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兴水通路谋产业 嘉陵区吹响扶贫攻坚号角

四川日报 2014-10-23 11:58 大字

近年来,嘉陵区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依然不高,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据统计,到2012年底,该区人均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12.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1.2%。

“扶贫攻坚依然是嘉陵区的中心工作之一。”嘉陵区委、区政府按照南充市委2015年实现脱贫摘帽的要求,制定了《三年扶贫攻坚计划(2013—2015年)》,突出抓好兴水通路两大重点,计划到2015年,通过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发展产业助民致富等措施,逐步让该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嘉宣 樊俊 王青山 张立东 未署名图片由嘉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打破闭塞 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要致富,先修路。开展3年扶贫攻坚,嘉陵区把农村路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今明两年计划新修建农村道路1200公里,已开工建设804公里。”嘉陵区委书记尹光明介绍,其中,今年在“十二五”交通规划数据库仅有46公里建设指标,超出的758公里都是嘉陵区自筹资金建设。嘉陵区是典型的丘区县,农村面积广大,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农村道路发展滞后,2010年以前,全区只有20公里的通村水泥路。“雨天出门不用绕道走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10月5日下午,嘉陵区盐溪乡陈家祠村村民董杰介绍,在此之前,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去年初,该村开展“征求群众意见,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村民要求修建水泥路,村委会采纳了这一建议。去年底,一条长1.9公里、宽3米的通村水泥路建成。

据了解,今年,该区计划在村道建设中投入3.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6亿元,群众自筹资金1.2亿元。

村道公路建好后,又该如何管理呢?据介绍,为维护村道公路,该区龙岭镇政府每年对每1公里村道投入维护资金约3000元,区交通运输局把村道公路的管护责任划分到各个村,村里成立村道公路管护队。这样一来,层层落实责任,建立了村道公路的长效管理机制。

嘉陵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袁和平说,自去年以来,该区先后投入资金约4.5亿元,规划建设通村公路1200多公里,其中,今年建设通村公路804公里,惠及213个行政村。

“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区100%的村通水泥路。”袁和平说,今后几年,嘉陵区将大力推进便民路网建设。同时,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嘉陵区推行“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竞争立项”等政策,让村民参与到村道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管、养护管理中。

据悉,去年以来,该区已建成通村公路600多公里,建成安平至桥龙、廖家垭至吉安等30余公里乡道公路。今年,该区还将建成大通高速公路出口至大兴、曲水至移山、积善至七宝寺以及石场垭至石楼等40余公里乡道公路。届时,将初步形成一个以国道、高速公路为骨干,乡村干道、乡村环线为经络的交通网络。

兴修水利 群众不再“靠天吃饭”

一条条水渠在田间穿行,一座座蓄水池镶嵌在村落间。

10月13日,走进嘉陵区积善乡青家坡村,映入眼帘的是蓄水池布满山间,水渠纵横交错,连片生长的蔬菜,给田地穿上了绿色的外衣,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瓜果飘香。

“去年,我们村建起了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使粮食增产,让荒山荒地成了‘聚宝盆\’。”青家坡村村民青礼庆说,多年来,该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遇到天旱,村里很多田地因干旱缺水而绝收。去年,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成,今年虽然天旱,他家的1亩田地收了500公斤粮食,比以往多收获100公斤粮食。

不仅如此,因村里有了完善的水利设施,大大增强了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的信心,经济林面积达到150多亩,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也发展起来。去年,该村户均增收800元以上。

近年来,嘉陵区全面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以及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河道、病险水库整治等水利建设项目,构建适宜本地农田的灌溉体系,促进农民增收。3年来,嘉陵区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投入资金23942.64万元,使该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5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8.42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316.72万公斤。

花园乡仲村沟村,地势较高,水源缺乏。以前,村民取水要到1.5公里外的地方,每逢干旱,村民饮水更加困难。

去年,嘉陵区水务局技术人员来村里,规划人饮工程,该村建起了集中供水站,打了4口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现在,该村村民告别了挑水吃的历史。

近3年来,该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692万元,解决了1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建成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1322处,农村缺水地区供水受益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2%、65%。

