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美民富 崇德向善 ——记“全国文明村镇”宾阳县白沙村

广西日报 2015-08-28 16:45 大字

本报记者 覃海明  本报通讯员 袁福斌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着农家小院,村内主干道两旁的花圃内,种植了1000多株常绿苗木。村中心池塘石桥蜿蜒,围栏雕花,树影婆娑。傍水矗立的20多栋农家楼房,外立面统一为仿古精装修,令人仿佛走进画中。

这里是宾阳县武陵镇白沙村。该村近年来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乡村”活动开展后进一步美化家园,在富裕文明、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今年2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

参考城镇标准治理环境

“白沙村能有今天的面貌,得益于全村‘人人参与\’的氛围。”8月24日,村支书莫伟才说。开展“生态乡村”活动后,该村群众在村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的带领下动了起来,积极捐资捐物、义务投工投劳,重点对房前屋后、沟渠以及庭院、道路等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进一步修改完善村庄规划,统一推倒危旧泥瓦房110多间。

69岁的陈振华是该村聘请的专职保洁员,主要负责村民生活垃圾的收集。当天,记者看到他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挨家挨户收集村里的垃圾。据介绍,该村参考城镇标准治理村庄环境,除配备2名固定保洁人员每天开展日常保洁外,每隔半个月还定期开展全民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此外,村干部每天都对村中小巷、沟渠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力促村庄环境“洁、齐、美”。

“以前,村里种有大王椰等绿化树850多株,以及满天星、三角梅等3万多株。今年,我们又新种植了芒果树、桂花树、三角梅等1000多株,并且明确专人对花、树进行护理,保证花、树健康成活。”村长莫宗豪告诉记者,自筹及争取上级支持资金260多万元,硬化村中道路、环村路5公里,修建排污沟2000多米,全村道路硬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近期,该村村级排污项目又获得批复,很快要进入施工阶段,建成后将使该村水源质量改善。

发展生态经济提升实力

白沙村有210户村民,共970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优质稻、发展特色种养和外出务工、再生资源回收等所得为主。村民陈全增家是村里有名的黄沙鳖特色养殖大户。在他的一亩多水塘里,共养殖了3000多只黄沙鳖。每一批黄沙鳖养大后,都有经销商主动上门收购。

“每年销售黄沙鳖能有8万元收入。目前,全村黄沙鳖养殖户已发展到15户。”陈全增说,为了促进乡村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健康发展,村里引导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黄沙鳖养殖技术。他是村里首批养殖黄沙鳖的农户。

“养殖黄沙鳖,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只有水质好,养出来的鳖鱼才肉味鲜美。”陈全增全部采用天然水养殖黄沙鳖。他说,生态乡村建设对生态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良性互动。村民经济收入高、生活好了,也富而思美,更自觉地保护水源、保护环境。

据了解,该村群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每年种植优质稻900多亩、圣女果140多亩、香蕉30亩、红利辣椒50亩、蘑菇2万平方米,人均纯收入近年来高于全县水平。

和谐村屯文化陶冶人心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过程中,该村除了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还通过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该村已经建成一个集灯光球场、舞台、娱乐室、图书室、科普橱窗和信息网站等设施于一体的村级文体活动中心和文化休闲广场,先后获得县、市和自治区级“村级图书室示范点”“体育示范村”“科普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同时,该村充分利用“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等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活动,引导村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自发成立的“白沙村文艺队”已有成员30多人,每逢重要节日,文艺队就下村入屯,以山歌、粤剧、小品等方式,向村民宣传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

陈全增说:“我们村每年还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德在农家\’评比,为村民注入新的精神动力,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气氛,黄、赌、毒等现象全都销声匿迹。”

新闻推荐

让乡村天常蓝山常绿水常流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综述

新华社记者董振国何伟2013年以来,广西以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分阶段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初步探索出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宾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宾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