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军兽医张鸿祯 为中国远征军“鞍前马后”
大隐隐于市。在博白县南州南路南区四方塘开发区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住着一位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老者,他平时看看电视,读读书报,逗逗小曾孙……左邻右舍大多只知道他是文地镇茂青农场的一名退休干部。然而,他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他叫张鸿祯,70多年前,青春年少的他随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与日军作战,并作为军兽医,对骡、马、驴等军中牲畜救死扶伤,为运送物资、保障部队后勤正常运转作出了贡献。笔者近日走访了这位抗战老英雄,他虽然对部分具体的时间节点、作战地址记忆不甚清晰,但对许多细节依旧印象深刻。
义愤填膺热血少年背井离乡苦学本领
张鸿祯生于1924年6月25日,祖籍宾阳县大桥镇老思村。少年时期,张鸿祯的生活虽说清贫,但也安稳宁静。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暴发,战火蔓延到他家门口。1939年底至次年初,中日两军在南宁东北方向的昆仑关展开了殊死博弈,距张鸿祯老家仅约20公里,老百姓惊慌四散,还在上学的张鸿祯也不得不中止学业。其间,张鸿祯目睹了日寇的无恶不作,“就连狗都被吓住了,不敢吠叫”,回想起当年的惨状,张鸿祯依然记忆犹新,义愤填膺。
兵荒马乱,张鸿祯只能背井离乡,跟随时任广西公路局工程师的大哥辗转来到桂林,并在平乐县继续求学。大哥当时已经养育了4个儿女,生活窘境日益凸显,这让张鸿祯心感不安。有一次,他获悉已经迁往贵州安顺的陆军兽医学校正在桂林招生,学生可免除学杂费,还有机会从军抗击日寇。张鸿祯毅然报名,跋山涉水到贵州安顺入学。
学校为了赶进度,日夜开课,节假日也取消了,原本需要3年的课时压缩成2年进行。两年后,张鸿祯成为一名专业素养极高的陆军兽医人才,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6军新编39师347团,开始了历时3年多的抗战生涯。
艰苦卓绝军中兽医远征缅甸“鞍前马后”
随着战局深入,滇缅公路成了我方仅存的一条援华通道,战略意义极其重要。与此同时,作为当时英国的殖民地,缅甸对于英国而言也相当重要。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署协定,结成军事同盟,次年3月至8月初,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缅甸。1943年中国远征军第二次挺进缅甸时,张鸿祯所在部队加入了远征军战斗序列,这也开启张鸿祯走出国门保家卫国的篇章。
张鸿祯在军中主要负责军中骡、马、驴等牲口的内病外伤防治工作,以及协助运输军粮等战略物资的工作。众所周知,我国西南及缅甸地区山路崎岖狭窄,加之日军狂轰滥炸,许多区域机动车无法通行,不得不借助牲口。张鸿祯自然对这些动物“战友”呵护有加,只要它们出现意外,总会千方百计救治。
此外,卫生连队人手紧缺之时,张鸿祯还会临时充当起卫生员的角色,给负伤战友进行伤口清洗、消毒、包扎等工作。
有一次,张鸿祯和3名战友搭乘大篷军用卡车押运8大桶汽油,在翻越一座较陡的山丘时,车子爬坡非常吃力,虽然汽车开足马力,但无奈地势险要,车子后劲不足,不停地后退下滑,并最终翻滚到一条小河里,油桶乱成一团,战士们被卡在了车内。张鸿祯右臂擦伤出血,战友们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但并无生命危险。最后,路过的修路工用斧头劈开了车篷,他们才得以脱险。
作为军兽医,张鸿祯常常要跟随利用牲口运送物资的运输队行军,路途险恶不说,还要时刻提防可能遭遇的日军,以及盘旋在空中的敌机。所以,白天休整、晚上行军,对于运输队而言是家常便饭。幸好,张鸿祯凭借着出众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与后勤补给士兵团结一心,为中国远征军痛击日寇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扬眉吐气中国将士跨国接受日军投降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1945年初,日军撤出缅甸,中国远征军在异国他乡打出了国威,取得反攻缅甸的胜利。同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张鸿祯获悉消息,高兴不已,激动万分!此时,他所在的第53军接受了一项光荣的任务——奔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这也在张鸿祯的人生履历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这是20世纪中国军队首次跨国接受敌军投降。
1946年4月,部队奉命回国,张鸿祯返回老家,见到了阔别7年之久的亲人……
此后,张鸿祯在家务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宾阳贸易公司、设在桂林的广西畜牧试验场等单位工作,并于1960年来到博白县文地镇茂青农场,从事畜牧工作。
如今,张鸿祯已经91岁高龄,见证着祖国的不断强大,并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幸福晚年生活。
新闻推荐
2月16日,在广西宾阳县文化广场,当地群众舞炮龙参加表演比赛。当日是农历正月初九,广西宾阳县举行舞炮龙表演比赛,来自8个社区的炮龙队聚集县文化广场,参加舞炮龙比赛欢庆新春佳节。宾阳县舞炮龙有近千...
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