在嘉陵区大通镇升钟水库灌区2期工程建设工地,大型工程作业车辆来回穿梭,整个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目前,升钟水库灌区2期工程赵子河水库工程进场道路施工已进入尾声,主体工程建设即将展开。”据嘉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升钟水库灌区2期工程是四川省5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设计灌溉面积67.48万亩,西充县占6.48万亩、嘉陵区占41.23万亩、顺庆区占0.15万亩、广安市武胜县占19.62万亩。嘉陵区将成为工程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据了解,嘉陵区升钟水库灌区2期工程主要包括境内的赵子河中型囤蓄水库、南充干渠、盐溪分干渠、武胜支渠、五龙支渠、李渡支渠、木老支渠等7条分支渠、14条斗渠和198条农渠等田间工程。预计境内工程总投资18.2259亿元,2期工程建设涉及嘉陵区31个乡镇133个村。工程建成后,可灌溉该区除土门、新场以外的所有乡镇。

多管齐下 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

在嘉陵区安平镇王家村,村民王建军刚刚搬进焕然一新的家。王建军一家原来住在一座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瓦房里,由于上了年头,漏风又漏雨。重新修一栋新房子,王建军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修补着将就住。

当地政府了解到王建军的情况后,给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金。王建军自己再凑点钱,对老房子进行了翻修,从此不再漏风漏雨。

据了解,仅去年,该区就有1700户农民享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金。“首先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帮助他们脱离贫困,才能着手下一步的发展。”嘉陵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陈启刚说,贫困家庭居住条件差,有的特困家庭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针对这种情况,扶贫工作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真的要感谢政府,现在,我和老伴每个月有200元的低保补助,吃饭不成问题了。今年,政府还帮我们买了‘新农合\’和‘新农保\’,将来老了也不怕。”在嘉陵区太和乡,58岁的村民袁宏光已是满头白发。

袁宏光和妻子有一子一女,女儿很早就嫁到了外地。5年前,儿子因病去世,不久,儿媳改嫁,留下年幼的孙子。老两口上了年纪,干不了多少活,孙子上学又需要钱,家庭经济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当地政府得知此事后,为袁宏光和他妻子申请了低保,买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今年,又把他的孙子列为“1+1”结对助学对象,资助1500元助学金,让孩子能够安心上学。袁宏光告诉我们,孙子的学习成绩不错,上学期是班上的第5名。

目前,嘉陵区正在强化社会保障体系,预计到2015年底,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其中,通过财政补贴,让3.5万名特困人口参加“两保”,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授人以渔 发展产业助农致富

“不但要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还要让他们富起来,这就必须发展产业。”陈启刚说,“授人以渔”才是最根本的扶贫,他以嘉陵区大通镇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为例进行了说明。

在4年前,大通镇是个闭塞的地方,全镇22个村没有一个村通水泥路,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

2012年以来,大通镇先后引进22个业主,建立1.5万亩柑橘、柠檬种植基地,发展3000多亩蔬菜产业,建成3个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去年,大通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8000多元。“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发展以生猪、粮油、柑橘为核心的支柱产业,以蔬菜、蚕桑、林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陈启刚介绍,根据嘉陵区3年扶贫攻坚计划,在212线、318线、李蟠线沿线发展生猪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建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培育规模养殖农户;在大通、里坝、龙蟠等地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基地;在龙岭、金凤、白家等地发展优质油菜产业基地;在大通、一立、天星等地发展10万亩柑橘产业,带动农户1万户以上;在世阳、大观、大通等地发展3万亩蔬菜产业,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在曲水、移山等地打造2万亩蚕桑产业及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在新庙、吉安等地打造1万亩果桑产业示范基地;在临江、双店等地打造1万亩原蚕繁育示范基地;在土门打造1万亩粮经复合型桑园示范基地,全区优质蚕桑基地达到10万亩;发展李蟠线核桃产业带,连线成片种植核桃1万亩;在国道212线文峰、凤垭、曲水、李渡等地发展珍稀树木1.5万亩。

据介绍,嘉陵区3年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建设的产业基地目前大部分已开始建设。农业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该区贫困人口逐渐踏上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网上卖桃化解“甜蜜的烦恼”

□赵荣本报记者伍力“新鲜油桃,脆甜可口。各位亲,要尝鲜的赶紧喽!”6月11日,在儿子刘洪辉的指导下,62岁的西充县古楼镇赵家庙村桃农刘守安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第一条消息。很快,有人对这条消息留言咨询...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