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二厂:南充人的丝绸记忆
●本报记者 杜杰
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
南充,又称“丝绸之都”。据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南充的丝绸品就已成为王室贡品。如今,南充丝绸生产仍然历久不衰,尤其以百年企业“丝二厂”【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通过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南充丝绸业形成一条集缫丝、织绸、炼染、服装、家纺制品、旅游产品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续写着千年的辉煌与荣光。
百年历史 丝二厂被誉为“世界缫丝业大厂之最”
说起老南充人的丝绸情结,就不得不提位于高坪区都京街道的百年企业———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六合集团),她见证着南充丝绸的辉煌。
1912年,西充县占山场富商傅骏三在南充县都京坝创办兴隆丝厂,首开南充采用机器进行缫丝织绸生产的先河。1914年,张澜先生在今天顺庆区南门坝创办果山蚕业社,传授孵蚕种、栽桑养蚕、改良蚕种的新技术,并购置60部脚踏缫丝车缫制扬返丝,首创南充缫制匀度扬返丝之例。1917年,张澜先生和盛克勤等人集资白银5万两,在今天顺庆区学院街创办六合丝厂,并于1929年迁至南充县都京坝。1921年,由南充县商人常俊民创办的合记丝厂收购兴隆丝厂后更名为同德丝厂。1928年,丝厂购置蒸汽锅炉和发电机,首次用蒸汽煮茧缫丝和点灯照明。
“1931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上海丝价猛跌,南充境内各丝厂歇业,为了共渡难关,六合丝厂和同德丝厂合并更名为同六丝厂,成为当时全省第一大缫丝厂。”六合集团办公室主任任光明介绍说,1933年,由于上海丝价仍然猛跌,同六丝厂不得以加入四川大华生丝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经营不得法,1935年5月,大华公司停业。1936年5月,四川省政府将四川大华生丝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改组成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官商合办,同六丝厂更名为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简称“南充丝二厂”。
“1915年,南充缫制的蚕丝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头等奖;1924年,丝厂缫制的‘金鹿牌\’生丝获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任光明介绍,到1941年,四川蚕桑业出现转机,南充丝二厂抓住机遇,招收工人、蚕丝绸技术人员、留学海外精通蚕桑业的人才,并添置设备,扩大生产,创造品牌,此后,年蚕丝产量占四川丝业公司年丝产量的50%以上,年工业产值占四川丝业公司年工业产值的30%以上,缫制的蚕丝大都出口,被缫丝界同仁誉为“世界缫丝业大厂之最”。
“这就是南充丝二厂的由来。”任光明一边说着,一边翻开《六合集团志》,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标注为“20世纪30年代六合丝厂选茧”的老照片,黑白颜色中,二十余名工人在堆积如山的白色蚕茧前选捡着蚕茧,一筐筐装满蚕茧的竹编箩筐仿佛在述说那个时代南充缫丝的荣光。
“纵观历史,张澜先生为南充丝绸的发展与改良立下了卓著的功劳,可以说,张澜先生是南充丝二厂‘世界缫丝业大厂之最\’的奠基人。”任光明说。
一家两代丝绸工 见证丝二厂兴荣
家住顺庆区西河南路的祝后光老人,今年98岁高龄,身体却依旧硬朗。祝后光老人时常念叨南充丝二厂,因为那是他工作生活了41年的地方。
祝后光是南充丝二厂的历史见证者。1938年,时年20岁的祝后光进入丝二厂工作,并先后在质检、管库等多个岗位上工作过,直到1979年退休,这一干就是41年。
“我记忆中的南充丝二厂,还是那片被嘉陵江和农田环绕的老模样。”祝后光回忆,当时交通以水路为主,近江而建的厂房占据了交通优势,建在厂房南面的厂门上雕刻着“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11个大字,每天见证着成百上千袋丝制品从嘉陵江码头运往上海、运向全国。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丝二厂,它有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缫丝车间,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安装了21组立缫机,10000余绪丝线,每天有2000余名女工上班,到了七八十年代,南充数百万农民收入的一半都来自栽桑养蚕。”祝后光老人还唱起他年轻时爱唱的歌谣:“田中清水盈盈,陌上新桑扶疏。农夫挥鞭叱牛,村姑攀枝采桑。”
“我们3个兄弟姐妹和父亲一样,都是丝二厂的老职工,我在丝二厂工作了20多年。”11月14日上午,祝后光的大儿子祝平难、大儿媳妇陈新红来到六合集团。厂房里银杏叶子黄了,铺了一地,70岁的祝平难和67岁的陈新红在新建的厂门前拍了一张合影。
“父亲一直惦记着厂门,厂门最早建于1937年,1980年被拆除,直到2016年才按照原貌重建。”走进六合集团的正大门,陈新红指着“四川丝业公司第二制丝厂”厂门告诉记者。
经过厂门,记者便看见一座高耸的鹿鹤碑矗立。“这个碑建于1987年,为了纪念企业‘金鹿牌\’生丝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也为了激励员工勤奋进取。”陈新红走过煮茧车间、立缫车间、复摇车间、自动缫车间,又走过茧库、职工食堂、宿舍,每到一处,都驻足观看,抚摸墙体。
“1970年至1975年,罗瑞卿大将的长子罗箭曾经在丝二厂的煮茧部当送茧工,1996年,罗箭还曾回来为我们缫丝工人送了一次茧。”陈新红介绍说,自动缫车间拥有自动缫丝机11组,缫丝能力3968绪,年产白厂丝可以达到200吨。2008年,连续生产15批6A级白厂丝,创下中国西部制丝奇迹。
“退休后,一直怀念的是食堂里的‘碗碗饭\’,今天中午,我们要在这里再吃上一碗。”故地重游,陈新红十分激动。
抓机遇转型发展 丝二厂再现辉煌
11月15日上午,记者在六合集团自动化缫丝车间看到,11组自动缫丝机不停运转,机器前几名工人来回走动,时不时将线穿过瓷眼。
“2014年初,传统缫丝工艺退出历史舞台,当年4月25日,11组自动缫丝生产设备正式运行,标志着南充丝绸业全面转化为自动化缫丝生产。”任光明说,全面启用自动化缫丝机后,每组缫丝机配置人员从原来的26人减少到如今的8至10人,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年生产能力达到250吨,丝绸产品出口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印度等10多个国家。缫丝机旁的“丝绸人”已经换了六代,这六代人传承百年丝绸工艺,见证南充丝绸业的变迁。
数据显示,2016年,六合集团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47亿元,入库税金680万元,出口创汇470万美元。
15日上午,六合集团又迎来了两辆来自重庆的旅游大巴,70余名游客在丝二厂坐上小火车观光游览,吃着“碗碗饭”,买了丝绸制品和蚕蛹带回家去。
“周末去哪耍?”“我们去丝二厂耍嘛,可以坐小火车,看银杏叶,还有各种丝绸制品可以买哦。”如今,南充人依旧把六合集团叫做“丝二厂”,这是南充人心中独有的“丝绸记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曾明辉)日前,记者在西充县青春大道棚户区改造二期还房工程项目现场看到,还房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气派的建筑与周边宽阔的道路相得益彰。据了解,该项目位于青春大道二段,紧邻西充中学后大门,新建...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