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绿 推窗见景
“村屯绿化”为农民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善。图为宾阳县思陇镇中六村的小花园。冼敏 摄
自“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绿树环绕、鸟语花香正一步步成为农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据统计,目前南宁市村屯绿化共种植绿化苗木135.4万株(其中绿化大苗31.3万株、果苗35.8万株,其他68.3万株),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0435亩。其中示范村种植绿化苗木37.8万株,完成绿化面积3412亩。基本符合自治区验收标准,有部分村屯已超过验收标准。“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全面提升了南宁市乡村绿化美化水平,为农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的开展。
“湖边垂柳”让生活更惬意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在高骈笔下,夏日的山亭是如此的悠闲与宁静,让人向往。不过这池塘美景,并非唐朝独有。每个走进青秀区伶俐镇独岭村渌口坡的游客,无不感叹这个秋日里的南方小村庄,竟不输夏日山亭。因为,渌口坡同样有“楼台倒影”,更有“夹岸垂柳”。
渌口坡是自治区、南宁市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这个坐落于伶俐镇南部的壮族小山村,自然景色优美,从2003年起,村里将鱼塘改造成了人工湖景点。多年来,接待游客乡村游已经成为渌口坡的一大收入来源。
“不过,那些年村子的客流量一直不算大。”渌口坡坡长韦光雄告诉记者,自人工湖建成以来,许多南宁本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想要欣赏这“背山面湖”的山间美景,然而,村屯环境却拖了后腿。“因为村里环境较差,游客对这里既爱又恨。”韦光雄认为。
此时,村屯环境改造成了村里的首要任务。渌口坡借着“美丽南宁·生态乡村”活动“村屯绿化”专项活动的东风,迅速开展了绿化家园、美化环境工程。这期间,全坡村民投工投劳,积极开展绿化建设,掀起了绿化种植的小高潮,共种植乔灌木468株,地被1200平方米。其中,渌口坡全长350米的辖区道路两旁以及民族博物馆前的空地上,都因地制宜地种上了种类繁多的乔灌木;人工湖周边及中心岛等重点区域,则科学地搭配种植了黄皮果、柳树、黄槐、芒果、水葡萄等,做到常绿与落叶相配套。“这‘村屯绿化\’活动,可以说大大改善了我们村民的生活环境,在旅游配套的建设上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韦光雄说,如今,每当过节,村里的游客都满当当的,“村屯绿化”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
休闲广场让村民可娱乐
与渌口坡的湖边美景相比,宾阳县大桥镇丰州村委银村江屋的村屯绿化又别有一番特色。今年,该村获得了自治区村屯绿化示村村项目,按照“三林两区一道双发展”的模式进行建设,规划建设了护村林、休闲生态小区以及乡村绿道,推进了庭院与生态经济共同发展。
进入银村江屋的入村路上和环村路上,种植有白玉兰、香樟树、蓝花楹、桂花树等树种。来到江屋,眼前是一个公共休闲广场。连着宽阔草坪的是一个篮球场、戏台和银村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后面,是一棵棵挺拔的松树。文化中心旁边,则新建有好几组健身器材,几个小孩正在开心地荡秋千。一条平坦的水泥乡村绿道,将一片黄色的稻田与草坪分隔开。几个放学的孩童骑着自行车,在乡村绿道上悠闲地回家。
据银村村长江学雄介绍,在大桥镇的支持和指导下,银村江屋干部带领群众,通过自筹资金和争取上级资金130万元,用于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江屋的护树林。江学雄说,这片松树林约有30亩,共200多棵松树。这里以前也曾种有松树,后来被砍伐一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又种下了一片松树,就是现在的这片护村林。从那时起,村里就落实专人负责,并明文规定,村民不得在树林里放火、砍伐,才有了现在郁郁葱葱的松树。为了保护好这片松树林,村民江家团当起了护树员。他每天看管树木,除草、打虫、施肥等,并阻止砍伐树木、放火等行为。 (下转4版)
新闻推荐
(上接1版)到2020年,力争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0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43%左右。三是水平提升。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提高到45%左右,建设100个左右业态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若...
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