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 不掉下一名老乡
(上接01版)如今的险岩村一角,10个香菇种植大棚格外显眼,村民们正在大棚内摘香菇,一辆收购香菇的小货车停靠在旁边。大棚另一边,村民们正在忙着建设另外15个香菇种植大棚。
险岩村贫困人口达72户236人,占全村人口近四分之一。为了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在南充市和仪陇县农牧业局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险岩村决定组织村民发展香菇产业。为解决资金和销售等难题,帮扶部门引进业主订单生产;协助10户贫困户贷款150万元,建成首批10个香菇种植大棚。贫困村民张守方种植香菇后,致富的信心满满。他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一个菌袋的成本是2.6元,可产香菇1斤半左右,以每公斤8元的价格计算,一个菌袋卖香菇可收入6元,除去2.6元钱的菌袋成本,以及水电费,种植一个菌袋可纯收入3元钱,一个大棚一次性种植1万个菌袋,一季就可以收入3万元,一年种四季可纯收入12万元。
安溪潮村和险岩村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只是南充市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贫困村围绕生猪、蚕茧、果蔬、速丰林、粮油等五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专合组织、产业协会,积极培育业主大户、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增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共扶持新建大棚2.2万亩,发展生猪6.5万头、肉牛1.5万头、小家禽20万只;新建血橙、葡萄、核桃、莲藕、中药材等万亩产业园15个,发展专合组织232个。
1290名“第一书记”扎下根来“你们不致富,我们不回家”
12月1日,记者见到李亚周时,他刚从村道施工现场回来,一双筒靴沾满泥点。
“扶贫工作有三宝,筒靴、雨衣和手电。”李亚周笑言。
今年35岁的李亚周是南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一名干部,从今年5月份起,他有了个新“头衔”,营山县灵鹫镇鸡咀村“第一书记”。该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到村里的第一天,李亚周就向留守村民立下誓言:你们不致富,我们不回家!
他根据农村贫困户普遍缺少劳动力的实际,决定发展当地的特色养殖业——黑山羊和跑山鸡。目前,全村已养殖黑山羊200多只、跑山鸡近2000只。同时,他引进五粮夜集团流转撂荒地700多亩,种植酿酒专用生态水稻。
唐馨蕾是顺庆区妇联一名干部,自从担任灯台乡任家祠村“第一书记”以来,她带领村里5名年轻小伙成立“蜀北农家电商平台”,通过网络售卖村里出产的土鸡、土鸡蛋、核桃等土特产;成立“风之型工作团队”,帮助老乡快速脱贫。唐馨蕾说,“风之型工作团队”是“疯子型工作团队”的谐音,意思是要成功,就要“疯”了一样干工作。
西充县国税局干部罗权,任职双凤镇乾元宫村“第一书记”时,不仅带去500亩有机水稻订单、1000只蛋鸡鸡苗和5万元干部职工的捐款,还大力扶智,抓贫困群众的思想提升,使村民由“站着看、等着扶”变为“想法子、主动干”,让贫困户从心里、从行动上先脱贫。
“你们不致富,我们不回家”已成为全市1290名“第一书记”的共同誓言,也是对贫困群众的郑重承诺。
南充开展的扶贫攻坚战,已形成“合力划桨开大船”、全市上下同奋战的生动局面。
从10月开始,全市农牧业系统派出1290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专家,深入全市129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行动,主要任务包括:协助贫困村编制一个农业产业扶贫规划;推广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帮助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发展一个主导产业。
10月以来,市政协在全市启动“扶贫攻坚委员在行动”活动,已落实106个委员所在企业参与贫困村帮扶,政协委员参与率达85%,已结对帮扶316户贫困户;捐资捐物达130万元,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600余万元,启动一批改厨改厕、整治山平塘、村组道路建设、文化活动室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
既解燃眉之急也打长远基础下好先手棋 建好致富路
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南充市共新(改)建乡村水泥公路1650公里,新增农田水利设施2688处,建设水渠1130公里,新增灌面13.6万亩;新建人畜饮水窖池800口,解决5.6万人饮水困难。在公共服务上,共对316个村级卫生室和230个村级教学点进行新建和改造,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
既解燃眉之急,也打长远基础。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南充市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主攻方向。为此,南充着力下好交通扶贫先手棋,建好丘区致富奔康路。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嘉陵区,把通村水泥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扶贫项目来实施。根据测算共需投入建设资金11亿余元。钱从何来?该区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以项目资金为引导,对建设项目实行竞争立项,指导项目建设村按照“民愿、民建、民管、民监”的原则,发动群众集资投劳,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项目资金为引导、群众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作补充、财政资金为奖励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今年,顺庆区也启动21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每个村安排项目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一水二路三人居四产业”改造,实现每家每户通自来水,户户通公路或便民路。
营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营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