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灯包村:贫困群众幸福有保障

南充日报 2016-09-26 00:00 大字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9月中旬,笔者来到仪陇县大风乡灯包村,了解到该村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有序、落实有力,贫困群众幸福有保障。

群众呼声 户户满意

当笔者来到灯包村贫困户孙洪建家中时,一张规划清楚明了的帮扶卡张贴在墙上。从帮扶卡上可以直观地看到他家的基本情况、帮扶措施、预期收入等内容,“大病医疗救助,生猪养殖3头……”

孙洪建指着帮扶卡,喜笑颜开地说:“乡上干部和我们面对面制定了这张帮扶卡,上面的措施都是我们最需要的。帮扶措施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我心里踏实得很。”

脱贫户孙洪茂,门上贴的帮扶卡内容是“C级危房改造,生猪养殖4头等”。

问及孙洪茂对干部帮扶工作是否满意,他感激不已,兴奋地说:“这些干部跟我们非亲非故,却比子女对我们还上心。”

孙洪茂的家属张子群说:“前两个月,干部给我们发了到户资金,说是让我们拿来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我们要争取早日脱贫。”

大风乡党委书记宋元义介绍道:“我们要求全体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制定帮扶措施,时时跟进措施落实情况。并把到户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让贫困群众放心发展。”

走访的贫困户,户户都对干部的帮扶工作表示满意。

危改工作 举措得力

在贫困户孙洪猛家,他的小孙女正在崭新的砖房里做作业,孙洪猛在一旁喜笑颜开地看着孙女。据孙洪猛介绍,几月前小孙女问他“爷爷,别人家都是砖瓦房,我们怎么还住泥巴房?”当时,孙洪猛十分心酸。

如今,在干部的帮助下,他家终于从泥巴房变成了砖瓦房。他高兴地对笔者说:“感谢干部们的关心和帮助,我终于满足了小孙女的愿望。”

贫困户杜玉,在外务工,收入仅够解决个人温饱问题。其父母亲常年生病在家,家中的土坯房破损严重,吃水也非常困难。

刚走进杜玉家,他的母亲丁大娘就赶忙带着笔者来到新挖的井边,说:“你们看,这是村干部上个月才刚帮我们打的井,现在吃水好方便哦。”据丁大娘介绍,前几月村干部来到她家中,和她一起商量了帮扶措施。“村干部说考虑到我们家的现状,规划了C级危房改造、一口水井、生猪养殖还有一个低保。这些规划都落实了,我高兴得很。”

“墙上的帮扶卡就是我们的军令状,一定要把制定的各项帮扶措施千方百计落到实处。”这是大风乡党委政府对所有帮扶干部的要求。

贫困户赵定得说:“我的帮扶人是村主任郑毅,我维修房子缺钱,他就骑着摩托车,带我一趟一趟地跑银行,终于贷款10000元,把房子维修好了。”

贫困户孙洪猛说:“我的帮扶人是肖书记(大风乡党委副书记肖显斌),我修房子找不到施工队,他打电话到处联系,1天之内就帮我找好了施工队,还经常来帮我监督工程质量。没有肖书记,我怎么可能这么快住上好房子?”

据了解,截至目前,灯包村易地搬迁5户、危房改造4户均已完工。

脱贫前景 致富在望

来到贫困户赵良家中,笔者了解到,几月前赵良的父亲还在为今年能否脱贫担忧。而今,赵良及家人脸上笑逐颜开。

“7月中旬,乡上和村上干部都到我家里来了,问了我家里的情况,建议发展生猪和小家禽养殖,我觉得来钱快,也很实际。”赵良说,他依托到户资金和小额信贷,购买了3头猪仔和50只小鸡。猪圈里,经过两个月精心饲养的猪仔已有一百斤左右。“再养三个月,就能出栏了。年底销路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赵良望着“吭哧吭哧”抢食的3头猪,满眼流露着对脱贫的渴望。

据了解,灯包村今年拟脱贫的15户贫困户均利用到户资金和小额信贷,发展了猪、牛、鸡、鸭等养殖业。另外,该村还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乡、村两级干部积极给莲藕种植大户曹朝军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带领全村贫困户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并成立了合作社,15户贫困户全部入股。目前蔬菜基地注册资金65万元,种植蔬菜230亩。

问及蔬菜销路如何解决,该乡党委委员周菊告诉笔者:“除了销往成都等地,我们还跟大风乡学校和政府食堂等签订了定点销售协议,蔬菜成熟后,按照市场价格,每日向各收购点输送。”

贫困户陈美说:“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白菜烂在地里了,村上干部保证了到家里来收购,还要把钱给我们送到手里。”

同时,该村还邀请畜牧站、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切实解决贫困户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农业技术问题,增强群众发展种养业的信心。

“我们把贫困群众的需求时刻放在心上,竭尽全力、脚踏实地地去落实,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干点实事。”仪陇县大风乡乡长宁绍平说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个个“实招”,一系列具有“含金量”的举措,让灯包村满怀激情、信心百倍,追梦同步小康。 (征城)

新闻推荐

万亩柑橘产业园项目落户赛金

本报讯(张斌)9月28日,仪陇县与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就发展柑橘产业签订合约,标志着万亩柑橘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仪陇。据了解,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浓缩果蔬汁生产、加工及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