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穷根 实干破局
宾阳县下窑村陶艺产业发展为实现村民脱贫提供了途径。本报记者杨盛 摄
今年以来,宾阳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狠抓落实,紧紧围绕到2018年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的目标,结合贫困户脱贫“八有一超”和贫困村摘帽“十一有一低于”标准,大力实施“六个一批”,开展“七大行动”,分类施策、奋力攻坚,以踏实作风取得良好开局。
自发提速,自我加压
2016年,上级下达给宾阳县贫困村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是13个贫困村(共2885户11000人)。为加快推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工作,宾阳县自发提速,自我加压,自定2016年全县贫困村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为19个贫困村(共5958户21115人),脱贫户数和人口数为上级下达目标任务的近两倍。
根据中央、自治区有关要求,宾阳县自2015年10月开展精准识别工作以来,共完成入户评估识别50921户,经精准识别,共有贫困户11350户39290人。据介绍,该县现有贫困村48个,其中“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26个,“十三五”整村推进贫困村22个,涉及全县16个镇,贫困人口较多的为宾州、新桥、思陇、武陵等4个镇。从致贫原因分析,多为因病、因学、因缺资金、因残、因缺劳动力等因素。
为确保2016年全年脱贫摘帽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宾阳县加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联系,在县级层面抓好“总”,在具体工作上抓好“统”。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专责小组设计了脱贫攻坚作战图,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该县构建了“县负总责、镇抓协调、县为主体、镇村落实、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履行主体责任。此外,还强化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管理,各镇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解决贫困,发展当先
宾阳县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的“八有一超”9个指标,以及贫困村摘帽的12个相关指标,找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算清经济增减账,力抓经济增长点,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用发展来解决贫困,确保2016年底1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户如期脱贫和扶贫工作可持续。
据了解,该县主要采取三种模式助推贫困户产业脱贫。
一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模式。主要的探索有金禾凤模式、专业合作社带动模式和种养大户带动模式。其中,金禾凤模式是依托广西金禾凤农牧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发展畜禽养殖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该公司在甘棠镇注册,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种鸡场、饲料厂,农户也投入相应资金饲养出栏后交售肉鸡给公司,鸡苗、饲料等则由公司统一垫付。农户每养一只鸡有3—6元利润,每年可养2—3批,当年可实现纯收入2.4万元以上。邹圩镇同仁村上横村则是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红心蜜柚产业,整村92户全部流转1000亩土地给合作社,形成一定的特色种植规模效应。目前宾阳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40家,种养合作社占62.5%。其中有44个合作社计划投资2852万元,带动贫困户1722户6407人。在该县陈平镇,目前有22户种养大户以“大户带动”模式带动83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共发展养牛210头、养鹅4000羽、种植砂糖橘600亩。
二是现代农业示范区捆绑扶贫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县16个镇都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些示范区都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自身的优势。
三是散户自主经营模式。据统计,宾阳县有665户贫困户按照“一户一法”的方式脱贫。可通过小额贴息贷款自主创业、自主经营脱贫,同时该县将做好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种养成活率,增加贫困户收入。
(谭唐蒙鸿翔)
新闻推荐
葡萄累累惹人笑。杨盛摄本报讯(记者杨盛通讯员黄日强宋欣罗丹)盛夏,葡萄成熟的季节,宾阳县和吉镇处处跳动着紫色的旋律。7月2日,和吉镇葡萄节拉开帷幕,吸引众多游客,热闹非凡。记者在和吉镇葡萄节活动启...
宾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宾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