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充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致力于产业“绿色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养老等绿色产业———生态打底 绿色产业崛起

南充日报 2017-11-16 06:48 大字

●李同周

初冬时节,漫步于西充乡村田园,但见群山如黛、广袤的田野被染成了绿色,平坦的乡村水泥路蜿蜒整洁,别致的农家小院点缀于青山绿水间;而在城市建设中,该县立足“山、水、城、园、林”相依的自然生态优势,以“绿”为脉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而在这一幅幅美丽画卷的背后,则是该县立足自身实际,始终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和生态保护的强力举措。

A 坚守绿色生态梦

“目前,西充优良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97%,森林覆盖率达到45%。”据该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护生态,该县制定完善了激励扶持政策,县财政设立了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场镇污水治理、生态湿地保护等给予奖补。同时,对破坏生态植被、违规排放污水等行为,采取缴纳生态补偿费或实施生态恢复等措施。

为改善乡村环境,西充县以构建“富裕、和谐、靓丽”新村为目标,在农村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道路绿化等惠民工程,对农村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对自然村落增绿补绿;适宜山体进行覆盖式绿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初步形成了林绕村、村环林的立体绿化景观。

如今,该县注重微田园、生态化、乡土性,积极探索以产业为基础、新村为载体、乡村旅游为延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美丽新村,确保新村实现一步一景、处处有景。

在城市建设中,西充县以“绿”为脉,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山水园林城市”。

11月13日,记者在西充县北部新城看到,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赏心悦目的绿化带,景色宜人的公园,目之所及,处处呈现出园林与城市和谐相融的景象。在此,城北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

“我们将会把县城打造成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让水在城市中自然循环,让城市回归自然,充分发挥出海绵城市的综合效益,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西充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严明介绍,五年内,西充将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工艺,建成占地3025亩集绿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龙腾山综合性森林公园;修建占地188亩具有游步道和山地栈道、健身广场、景观构架、特色廊道的“城市中心的生态绿洲”———城北生态公园;在城南新区新建占地3.7平方公里城市中央公园;并将老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如今,城区新增公共绿地2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到13.2平方米。

未来,西充县将抢抓成渝城市群建设、南西同城一体发展机遇,建设精致舒适、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适度梯次实施“南延北拓东连西进”城市发展战略,打造城南山水田园休闲区,抓好“两河两山两湖两园”保护开发,将虹溪河、象溪河打造成“城市灵脉”,将化凤山、龙腾山打造成“城市氧吧”,将九龙湖、莲花湖打造成“城市明眸”,将城北湿地公园、城南生态湿地公园打造成“城市绿肺”。

B 生态优势成发展优势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对于拥有良好生态优势的西充来说,守护青山绿水、推进绿色发展,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西充致力于产业的“绿色化”,生态的“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养老等绿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1月14日,记者在西充县中岭乡的四川广绿生态农业园看到,蔬菜瓜果的茎蔓间,分布着各种感应仪器和喷灌系统,实时监控着大棚里的温度、湿度。虽然眼下正是冬季,园区的火龙果仍然长势良好。

走进该园区的有机肥生产车间,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车间正在生产的有机肥是把黄豆磨成豆浆后调以红糖,加入有益菌类发酵做成的。该园区负责人介绍,这种有机肥不仅能增加土壤肥效,还能缓解土壤的板结,并化解原来土壤中各种有害物质,种出的蔬果口感好,市场供不应求。

“以前,县域经济基本依靠传统农业。”该县农牧业局局长郭峥嵘介绍,面对发展困境,西充县全面审视县情,科学研判形势,找准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已建成一批有机产业基地、培育龙兴、百科、航粒香、茂源、金科、广绿等一批有机农业龙头企业、创建了“好充食”区域品牌,培育了丰源禽蛋、牛奶猪、航粒香大米等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和“西充黄心苕”“西凤脐橙”“充国香桃”“西充二荆条辣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品牌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西充有机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加快了该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步伐。目前,该县有机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为了深度挖掘有机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西充因地制宜,围绕打造“示范全省的绿色工业集聚地”目标,集约集群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精密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的工业发展之路。建设8.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引进63户企业入驻,上市企业达4户。投资11亿元,规划占地4500亩,建设川东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西藏通用航空、成都黄老五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即将入园。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了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绿色发展的力量支持。

田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为了留得住游客“借景生财”,实现乡村美、群众富,西充充分挖掘良好的生态禀赋、有机产业、孝道文化等,打造休闲农庄、农业主题公园、农业观光园区。

目前,已经形成以中国百科有机生活公园为代表的“企业主导型”、以双龙桥“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为代表的“新村依托型”、以古楼充国香桃源旅游区为代表的“产业带动型”、以仙湖山庄为代表的“网络直销型”、以张澜故里4A级旅游景区为代表的“名人故里带动型”五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青龙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成功纳入国家旅游优选项目。

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该县构建了以“生态养老、文化养老、旅游养老、健康养老”为发展思路的特色健康养老体系。加快推动川东北(南充)康养中心落地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养老、文化养老、旅游养老、健康养老”等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打造“川东北养生养老基地”。

新闻推荐

扎根农村30余年,随身携带农技服务联系卡,走到哪就服务到哪“庄稼医生”田波 技术帮扶助脱贫

●李同周春耕生产时,他指导农民如何培育、栽种秧苗;夏季水稻抽穗时,他指导农民如何防治病虫害;收割稻谷时,他忙着察看收获情况……他是西充县农科所所长田波。30多年来,他扎根农村,在田野里播撒绿色...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