和内涵,这就涉及到如何去整合资源、重点打造。我一直在想,‘三月三\’作为壮族的一个文化品牌,应该有一个顶层的设计,并且重点来培育,成为我们品牌的一个标志性的场景。每个地方也应该重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应该着力去培育和打造。”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廖明君认为,“壮族三月三”是一个歌圩,刘三姐就是歌圩的女儿,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把歌海标志性人物刘三姐与“壮族三月三”结合起来,实现1+1>2,“这样我们就有传统依托和标志性的人物在那里,它的高度、它的影响力是不是可以更高一点?”廖明君还认为,巩固文化品牌还要加强城乡的互动,“目前城市‘动\’起来了,但是传统节日最终的生命力还是应该以乡村作为依托,乡村里的人不动起来的话,那也是一种遗憾。”

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润柏建议,要创新节日活动的方式,可以借鉴一些实景演出,“比如《印象·刘三姐》《印象·武夷山》《印象·丽江》的成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壮族三月三\’可以借鉴实景演出的创新活动来展示。”同时,“三月三”节日活动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尤其要注重对于传统项目的展示和体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广大民众参与的热情,还可以利用节日活动大大地宣传民族文化。

观点二:“壮族三月三”定位受关注

“壮族三月三”的定位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覃彩銮表示,今年“壮族三月三”活动比去年更加丰富,可以很明确地感觉到广西各族人民在欢庆活动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我们的活动主要表现在民族的歌和舞方面,而‘三月三\’实际上是歌节,所以我们今后应该侧重于定位‘歌\’作为我们的亮点。”覃彩銮如是说道,“每年的活动应该培养和推出一系列歌手、歌星、歌王。”

自治区党校教授陈学璞认为,将“壮族三月三”定位为“山歌节”,才能准确反映壮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才能使“壮族三月三”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比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他建议“三月三”期间不仅要有政府主导和主办的大型庆祝活动,还要有更多的民间歌圩,城乡处处摆歌台;精选100首壮族山歌在公共场所、旅游景点播放,“凡是可以播放音响的地方,送出山歌的旋律。”同时组织志愿者到农村、工厂和城市广场演出,普及广西山歌。

黄润柏认为,“壮族三月三”应该以山歌文化为根本,节日文化活动应该围绕山歌来展开,使对歌、赛歌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或者主题。

观点三:打造文化产业链是趋势

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全区举办了一系列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经贸活动、体育活动,让广西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宾客共庆民族传统佳节,共享民族文化盛宴。当节日的庆祝活动结束,“壮族三月三”活动能留下什么?为广西文化积累下什么?令人深思。

广西师范学院教授黄桂秋认为,要把“壮族三月三”跟时效性、常态化相结合,打造一个“三月三”文化的产业链。“节庆活动每年就是这么几天,过了这几天大家容易把‘三月三\’忘记。广西不仅要把‘壮族三月三\’当作文化品牌,而且要当成一个文化产业。致力于打造成一个产业链的设计和策划,包括不同年龄民众的需求、不同景点景观景区的设置,让人们来到广西随时都能够看到‘三月三\’的影子。” 黄桂秋如是说。

自治区党校教授何颖以《“三月三”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为主题进行发言。他认为,要重视文化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发展,先回归文化自身,感受文化魅力,再逐步培育文化市场,带动文化消费,借机助推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要重视区域文化交流融合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举办“三月三”全国论坛、嘉年华,中国—东盟“三月三”文化嘉年华;打造“三月三”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

《中国文化报》华南片区主任宾阳则建议广西建设“三月三”博物馆,展示中外“三月三”文化习俗。同时还可以打造“三月三”品牌旅游线路。 本报记者莫俊

新闻推荐

企业收购4万斤滞销白菜后出现了暖心一幕 爱心白菜免费送 市民愿给成本费

卢均强(左)与爱心人士给市民发白菜本报记者赵敏摄本报讯(记者赵敏通讯员徐姗)最近一段时间连续下雨,加上种大白菜的农户增多等多方因素,导致南宁周边县区一些农户种植的包菜、大白菜滞销,本报也报道了宾...

宾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宾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