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如云:扎根基层30年 助力家乡旧貌换新颜
●本报记者 罗琴
5月20日,天气晴朗,在西充县鸣龙镇凉快垭村,看着接连成片的青花椒林,结出一串串嫩绿的果实,在阳光下肆意生长,56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邓如云笑容满面。“6月就要收获了,这个月管护期很关键,抗旱、除虫都不能大意。”邓如云说。
邓如云既是西充县鸣龙镇凉快垭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市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百姓架桥修路、发展产业,摆脱了贫困村面貌;作为人大代表,他扎根基层听民意、关注民生。
带头干 贫困村有了新面貌
西充县鸣龙镇凉快垭村是偏远乡村,位于西充西北隅,与绵阳市盐亭县接壤,距离西充县城42公里,离鸣龙场镇也有4公里距离。邓如云出生于此、成长于此,从1990年起,先后担任鸣龙镇凉快垭村团支部书记、村会计;2001年至今,担任凉快垭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勤劳肯干的邓如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改造基础设施、改善村风村貌。近年来,新建宝马河大桥、安饮工程11处、山坪塘8口、提灌站2处、农渠1500米、蓄水池4口、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及健身场地,硬化村组道路9.2公里、产业路4公里,极大改善了这个鸣龙镇最边远、条件最恶劣的贫困村基础设施状况,给全村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为了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邓如云与村“两委”成员一道,招商引资,走产业富民道路,成功引进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种植九叶青花椒1300亩、柑橘800亩,发展甲鱼养殖业,带领全村群众在脱贫奔康道路上阔步前进。
“今年已有近400亩花椒挂果,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我们修起了冻库、储藏库、烘干房,深入开发花椒产品,做到利益最大化。”邓如云告诉记者,村里发展了产业,村民不但有了土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少则每户每年收入7000多元,多则每户每年收入2万多元。
凉快垭村3组的朱奎云因身体残疾,家庭较为贫困,但朱奎云一直保持勤劳质朴的特质。产业进村后,村委会推荐他在园区担任管理员,每月工资收入3000元,这笔收入让朱奎云家的困境得到了改善。“只要勤劳肯干,生活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现在,朱奎云和家人对生活充满着希望。
听民意 记满21个笔记本
2018年,凉快垭村通过省检并成功出列贫困村序列,邓如云也被西充县委、县政府评为2018年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四川好人。
为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邓如云经常深入农户,倾听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开出脱贫致富良方。当上市人大代表后,他更加用心收集民情民意。邓如云身上总会带着小本子和笔,小本子上记满了凉快垭村哪家哪户群处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邓如云还利用在市、县和镇上开会的机会,向其他村组、乡镇甚至外县的群众了解情况。多年来,邓如云已经写满了21个笔记本,收集到农民群众各种建议意见290多条,经过梳理,办理和转交建议意见110多条,归纳整理领衔向市、县、镇提出议案、建议15条,有8条获得市、县、镇人大的高度重视,解决了不少基层群众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邓如云始终坚守在一线。村上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村干部每天轮流讲广播,在全村范围内挂横标、岩标及墙标,使疫情防控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实行村组干部包组包户,并做好外出返乡务工人员信息摸排工作,村医生负责外出返乡人员体温检测。
同时,凉快垭村成立了以邓如云为队长的党员先锋队,他带头捐款2000元,村主任、村纪检员、村副主任各捐款1000元,合计5000元,用于给返乡隔离人员、高龄人员、困难户作慰问金及购买生活用品费用。
“改善民生是基层干部应尽职责,也是人大代表应尽职责。”邓如云说,除了平时和村民交谈中记录民情民意外,还通过开坝坝会收集民情民意。
邓如云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的态度感染并鼓舞着村民,他们对村子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王英(西充)初冬,南方的香江依旧阳光明媚,温暖如春,我的老家川东北却已是大雾笼罩,阴冷侵肌,草木凋零。侄女在微信发了...
西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