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盘散沙到凝心聚力,从脏乱差到美丽村,从落后村到先进村——西充常林乡亭子垭村“蜕变”记
从一盘散沙到凝心聚力,从脏乱差到美丽村,从落后村到先进村……西充县常林乡亭子垭村的这些变化都得益于一位女支书——蹇秀华。在她的带领下,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抓队伍激活一潭春水
亭子垭村是常林乡的一个落后山村,紧紧毗邻西充县城,地理上的优势却没让村民们富起来。
西充县常林乡党委副书记何青告诉记者,该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2人,长期以来,由于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原因,导致该村成为全乡发展最为缓慢的村。为了改变现状,2016年12月,常林乡副乡长蹇秀华主动请缨来到亭子垭村,并在村“两委”班子换届中被选举为该村历史上第一位女支书。
长期在基层一线的蹇秀华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一到亭子垭村,她就通过走村进户和开坝坝会的方式与党员群众交心谈心,不仅找准了困扰村党支部的自身问题,同时也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
“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一盘沙,工作就无人抓。”蹇秀华表示,“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统一思想,并充分发挥每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增强党支部战斗力,一上任,蹇秀华就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培训。同时,村支部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村务工作制度,并规范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程序,使得该村党员干部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大增强。
抓阵地改善基础设施
“村里有一条主路是泥巴路,路面坑洼不平,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到了雨季,根本没法走。”蹇秀华表示,不能辜负了群众的信任,就把修建村中这条道路作为为群众办的第一件实事。要修路,谈何容易!村集体经济账面资金为零,修路的钱从哪里来?道路取直,涉及村民的拆迁,土地补偿等问题,怎么补偿?历届村干部在这些问题面前知难而退。
只要肯做事,办法总比困难多。蹇秀华一次次跑相关部门,软磨硬泡请求帮助。在她的努力下,争取到了专项资金。可就在准备动工的时候,她却碰了一个大钉子。原来这条路被村民庞华东的老房和其他几户村民的菜地所阻挡。
“想不赔钱就动我的老房子,门儿也没有!”庞华东指着她鼻子说道。面对村民的抵制,蹇秀华受了不少委屈,但她并不气馁。为了解开庞华东的心结,她和村干部多次到他家里做工作,并发动他儿子庞浩对其劝说。在蹇秀华和庞浩耐心劝说下,庞华东的心结终于解开了,他从最大的反对者变成了坚定的支持者。
修路的难题解决了,可是亭子垭村属于典型的丘陵旱山村,十年九旱,虽有升钟农渠,但由于地势较高无法正常通水。为了解决缺水问题,蹇秀华又四处奔波,极力争取资金和项目。“我们将建设分支管网,确保每户农户都能享用到安全饮水;整治隧洞、河堰和新建蓄水池确保村民生产用水。”蹇秀华说。
抓产业带富一方村民
“亭子垭村有农户423户,1097人。耕地面积833亩,村的产业一直以来比较单一,村民们大多数从事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创业能人缺乏,这不仅成为经济落后的原因,更制约了村民增收致富。” 蹇秀华说,要改变亭子垭村落后的面貌,就必须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在仔细研究琢磨后,蹇秀华发现亭子垭村的优势在于生态良好、毗邻县城,完全可以利用生态和地理上的优势发展种植业和乡村旅游。她和村支部一班人谋划出一个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路子——盘活土地,让土地生金,让村民增收。
为了开阔眼界,今年2月初,蹇秀华组织村“两委”一班人赴义兴等地考察参观,积极学习外地村社的成功经验。在参观学习之后,“亭子垭村果蔬专业合作社”也随之成立了,按照“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的模式,搞水果蔬菜种植。
“下一步,我们打算把村里的大部分土地集中整理,然后进行流转招商,招引企业来村里搞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蹇秀华表示,土地流转不仅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还能将农民转化成工人,村民也可以在园区里当打工,不用离乡背井,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稳定的工资收入。
“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土地盘活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蹇秀华告诉记者,该村力争在2017年底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全面达到小康水平。
李同周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阳
新闻推荐
3月10日,巴中市南江县双流镇菩船村村党支部书记陈飞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能不能请代表们帮我出出主意?”陈飞的家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扔进四川上万个村子里,不会冒泡那种”。他在报纸上电视里看...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