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于南充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6年3月19日在南充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南充日报 2016-04-01 07:50 大字

南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冉中华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牢牢抓住项目“牛鼻子”,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全市总体上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6.2亿元,增长7.6%,高于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1亿元,增长7.8%,高于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

(一)投资消费实现新突破

投资拉动效力不减。牢牢牵住项目“牛鼻子”,认真开展“项目实施年”活动,严格实行“挂图作战”,以项目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及时出台深化项目工作促进投资增长的系列措施,全年开展3次项目现场拉练和3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争取到位国家专项建设基金41.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89亿元,增长11.6%,高于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5%。汉巴南铁路、蓉京高铁(成南达段)和遂南广邻城际铁路纳入《四川省铁路网规划》。全市1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8.2%,兰渝铁路南充段、遂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南充经开区专用码头开港营运,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绵南高速公路南充段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升钟水库灌区二期、高坪机场航站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国家投资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储备了汉巴南铁路、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等一批支撑南充“十三五”发展的重大项目895个,总投资达2.01万亿元。

社会消费稳定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8亿元,增长12%,完成预期目标,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2.9亿元,增长10.3%。深入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市场拓展活动,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大力实施“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天虎云商”企业入网工作,全市有1200多户企业上线销售,建成安厨·南充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开设“田桌网”等鲜活农产品网店45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450亿元。完成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全市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70亿元。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

(二)三次产业实现新发展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35.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741.1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39.7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9:50.9:27.2调整为22.1:48.9:29.0。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922.2亿元,增长8.0%,占GDP的60.8%、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平稳向好。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预算安排4亿元重大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市级安排1亿元工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下调工业用电价格、天然气销售价格水平;加大技改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完成技改投资113.1亿元,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2.6亿元,增长10.7%。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中国重汽南充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金富春丝绸、香雪制药、太极集团生物制药等项目竣工投产,晟达新材料、鑫达新材料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第三产业领跑发展。大力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兴服务业引领示范发展,启动实施中心城区服务业转型发展工程,南充成为全省服务业中心城市,南充现代物流园开园营运,川北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等建成运营,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第二产业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315.7亿元,增长24.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61亿元、比年初增长19.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94亿元、比年初增长24.6%。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成效凸显,新建高产高效生态优质粮油、柑桔、蚕桑、蔬菜产业基地27.2万亩,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有力推进,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17.8万亩,西充县成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7.5亿元,增长4.4%。全年粮食总产量312万吨、增长2.3%,油料总产量38.6万吨、增长1.5%,肉类总产量达到58.7万吨。

(三)改革开放释放新动力

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林权确权颁证,9县(市、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仪陇、营山、西充、阆中农商银行挂牌开业,三区联社整合组建南充农村商业银行获银监会批复。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7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市辖三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成工商、质监管理体制下划工作,全面落实“三证合一”、“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登记制度。财税体制、国资国企、公务用车等改革工作同步推进。

开放合作日益深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进一步深化与法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投资合作,精心组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进口商品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等投资促进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在成都、深圳、上海组织开展了专题投资推介及乡友企业家座谈会,切实加强项目信息收集和对接,新签约落户国储80万吨清洁能源、富安娜现代智能整体家居、浪潮集团南充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到位资金487.3亿元。与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的市校战略合作更加深入。加快“走出去”步伐,扎实推进“通关一体化”,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含间接出口)11048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7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300万美元。

(四)创新创业激发新活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大力抓好南充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规划建设工作,启动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法农业科技园,西华师范大学科技园创建为川东北地区首家省级大学科技园。加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力度,新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家,共达到94家,积极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7个。完成技术创新投入12.42亿元、增长15%,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97亿元、增长15.8%。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户,共达到39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2亿元、增长25%。申请专利1543件,获得专利授权1007件,实施新增专利技术转化项目80项,新增销售收入13亿元。

(五)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8%,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1+ 3+6+N”的市域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南充城市总体规划审视送审成果,扎实开展《南充市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镇域全域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城镇功能布局逐步优化,全面注重文化传承,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建设市第四自来水厂等项目,市中心城区功能品位得到提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县城,积极推进阆中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南部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实施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省级“百镇建设行动”小城镇和幸褔美丽新村、新村聚居点建设。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南充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至2015年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91个、市级生态村1506个,森林覆盖率达到39.8%。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强力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主城区PM10平均浓度下降16.6%,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深入实施西充河流域污染治理、营山县南北两河治理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国家验收,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54%,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2.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嘉陵江干流水质稳定达标,西充河流域Ⅲ类水质达标率98.1%。

