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达厂的兴衰与三条街路的诞生

达州晚报 2016-10-31 00:00 大字

新达街仙鹤游园

■本报社区记者 邱一彪 谯 继

在达川区南城,有3条街路值得追忆,它们都与新达厂有关,这3条街路就是新达街、文笔塔街和仙鹤路。为探访两街一路的由来与变迁,近日,社区记者来到南城,走访了居住在这一带的居民,倾听他们对这几条街路的回忆。

新达街

来源于辖区新达水泵厂

熟悉“达县城”的人都知道,南城“新达街”是因辖区内著名的新达水泵厂得名。

据在新达厂工作了40年的83岁老人曹先伦回忆,新达街的前世要追溯到民国初期。那时的南城只有一条很小、铺满青石板的小路,叫草街子,从现在的万达路口一直延伸至州河边,人烟稀少,甚是荒凉。后来,小路两边逐渐建起低矮的民房,均是破旧的草房、泥坯房及稍好点的木板房,经营着为数不多的店铺。随着居住人口增多,草街子由小路变为街道,并增开有茶馆、栈房、饭店、面馆、药铺、铁匠铺等数十家。再后来,精明的商人看见草街子人气旺盛,相继又开了榨油、酿酒、磨面、碾米等多家作坊。后来又有了猪牛市场,集市交易颇为热闹,繁荣一时。1940年通川桥修建后,草街子的喧嚣逐渐冷落。解放后,沿万达路、汉渝公路两旁又修建起了一些企事业单位,兴建了工厂,这片区域才再次兴盛。

据曹大爷回忆,新达厂就建在草街子附近,东接通川南路(今西环路),南与市毛巾床单厂相邻(今新达街中后段),西至草街子河沟,厂区占地面积81000平方米。新达水泵厂的前身,则是由民国时期营山县资本家王俊山在达创办的私人机械修理店演变而来。1950年,被达县专署没收接管,并于1951年11月与水电公司下属的机械修理厂合并为“公营川北达县新达机械修造厂”。1956年,由原城关通川路10号迁往南城白马寺(今草街子)扩建。1961年9月,与专区农机厂、粮机厂合并为新达农业机械厂。1962年5月,专区锅炉厂并入后,使工厂规模空前扩大,并在1976年10月底建成S195柴油机生产线。

据说当时之所以取名“新达”,是希望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家当时南城唯一的大型工厂能“开拓创新、兴旺发达”。果然,在1978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后,新的领导班子大刀阔斧改革进取,工厂很快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并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1979年,正式更名为四川省新达水泵厂,主要生产清水泵和柴油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新达厂所生产的水泵不仅畅销国内30个省、市,还远销东南亚、中东、北美、大洋洲、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1985年,新达厂占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有职工1250人,7个车间,各类生产设备350台(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038万元,实现利税264.8万元。

进入新世纪,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新达泵业在管理和体制上失去竞争优势。1992至1998年新增贷款9657万元,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于2003年停产,2004年资产负债率达178%,2005年3月依法宣布破产。而今,新达的厂房车间已被一幢幢高楼大厦所替代,昔日红红火火的工厂淡出历史舞台再也见不到,留给人们记忆的就只有这条“新达街”以及不远处的新达小学、新达家属院。

新达街于1997年建成命名并逐步完善,街长500余米,宽18米,东邻万达路,南接仙鹤路,北与文笔塔街相邻。与文笔塔街、仙鹤路构成南城的“繁华街区”,是达川区的闹市中心之一。

仙鹤路

因白鹤的安家而得名

如今繁华、漂亮而幽静的仙鹤路(仙鹤游园),在以前并没有这个名字。

据居住在州河湾小区的八旬老人谢成友说,他是地地道道的南城居民,从小就生活在州河岸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仙鹤路河边一带,除紧邻通川桥一带有新达水泵厂等厂区建有少量矮小的房屋外,全是一片河坝滩涂地。那时的州河比现在还宽几米,河边是茂密的植被,绿树成荫,自然环境优美。由于居民少,河水几乎没有污染,水质清澈见底,每到夏天,小孩、大人、妇女都爱到河边洗衣洗澡。良好的水质还滋生了很多水生生物,吸引了远方的白鹤前来觅食和安家。一年四季,成群结队的白鹤聚集在州河岸边,它们有的停留在河床中间的沙洲上,有的歇息在岸边的树梢上,或翱翔天空、或嬉戏追逐于绿水浅滩间……成为当时州河岸边难得的一道美丽风景。但遗憾的是,在“大炼钢铁”时,河边成片的大树被砍伐,绿树成荫的河岸变成了光秃秃的沙滩。自然环境的破坏,白鹤因无处栖息而绝迹。

