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炮火中当好“助攻手”

南宁日报 2015-07-16 09:29 大字

▲93岁的抗战老兵彭国昌指着挂在墙上的“抗战老兵 卫国勇士”牌匾自豪不已。“抗战英雄 民族脊梁”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是对彭国昌老人抗战经历的最好褒奖。▼彭国昌至今还能提笔写字。

家门口附近有一口老井,常人走几步就到。93岁的彭国昌老人因视力不好,得拄着拐杖蹒跚而行,或是扶着墙慢慢挪动。到了老井前,彭老的动作却变得麻利起来,他单手摇转手柄,很快便打了满满一桶水。

“这有什么,我还上过战场呢!”“那您还会敬礼吗?”“会,怎么不会?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话音刚落,彭老立即挺直腰杆,右手迅速抬至眉骨处,左手自然垂直放下来。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彭老行军礼的姿势足足保持了十几秒钟,他的眼神穿透岁月和历史,虽然饱经沧桑,却十分坚毅。

1 写了一手好字,走上抗战前线

76年前,中国饱受日寇欺压,当时的彭国昌还只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

1923年5月20日,彭国昌出生在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白沙村委新塘村一农户家里,他在私塾读到小学四年级,后来学校被日军炸毁,学习生涯就此中断。因为无法读书,彭国昌种过田;为了谋生,他还做过生意,跟着其他乡亲拿碗去贵州卖。

生意失败后,1941年,彭国昌参加了黔桂铁路独山段和贵州省盘县公路建设。

第二年,也就是1942年,正巧中国远征军新38师炮兵十二团路过盘县,为了扩大兵源,部队在当地招兵买马。有人问彭国昌:“你去不去?”“去!”彭国昌二话不说,答应了。

在填写报名表时,彭国昌写的一手好字立刻受到了注意,当场被挑选出来当通信兵。那一年,彭国昌被正式编入新38师炮兵十二团通信连通信排,随部队步行直达昆明,然后乘坐飞机前往印度进行训练,再从印度前往缅甸战场进行反攻。

那个时候,新38师在国民党军中是一支非同寻常的部队,它的前身是1932年组建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税警总团的装备在国民党军中堪称一流。该部队官兵的素质远远高于一般的国民党军,营以上的军官大多是英美军校的留学生,士兵也大都是有文化的学生兵,其战斗力在国民党军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尽管不会英文,但彭国昌谦虚好学,刻苦训练,逐渐跟上了所在部队的高强度节奏。

2 明确坐标, 定位协助炮手攻打

通信兵是干什么的?

回忆起这段往事,彭国昌更像个小孩,他满脸兴奋,言语活跃,还不停地做出手势,很努力地表达他的工作特点。

“敌人在那边,开炮!”“(敌人)在这边,打!”彭国昌举起右手指着前方,提高音调喊了两声。

而在战场上,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彭国昌常常冒着生命危险传达各项指令。他身后背着一个如同小学生书包大小,重约1.5公斤的无线电报话机,头上戴着耳机。为了行动自如不被敌军发现,彭国昌把天线收起来,即便这样,也能收到非常清晰的信号。

因为是通信兵,彭国昌要随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还要比其他人更为细心。他收到侦察兵传回来的敌军坐标信息后,自己还会拿着望远镜察看核对信息,比如敌军位置具体在什么纬度,周围环境如何。把信息传给炮手后,彭国昌还得继续跟进攻打效果。

“打了多远?”“中了没?”“没中还差多少米?”“偏往哪了?”“偏低多少?”如果打远或打偏了,彭国昌马上传回让侦察兵再次测量,然后传回给炮手,让其再调整攻打角度,“直到打中为止”。在整个传达过程中,彭国昌表现淡定冷静,一点都不慌张惧怕。

几场战役下来,彭国昌所在的新38师炮兵十二团连连获胜。而包括彭国昌在内的通信兵,为保障作战指挥的顺利和各部队的协同配合,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4年冬至1945年春,国内抗日形势告急,上级将新38师调回救国。当时彭国昌所在的炮十二团调到贵州省清镇县飞机场安营扎寨。

与此同时,彭国昌打听到有几个老乡在当地部队当正副团长,他费了劲找到他们,并要求到他们所在部队工作。最后,彭国昌如愿以偿,并得到老乡上级的关怀和照顾。

1945年,彭国昌获批享受20天的探亲假。就在假期结束彭国昌准备返回部队时,部队却已经转移不明去向。就这样,彭国昌的从军之路不得不画上句号。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彭国昌便一直待在宾阳老家,当过村干、队长、食堂管理员、记分员,甚至连村里谁吵架闹矛盾,彭国昌都要管一管。

3 晚年生活安逸,庆幸见证和平年代

7月13日,记者驱车前往宾阳县武陵镇探访彭国昌老人。车子进到村里,远远便看到一个瘦弱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路边等候,村委会工作人员在一旁搀扶着他。

彭国昌今年93岁,眼睛看不清,右耳也听不到,但老人很健谈,思路清晰,吐字清楚,表达能力非常强。

时光荏苒,彭国昌和爱人相濡以沫至今,两人生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孙子孙女相继上了大学,多数都已毕业参加工作,其中还有两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彭老和妻子不愿意和孩子们住,两人自己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屋子不大,仅能放下两张小床,光线昏暗,家具陈旧,但老人却过得很自在。

“我一餐能吃一碗粥或者半碗饭,青菜、肉,什么都吃,不挑食,睡得也好。”彭老身子骨还算好,可以干些简单的活,还能自己走到门口的水井打水回来。

说起自己因为写字好而被选当通信兵这段故事时,彭老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充满骄傲和自豪。记者提出想让老人写几个字,彭老爽快答应,他手握着笔,一笔一画,认真地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共产党万岁万万岁”,字体刚劲有力,流畅自如。但彭老却不好意思地说:“很久没写了,写得不好。如果我的眼睛能看到,我可以写得更好。”

坐在老房子门前,和记者聊起那段烽火岁月时,彭老心情一激动,突然起身,返回屋内,取下屋内左侧墙上挂着的一个黑色购物袋,并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金色牌匾,上面写着“抗战英雄 民族脊梁”四个大字,上方还有“向所有曾经为了保卫祖国、维护我中华民族之尊严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两排小字,这块牌匾是“广西老兵关怀计划”2012年7月赠送的。

彭老拿起抹布,轻轻擦拭牌匾边缘,他若有所思,嘴里念叨着:“还是现在好,生活好,和平好……”

新闻推荐

宾阳县: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军

8月12日,宾阳县武装部大院内,230名接受体检应征入伍的青年排起长龙。据悉,今年宾阳县共有3300多人网上报名,1000多人进入征兵体检复检环节,其中将近四成是大学生。大学生踊跃入伍的新气象,得益于给力的...

宾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宾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