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本领 换穷业 驻村农技员 脱贫路上“好帮手”
"> " target="_blank">●郭安平 王陈
“等村里摘了‘帽\’,爸爸就回来。”11月16日晚,与刚刚出生10余天的女儿视频后,黄涛依依不舍地挂断了电话。半个月前,远在成都的妻子早产,黄涛只在生产时陪护了一天,第二天就匆匆赶回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
今年8月,省农业厅计财处干部黄涛作为驻村农技员被派到伏岭村。他的任务很明确:教本领,培训贫困户和村干部;换穷业,帮助发展长效产业,培育新型主体。
伏岭村是省农业厅定点帮扶的贫困村,该村距杨家场镇约12公里,是典型的偏远村、高山村、旱山村,交通不便,用水困难。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17户742人,贫困户就有53户182人。2015年初,蓬安县委、县政府将伏岭村确定为重点贫困村,集中力量开展脱贫攻坚。在各方帮扶下,该村将黑山羊养殖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伏岭黑山羊”品牌。
如何实现产业目标,缺乏市场理念和养殖技术的伏岭村贫困户们并没有多少底气。直到驻村农技员黄涛的到来。“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和专合社的带动。”在走访了贫困户,掌握了村里产业发展情况后,黄涛将一份详尽的产业发展规划呈现给村民:招引业主建设标准化羊舍,成立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川中黑山羊优质品种,规划5个养殖区,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方式,对全村53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进行精准帮扶。
说干就干。昔日寂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现代化养殖场建设如火如荼,贫困户家家户户建起了标准化羊舍。“排水、排粪分离,种羊、公羊、母羊分类饲养,每平方养多少头羊都有严格标准。”该村70余岁的贫困户李宪清提起村子的发展就兴奋不已。
为保证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黄涛组织村民成立了蓬安兴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110户农民(包括5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建立黑山羊养殖基地。通过“寄养”的方式 (贫困户将家里的黑山羊寄养在基地),解决贫困户养殖黑山羊缺劳力的问题;通过“托养”的方式(基地的黑山羊送到村民家托养),解决贫困户养殖黑山羊缺资金的问题。
“有对比才找得到差距。”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模式,李宪清说,村里征询产业发展意愿时,他的两个儿子选择了不同的模式。大儿子唐华全养猪,小儿子唐华明则加入合作社养羊。一个养殖周期后,哥俩一算账,同样的投入,唐华全的收入比唐华明少了好几百元。“散户养殖,人力成本、养殖成本、疫病防治等投入都比规模养殖要高。”李宪清说。
规模养殖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也帮助贫困户规避了市场风险。因为生了一场重病,贫困户唐道辉急着卖出圈里的羊。按照市场价,每公斤只能卖到17元左右。因为加入了合作社,企业按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唐道辉家的羊每公斤卖到了23元。
现代化养殖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也潜移默化改变了贫困户的观念。在黄涛的带领下,伏岭村用扶贫周转金15.9万元入股兴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底按10%的收益率实行保底分红。合作社还对重点贫困户采取“小户托养,缺劳户寄养,大户联养”的模式予以扶持,保障群众年年增收,贫困户重点受益。
正当村里的产业发展有条不紊推进时,妻子早产的消息传来,一边是保育箱中的女儿,一边是急切渴望脱贫的村民,黄涛陷入了两难境地。权衡再三,他选择了伏岭村的群众。
如今,黄涛在村里办起了农民技校,除了教授养殖、种植技术,还以农民技校为平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贫困户唐大礼、陈国安被评为该村的科技扶贫示范带动户。同时,结合“四个好”标准,黄涛组织村民学习讨论,并对照实施,小山村的村容村貌正悄然改变。
新闻推荐
">"target="_blank">●王陈“婷婷,这是我家的鸡蛋,你帮我在网上卖一下。”9月2日,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贫困户吕素琼提着一篮子鸡蛋走进村里招引企业设立的电商中心,向同村的小罗简单交代了两句,便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