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目前,全市水稻全面进入成熟期,开始大规模收割,市农业部门测产分析,今年全市水稻将实现丰收,全市粮食总产将继续提升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南充日报 2016-08-20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春华

8月18日,蓬安县石梁乡沙坝村,300亩稻田里一派繁忙,水稻已经全部成熟,一辆辆收割机穿行在稻田里,一片片水稻快速消失,一袋袋金黄色的谷子被农民搬上车。

在蓬安,24.7万亩水稻全面开始收割,预计总产13.88万公斤。在全市各地,大规模收割拉开序幕,丰收已成定局。据市农牧业局预测,今年全市水稻总产可达115万吨,粮食生产有望连续14年位列全省第一。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叠加优势,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

缺乏劳动力、生产效益低下,是目前农业生产普遍面临的难题。作为全省农业生产大市,以及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市,如何在农业生产上走出一条新路子,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南充市任务艰巨。

2014年,顺庆区顺河乡五显庙村拥有田地共1400余亩,但由于村中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缺乏劳动力,1400亩田地就有将近一半撂荒。

“那时,大片大片的田地长满了草,作为庄稼人,看着真是心痛。”五显庙村党支部书记彭贤吉告诉记者,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市、县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五显庙村开始引入农业机械,对撂荒田地进行清理整治,先后共复垦出500余亩田地,今年种了100亩小麦、200亩玉米以及200亩水稻。目前小麦已经收割完毕,200亩玉米全部结实,快要收获;200亩水稻全部成熟,正待收割。

五显庙村的变化,正是南充市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生动写照。据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黎德富介绍,目前南充市共有水田和耕地450万亩,主要作物中,小麦、玉米的机耕、机播面积达到60%,而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更是高达75%。

“机械化的引入,既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黎德富告诉记者,以水稻和小麦为例:收1亩水稻,大概要花人工费300元,而机收则只需要100到120元;收1亩小麦需要人工费200元以上,而机收只需要100元。

与此同时,全市各地大量涌现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各合作社内部通过代耕、代种等方式,也进一步减少了土地撂荒现象。现在,除极个别地方外,全市绝大部分地区土地撂荒率均控制在10%以下。

新技术提升农业质量

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新技术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市农牧业局农技站站长曾宪堂介绍,今年,全市实现直播水稻10万亩。采取水稻直播,每亩可种1.1万株以上,而传统插秧每亩最多能栽7000株。同时,直播的秧苗生长更为健康,产量也更高。在缺水的山区,实施水稻直播效益尤为明显。今年全市实施水稻直播10万亩,预计可实现粮食增产1万吨以上。在今后几年,按照实际情况,计划将水稻直播面积扩大到40万亩。

“近年来,我们还大力推进耕作制度改革,由‘套作\’耕种改为‘净作\’耕种。”黎德富告诉记者,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套作”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问题在于,套作不利于机械化耕种,难以降低人工成本。其次,套作也存在物种间竞争,以及土地承载能力等问题。

记者同时从市水务局获悉,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南充市以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为载体,快速推进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冬以来,全市新增有效灌面17.7万亩、节水灌面1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通过田土调形、新修田间便道、完善灌溉渠系等措施,促使更多土地实施农业机械化成为可能,也进一步保障了农业用水,有效改变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新品种增强竞争力

推进现代化农业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既增产还要增收。实现农业增收,必须由市场说话。减少市场需求少的产品,增加市场需求大的产品,是实现增收的最直接途径。

在南充市粮食生产中,市农业部门多年来坚持大力推广优质品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市共有稻田约217万亩,其中二级以上优质水稻80多万亩。国家三级优质大米目前市场售价约5.6元/公斤,二级以上优质大米为6元左右,而普通稻谷国家收购价约为2.7元/公斤,市场收购价更低。每公斤普通大米要比优质大米价格低两元多。

“大力改良粮食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价格,就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之一。”黎德富告诉记者,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市农牧业局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在业主大户中作用尤为明显。目前全市各粮食生产大户、专合社、龙头公司全部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在顺庆区同仁乡,大学生种粮大户李燕的100亩优质水稻丰收在望。她从2012年开始承包田地搞粮食生产,坚持发展优良品种,去年共收优质水稻6.5万公斤。

“去年,市场价格在5.6元/公斤左右,今年估计价格也差不多。除去成本,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有不小利润空间。”李燕告诉记者,现在最盼望的就是市农牧业局打造南充粮食生产整体品牌,“一旦打造成功,每公斤大米卖上10元不是梦。”

目前,像李燕这样的种粮大户在全市范围内已有相当数量。全市农业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促进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广泛运用,促使全市农业生产不断提档升级。“大户、合作社、公司先行,再带动普通农民,逐渐实现优质品种覆盖全市,真正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黎德富说。

新闻推荐

机动车驾驶教练员PK技能

(周亮苏洪恩)9月18日,蓬安县举行了一场激烈的机动车驾驶教练员技能大PK。教练们纷纷亮出看家本领,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倒桩、S弯道通行等学员眼里的高难度动作。据悉,本次教练员技能竞赛包括理论和实...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