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竹相映水丽村 古院乡风古韵情

南宁日报 2015-01-29 12:00 大字

水丽村村名美,环境更美。水丽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可日处理污水40吨。▲古色古风的岭南风格民居。?水丽村的农耕文化馆。▲水丽村利用村庄良好的环境发展“农家乐”。▲水丽村桑蚕产业园一角。产业园将于今年3月投产。水丽村一角。

水丽村位于宾阳县古辣镇东南部的水丽湖之畔,隶属刘村村委。有人形容水丽村宛若一位水嫩靓丽的少女,她东倚山岭,西依湖水,村内婆娑翠竹是少女的衣裳,古朴幽雅的岭南风格民居则是少女散发的传统气质。2013年10月,水丽村被南宁市、宾阳县确定为统筹城乡一体化综合示范村,村里发展得到明确定位:着力打造成为“水竹相映、桑蚕化丝、稻谷飘香、古院乡风”的自治区级综合示范村。自2013年12月起,示范村41个建设子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至2014年12月已全部完成。以种桑养蚕、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为主导的乡村新产业,正引领水丽村迈向小康。

宏伟目标 打造区级示范村

漫步水丽村,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整个村庄被一条宽约5米的环村水泥路环绕,踏着水泥硬化的村道步入村内,两旁郁郁葱葱的竹林随风摇摆,隐约可看到错落分布在村庄内的一幢幢具有岭南风格外观的居民楼。竹林下,石头铺就的宅间小路曲径通幽,在不经意间,房前屋后的花圃进入眼帘。环村路旁一条流淌着清澈溪水的沟渠,如护城河般在村庄外围环绕。沟渠内的水源来自村旁的水库,最终流到水塘处作为稻田的灌溉用水。

美丽的竹林与碧水相映,古朴的民房点缀其中,这一切,是水丽村村民对美丽生活的追求。

据介绍,水丽村距南柳高速公路古辣出口约2.5公里,村庄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水资源丰富,村旁有面积约450亩的水丽湖和约40亩的鱼塘,同时,还拥有宾阳县最大的丝绸加工企业——南宁市桂合丝业有限责任公司。自2013年12月启动综合示范村建设以来,宾阳县整合市县财政以及企业资金共计3607.94万元,围绕水丽村发展定位,加快发展种桑养蚕、茧丝加工、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并按照岭南风格改造民居,打造古朴幽雅的村庄风貌;努力将该村打造成为“水竹相映、桑蚕化丝、稻谷飘香、古院乡风”的自治区级综合示范村。

村庄建设 内外美化幸福村

“跟几年前相比,水丽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61岁的村民韦月芬告诉记者,此前整个村庄破破烂烂的,规划得也很凌乱,村民当时大多住泥房,村里的道路也都是泥路,而且很狭窄。经过重新打造之后,感觉就像住在公园里一样,村里的道路还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示范村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让我们都过上了新生活。”韦月芬高兴地说。

据了解,水丽村综合示范村村庄建设共21个项目,包括接宾莲公路的道路、排水工程、村庄美化绿化、村级服务中心综合楼等项目。其中,农民房屋建设方面,按照岭南风格改造民居,新建(改扩建)住房21户,外立面改造54户。村庄内种植绿化树木1930株、竹子2600株,灌木、花草15900平方米。同时还配备有体育健身器材13座,公共活动广场达788平方米。重新打造的水丽村,如今规划整齐有序,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村容村貌清新宜人,环境卫生整洁美观,农民住房内外美化均达100%,绿化覆盖率45%以上,农村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村长张展光介绍说,自水丽村明确发展方向、如火如荼开展建设以来,村民们热情高涨,积极维护村庄的美丽面貌,主动参与到“清洁乡村”及“生态乡村”活动中。为了推动示范村建设得更好,有的村民甚至延缓自家的房屋建设,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到整个村庄建设中。有的村民为了不影响村里环境,主动把鸡鸭圈养到自家房屋的天台上。

现代产业 种桑养蚕专业村

据悉,水丽村共有63户农户,人口264人,耕地面积570亩,其中桑园350亩,水田220亩,主要产业以种桑养蚕为主,种植水稻为辅,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约7850元,2014年人均纯收8635元,同比增长10%。

宾阳县农业局局长黄结明告诉记者,水丽村村民一直以来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根据水丽村的产业特点,宾阳县为该村引进了南宁市桂合丝业有限公司这家龙头企业,并于2014年开展桂合现代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规模为核心区桑园3500亩,拓展区桑园5000亩,辐射区桑园10000亩。此外,还在当地成立了5家农民合作社。该示范区的创建目标是以桂合丝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和农民经营组织化水平有效提升。

