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充1.7万新型经营主体担纲现代农业主角

西南商报 2016-09-30 00:00 大字

每天天不亮,家住南充市顺庆区大林镇石林村的村民唐波,就要进入村里的石香炉蛋鸡产业园,从鸡舍里将新产的鸡蛋捡出、装好,以待统一运走。自2007年村里成立蛋鸡生产合作社、建起蛋鸡产业园,唐波和家人经过商议,以入股方式加入蛋鸡生产协会,又就近在园里打工,现在家里每年可收入八九万元。

从种粮每年净收入三四千元,到养鸡每年净收入八九万元,唐波家的转变可谓天翻地覆,而这只是南充现代农业改变农村面貌的一个缩影。

在南充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导下,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南充全域快速兴起。目前,南充市已拥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7万个,通过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品种和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进入优质高效发展新阶段。

统一发展产业

农户背靠大树好乘凉

西充县太平镇转山河村,最近大型机械忙碌不停,原来一小块一小块的坡地、漏水田,经过整治,改造成一块块地势平坦、形状齐整、灌溉方便的上好耕地。

今年年初,村里在政府引导下,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打算通过统一规划,发展优势产业。目前,全村1400亩耕地基本整治完毕,只待引入优势品种种植。

“以前,各家土地只有那么一小块,想做点什么都没办法,只能种点最基本的粮食,收入很低。现在大家把地拿出来,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组织销售,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入社村民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农民单家独户实力弱,发展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也很差。因此,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时,着力强化扶持新型经营主体,让农民不再单打独斗。”南充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黎德富介绍,由政府引导、市场指挥,本着龙头、大户牵头,农户自愿加入的原则,各地纷纷成立各类经营主体。

以大林镇为例,该镇目前已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并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农产品。其中,包括莲藕基地、食用菌产业城、黑山羊养殖基地、竹鼠、黑豚养殖基地以及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等。“一旦看到效益,以前犹豫的人现在也不犹豫了,纷纷加入进来。农民通过入股分红,又就近打工领取工资,收入大幅提高。”该镇党委书记李献丰说。

截至目前,南充市农业新型主体共流转土地92万余亩,带动27万多名农民实现年均增收约1000元。

机械化水平提升

撂荒地成了香饽饽

南充是农业大市,但长期以来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导致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缺乏人手,土地撂荒情形较为突出。一方面农业要增产增收,而另一方面却是土地撂荒无人愿耕种,这不仅是南充农业生产面临的尴尬,更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农村面貌的真实写照。

2014年,顺庆区顺河乡五显庙村拥有田地共1400余亩,但由于村中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缺乏劳动力,1400余亩田地就有将近一半撂荒。

为改变现状,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县、乡农业部门的引导下,该村实施土地流转,引入业主大户,规模化生产。通过实施机械化复垦,很快在村里清理出500亩土地。

“这500亩地种了100亩小麦、200亩玉米和200亩水稻,目前全都取得了丰收。”五显庙村党支部书记彭贤吉告诉笔者,现在不仅把村里的撂荒地全部利用起来,还对一些坡地进行整治,提升了田地的质量,会更有利于作物生产。

“目前,全市各地土地撂荒率降到了10%以下。”黎德富认为,大力提升机械化生产,是南充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机械化不仅可以有效打破劳动力不足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同时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以水稻和小麦为例:收1亩水稻,大概要花人工费300元,而机收则只需要100到120元;收1亩小麦需要人工费200元以上,而机收只需要100元。

“而机械化的推进,光靠农民单家独户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家农民不可能自己买一台收割机,一是价钱高,二是半天就收割完了,太浪费。”黎德富说,如果成立合作社,一个合作社买一套收割机,这就很有意义,也很现实。

笔者了解到,通过积极引导各地成立新型经营主体,南充市已拥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7万个,全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南充市共有水田和耕地450万亩,主要作物中,小麦、玉米的机耕、机播面积达到60%,而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更是高达75%。

阔步建设示范区

开辟农业新天地

南充不仅是农业大市,更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地,承担着多项农业发展与改革试点工作。以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南充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实施多方面突破。

据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杨仕彦介绍,强化扶持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正是示范区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据了解,示范区在用地、融资等方面大力扶持真心搞农业、真正有实力、真情带农民的龙头企业入园发展,帮助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留守农民扎根农村。

目前,示范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76家、农民专合组织3586个、家庭农场(业主大户)9857个、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职业经纪人9671人;完成338个村、16.7万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有效流转土地36万亩;大力推广“大林模式”,引导留守农民变身家庭农(牧)场主,激励农民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其快速、持续增收。截至目前,示范区建立农民产业园和脱贫奔康产业园864个,入园农民5.23万户、户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

“农业不止在于生产,更在于销售。示范区坚持市场导向,拓展流通渠道,产销衔接新模式更加成熟,也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杨仕彦说。

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1000万元的企业订单履约风险基金,示范区内的生产企业与中粮集团、汇源果汁、家乐福、沃尔玛等企业建立起稳定赊销关系,从而增强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目前,示范区农产品订单率近60%;积极加强品牌建设,成功创建、推广“果城牌”区域公共品牌,注册农产品商标468个,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97个产品、164.2万亩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西充被评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成气调、物流、仓储基地32个,建设产地市场61个,在京沪等地设南充农产品直销店118家,示范区农产品商品率达86%,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此外,财政支持保障、农业投融资机制、农业风险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等也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工作,均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杨仕彦表示,通过不断探索尝试,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仅促进了南充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也为全国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张春华

新闻推荐

市人大代表谢勇致富不忘家乡 真情回报社会

本报讯(记者王萍实习生文佳)南充市年“两会”召开在即,连日来,作为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之一,四川森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勇正忙着充电学习和走访调研,为即将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准备。岁的谢勇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