(六)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

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完成投资14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6.2%。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实现减贫12.6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1.9%。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和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和城镇补充医疗保险工作。危旧房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力推进。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5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92元、增长10%。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川北医学院附院新区医院、市规划展览馆、南充卫校新校区、潆溪职教城等设施建设。启动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试点工作,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38所,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用房4.27万平方米,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措施,成立川东北首个职业教育联盟。扎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大力促进社会办医,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科技、体育、民政事业稳步发展。

从计划执行情况看,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但受南充市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等导致工资性收入下降,加之经营性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年度目标1.5个百分点。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扎实推动富民强市“十大行动”,坚决打好项目和脱贫两大攻坚战,大力弘扬南充城市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法治、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奋力推动南充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确保“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 南充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机遇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的态势,加之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不确定性、复杂性有所增加。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传统优势加速弱化、结构调整阵痛突出、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等一些结构性和周期性困难,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有条件在未来较长时间保持中高速增长。从南充市看,一是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加大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南充市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国家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有利于南充市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全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和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南充市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南充市经过“十二五”以来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晟达新材料、鑫达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南充现代物流园、南充创新驱动发展试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为南充市集聚和释放发展动能,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要充分地看到当前南充市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问题和困难较多,主要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南充市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投资持续高位增长难度加大,工业投资拉动力不强;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宽,同步奔康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根据市委对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统筹考虑南充市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潜力和同步奔康的现实需要,并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提出2016年南充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控制在103左右。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1.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充分集聚发展动能

精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进南充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科技园、中法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孵化中心建设。加强南充市与市内外高校的合作,构建一批科技创新服务载体。支持发展创客空间,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和小微企业孵化园。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企业成长计划和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研发创新战略联盟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深入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和“归雁计划”,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在外乡友回乡投资创业。努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鼓励重点产业园区、重点科研事业单位创建“人才特区”,实施特殊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工作机构、服务体系和责任体系;大力推进创新要素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充分激活创新发展源动力。

2.着力实施项目攻坚,促进投资稳健增长

创新思维谋划项目。抢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四川省构建出川大通道和川内大网络、实施产业大调整和城乡大融合等重大机遇,精准对接跟进国、省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高质量谋划一批构建综合枢纽、做强产业、保障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争引项目。全力争取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蓉京高铁(成南达段)、汉巴南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省“十三五”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不断增强投资增长潜力。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实施沿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全力以赴推进项目。集中力量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坚持“挂图作战”推进项目,主动服务保障项目,大力实施“南充交通三年推进方案”和通讯信息枢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巴南广、绵西、营达高速公路、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南泸高速公路和南充过境高速公路广南至南广段,加快推进升钟水库灌区二期、金鸡沟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扎实做好阆中机场开工和亭子口灌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全市1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0亿元。

3.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产业园区优化升级工程,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深入开展重点企业帮扶计划、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上市公司培育行动,促进重点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推动汽车汽配、丝纺服装、食品医药、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精对苯二甲酸、工业异辛烷、苯酐及增塑剂、鑫达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突出抓好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着力做大现代有机农业规模,提升特色产业基地的规模和档次。充分激发三产活力。加快培育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加快实施“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培育以阆中为龙头、以嘉陵江为主线的旅游经济带,加快建设嘉陵江(南充段)生态文化旅游区,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认真落实房地产新政,积极推动去库存、调结构,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国资国企、价格、行政审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积极扩大开放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依托兰渝铁路过境交汇,主动融入“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加强与重庆、西安等毗邻区域的合作,巩固提升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环渤海湾及港台等发达地区的联系。大力培育发展开放型经济,大手笔打造开放口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5.着力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努力实现共建共享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实施脱贫攻坚行动,确保全年减贫11.8万人。大力实施民生改善行动,认真抓好“十项民生工程”和办好20件民生大事。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以上。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启动实施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开展大病医疗保险工作;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扩大公租房覆盖范围。抓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稳步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增加教育供给,加强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建设高水平工科大学,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平台,积极举办科技成果交易活动,认真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报、专利实施转化等工作。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游养结合等健康养老新模式。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6.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生态绿色发展

不断优化城镇布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实行居住证制度,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民工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切实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坚持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中心城区带动作用。积极推动西充、蓬安与主城区同城发展、一体发展,扎实推进阆中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南部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仪陇全省宜居县城试点工作。大力培育中等城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县城,建成一批品牌城镇和幸福美丽新村。加快建设美丽南充。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支持清洁高效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着力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科学规划实施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加快建设嘉陵江南充段绿色生态走廊和西充河流域生态景观长廊,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继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扎实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城市污染源整治和重点工业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限期治理,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山水田园城市。

各位代表!新起点孕育新希望,新目标激发新动力。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稳中求进,锐意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法治、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新闻推荐

从修设备到搞研发机修班长李树林荣膺“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本报讯(彭杰)4月19日,记者从营山县就业局获悉,前不久,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并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对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予...

营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营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