“现代桑蚕产业示范区将促进该产业朝着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黄结明说,桑蚕产业园新建烘茧站2000平方米、小蚕共育场1000平方米、省力化大蚕房200平方米,今年3月份将投产。其中空气能蚕茧收烘站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烘干的蚕茧颜色不变,生产的蚕丝可达到5A、6A的高水准,将以出口创汇为主。据悉,桑蚕产业园不仅实施农、工、贸一体化,还结合“生态乡村”活动的开展,综合利用每个环节的“边角料”,比如将蚕沙(即蚕粪)发酵后种双孢蘑菇、巴西蘑菇等,冬季将干枯桑枝打碎后种秀珍菇、平菇等食用菌,使之形成农业循环经济。

产业拓展 观光旅游生态村

据了解,针对水丽村现有的桑田已经老化这一问题,宾阳县目前正着手将所有桑田换种上高产量、高抗病的桑树新品种,还将整村推进220亩水稻产业规划,全部改良水稻品种,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既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同时也解决农民粮食问题。同时,利用边角地块和鱼塘积极发展水果标准化种植、特种水产品养殖等快速增收项目。

在发展桑蚕产业的同时,水丽村还充分利用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抓好旅游产业建设。建设720米鱼塘游览步道、休闲游憩小广场、廊亭花架、生态停车场等,进行古榕休息区整治、小路网建设等。在此基础上,还积极配套发展游园垂钓、烧烤野炊、趣味抓鱼等农家休闲旅游,更多渠道、更多方位增加农民收入。以年接待游客5000人,人均餐饮、购物消费50元计,毛收入约25万元,净利约5万元,人均可增收190元。距离水丽村2.5公里的蔡氏古宅作为宾阳县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景点,也将被纳入水丽村的总体规划,共同打造宾阳县东南部历史建筑、乡村建设、农业旅游共融的旅游景区。

黄结明说,水丽村的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还将结合桑蚕产业,针对城市的孩子开展实践教育,让中小学生实地到桑蚕产业示范区了解整个种桑养蚕的过程,使得学生们对“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书本上。

深化改革 民主管理文明村

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水丽村综合配套改革也在加快推进。

其中,根据市农委提出的“六项”确权工作总体部署,宾阳县有序推进产权改革,及时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住宅房屋所有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六项确权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

同时,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亩,引进龙头企业南宁市桂合丝业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全国最先进的FY2008型自动缫丝机20组8000绪、复摇机11组660窗、蚕丝被生产线、小蚕共育站,以及全国最先进的污水资源化无害净化装置等环保配套设施。可年产白丝600吨,蚕丝被10万多条,副产品约850吨,年产值2亿多元,上缴税款700多万元,直接安排就业人员800多人。

此外,还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完善了“一组两会”、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及相关制度。同时,着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重点抓好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对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目前,水丽村村务村办,村规民约完善,邻里和睦,民风淳朴,全村“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

统筹推进 率先创建小康村

村民张祖先从事种桑养蚕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目前是该村最大的养殖大户,年收入达5万元左右。他说,此前村里各家各户各自为政,养蚕规模都不大。如今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水丽村有计划地整合各项资源,进一步拓宽了种桑养蚕产业的发展之路。“下一步,除了种桑养蚕,我还计划发展30亩大棚蔬菜的种植。”张祖先说,等村里的“农家乐”旅游启动后,他打算种植蘑菇等有机蔬菜,为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提供绿色食品,同时也为自己增加经济收入。

据了解,截至目前,水丽村已初步实现了统筹城乡一体化综合示范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这对推动宾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水丽村还将以综合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竹景、水景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加大桑蚕产业和休闲旅游开发力度,争取2015年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1505元,同比增长32.24%,2020年前在全县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同时,在项目实施中,政府部门将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落实村民的主体作用,统筹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大工作,努力解决群众转移就业难、创业致富难等实际问题。此外,将尽量避免由财政全部或大部分投入建设的“输血”发展模式,努力引进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之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并注重理顺利益链接机制,确保群众利益,实现双赢。

新闻推荐

划建千余停车位助力生态乡村

本报讯(通讯员陈仕天卢鲜明)自去年以来,宾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积极投身于“美丽宾阳·整治畅通有序大行动”中,组织民警深入农村开展生态乡村建设,为构建一个生活舒适宜居、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出谋献...

宾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宾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