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新工匠精神留住传统村落的精华

四川日报 2014-08-21 12:25 大字

“传统村落保护两难困境求解”的报道,引发四川日报网“天府问计”平台网友积极建言——8月14日,本报推出《彝家新寨VS“活态博物馆” 怎样手拉手向前走?》一稿,关注了凉山州仅有的两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彝族村落在彝家新寨建设中凸显的冲突与困惑。刊发后,该话题迅速引起“天府问计”平台网友的关注。各地网友纷纷献计献策,为破解“传统村落保护的两难困境”抛出“金点子”。

网友“薛涛”系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研究生,接连向“天府问计”发来两篇文章。他认为,对于传统村落的城镇化,大家应该抱着理性的态度去认知,城镇化,一定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表现形式,不应一提到城镇化就想到是对传统的破坏,是对过去的否定。

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保护可以通过新的手法与方式进行演绎,抽取出最需要保护的民俗风情与形式进行保留,这不仅考验建筑师的理论与功底,更需要有良心的建筑师,需要以新工匠精神,来留住传统村落最精华的历史文化。

另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两者的匹配,在规划初期就应予以重视和支持。当传统文化保护达到一定水平、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即可适时退出操作平台,把更多精力投放于秩序保障与维护方面,放手让市场自由发展。

德阳网友“安崇民”提出,保护与更新可否两面行?一方面集约新建村落以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一方面由政府主导修葺工作,开放旅游项目,让农户、政府和开发商利益均沾。

平昌县网友“敢爱敢恨”结合当地灵山镇清朝民居“花房子”的保护案例提出,历史文化保护需以本真为要,切忌恣意揣度杜撰,衍生出“四不像”的仿伪作品。

西充县网友“苕国先生”认为,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需谨防“高大上”之风,遵循“不拆不建,就地保护”原则,首要作为是为民修路,其次需提高房屋的适居性。另外,政府还可将部分传统文化富集区规划为特色市场,集中售卖地方特产、小吃,展示本地民间技艺。

不少省外网友也积极参与话题讨论,河北网友“殷建光”建议,可通过录像与录音等手段,以村落文化电子档案的方式进行历史文化的保留和研究,遵循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去修缮和更新村落。

(四川日报网 邓童童 整理)

新闻推荐

西充***“三挂钩”结对帮扶2.47万贫困户

本报讯(赵威伍力)4月27日,西充县启动了“县级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乡镇、部门乡镇挂钩帮扶贫困村、县乡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全县结对帮扶2.47万户贫困户。据了解,西充全县44个...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