在谢大爷的记忆中,除了白鹤,以前河边的渡口码头也是仙鹤路的一个象征、一段历史,简陋而弱小的码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没有大型的运输工具,河对岸城里的生活物资都靠往来于州河的小木船运送。为减轻从河里搬运到岸堤上的繁重体力,到了七十年代末,达县搬运二社在码头边架设了铁索搅运机,大型笨重的砖头、水泥、钢材、沙石、煤炭等都靠这半机械化的绞索机上下搬运,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简陋的码头成为那个时代最繁华的缩影。现在虽然有了畅通的通川大桥,但码头离桥还有500多米,不少人还是习惯从码头岸边坐船过河到老城,只是昔日的破旧小木船被如今宽大的铁皮机动船所代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城市发展,为方便市民休闲健身,昔日破旧的州河岸边开始进行打造,并于1990年4月建成全长1000余米的仙鹤路和仙鹤游园。规划修建了高达近10米的牢固河堤堡坎,经过几次洪水的考验,河堤依然如故,长达1000余米的白色“石头”河岸围栏,成为人们休闲眺望州河美景的保护栏。通过多年打理,过去烂如泥潭的旧河岸逐渐建设成为如今漂亮、舒适、优美的仙鹤游园。为取这个名字,有关部门征求了市民的意见,大家觉得这河岸曾是白鹤的天堂,为纪念与白鹤相伴的美好日子,便把新修建的滨河路命名为“仙鹤路”,所修建的游园称为“仙鹤游园”,并扩建了仙鹤广场,广场中部修建了喷水池和健身运动男女雕塑,成为南城漂亮的一景。

经过10多年的打造发展,而今这条东起通川桥下、西至龙郡路口、长1000余米、宽20多米,总面积达2.16万平方米的仙鹤游园,也逐步恢复到几十年前绿树成荫的时代,高耸的热带棕榈树在微风中轻歌曼舞,翠绿欲滴的麦冬草像一块块绿毯让广场生机盎然,一年四季次第开放的各色艳丽鲜花,将仙鹤游园打扮得生机盎然……仙鹤路的美名从此名扬达城。

文笔塔街

得名于400年前的文笔塔

提起文笔塔街,很多人不知在哪里,但说到南城“好吃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新达街相邻的文笔塔街“阳光新城”小区值班的保安刘先生告诉社区记者,其实,“好吃街”仅是文笔塔街的一部分,真正的文笔塔街还包括“阳光新城”等小区。文笔塔街西与仙鹤路相连,南与新达街为邻,东与西环路相通。它的前身是新达厂的厂区及职工宿舍区。刘先生说,以前阳光新城小区、好吃街这些地方,都是新达厂低矮而破旧的房屋。距今400多年的文物古迹文笔塔,就掩映在厂区的树林中,缺乏保护措施。

新达厂倒闭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这片老旧的土地被开发为商用住宅区,修建起了“阳光新城”等住宅小区。为吸引食客光临,增大商业人气,达川区政府于2005年初,把位于阳光新城小区里的一条长400米、宽12米的文笔塔小街,打造成南城的美食中心,人们习惯称之为“好吃街”。由达州籍著名诗人梁上泉题写的“达州好吃街”匾额,镶嵌在街的两头石牌坊显要位置,并在街头两尾树立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雕塑,让整条小街充满浪漫的文化气息。

由于好吃街的名气很响亮,很多人都认为文笔塔街就是好吃街,但事实上,好吃街只是文笔塔街的一部分。提到此街的命名,当时还让民政部门颇为纠结:到底是叫“好吃街”还是“文笔塔街”?最后,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一致观点是取名“文笔塔街”,其理由是在这片商住区有一座闻名的历史古建筑——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文笔塔。

社区记者从阳光新城小区拾级而上,就看到文笔塔耸立在小区第二平台上。该塔为全石料砌成,共8层,坐西朝东,北临州河,系九级密檐式实心塔,通高12.6米。塔身呈六边形,层层上收。塔檐以瓦当、滴水、翘角等造型为主,塔顶为六角攒尖顶,整个塔体精致乖巧,是南城重要的历史标志,也是达州市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在修建阳光新城小区时,为保护该塔,专门划出了保护区域,修建了200多平方米的保护平台,石坝平台周围还修建了护栏、石梯,以方便市民观瞻。同时竖立了市、县人民政府授予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块石碑。

据史料记载,文笔塔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俗称黑塔,与位于州河大桥旁玉印山上的龙爪塔(又称白塔)遥相呼应。相传文笔塔为石匠祖师爷鲁班的徒弟赵巧所修,并留下了“赵巧送灯台,一去永不来”的美丽传说。就现在看来,文笔塔虽然不是很高,但修工巧妙,匠心独具,历经400余年而巍然屹立。它是南城一段文明历史的象征,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因此,用文笔塔命名为街名,是再也适合不过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这个美丽的传说,记住南城还有一个古老的文笔塔。

新闻推荐

为买家找卖家为卖家找买家彭杰近日聂绍军租车将箱蜜蜂

为买家找卖家,为卖家找买家□彭杰近日,聂绍军租车将200箱蜜蜂运往陕西采集槐花蜜。养蜂超过30年的他,被誉为营山“养蜂状元”,牵头组建养蜂技术协会,办起了蜂产品专销店,带领群众养蜂共奔致富路。每年...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