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政协大力帮扶,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村21户贫困户今年将可全部“摘帽”—— 脱贫“进行时”向“完成时”迈进
8月19日,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村贫困户刘中碧起了个大早,来到村里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开始上班。这个季节,园里的冬瓜、南瓜、丝瓜等蔬菜已经成熟,刘中碧的工作主要就是摘菜。她告诉记者,虽然近期天气太热,只能工作半天收入30元,但与往年相比,总体收入还是增加了不少。只见她面带笑容,一边说一边麻利地采摘蔬菜。
“这些年来,她家的日子过得实在太不容易!”西拱桥村村委会主任汪长家向记者介绍了这位贫困户家的情况。6年前,刘中碧患有精神疾病的丈夫外出失联,至今未果。家中育有3个子女,最小的两个还不满10岁,正在上学,生活重担全压在她一个妇女身上。“不过最近一年来,她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她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汪长家感叹道。
走进西拱桥村,一户墙上印有“兴业、家富、人和、村美”几个大字的农家小院,就是刘中碧的家。白墙青瓦的漂亮小屋,门前是宽敞的水泥地,远远望去,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户贫困户。而一年前,刘中碧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家能够换“新颜”。“你看,这就是我们家以前的老房子,只要一下雨就会漏水。”刘中碧向记者展示着她家旧房子的照片。她说,原来雨天睡觉都必须在床架上铺上厚厚的塑料布。而如今,情况截然不同。
走进刘中碧的家,干净整洁的房屋内,除了一些基本的家具外,不久前新添置的电视机格外引人注目。厨房里,天然气、自来水管都已经接通,不久就能通气通水。房屋后,原来那个破烂的羊棚也早已改造为水泥羊圈。对于眼前这些变化,刘中碧满是感激:“全靠市政协和吴主席的帮助!”
去年7月1日,南充市政协主席吴小可到西拱桥村看望慰问基层党组织、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这次活动中,吴小可表示,市政协机关要全力做好西拱桥村的帮扶工作。不久后,南充市政协机关干部职工纷纷开始到这个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对接“认亲”。也就是在那时,刘中碧成为吴小可的帮扶对象。
虽然距离蓬安县城不到10公里,但由于地处马电库区淹没区,全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又无骨干产业,西拱桥村成为市级贫困村。村民缺资金、少技术成为致贫的主要原因。去年,在定点帮扶西拱桥村不久后,南充市政协就派出办公室秘书科科长马晓勇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摘帽”成为帮扶的主要目标。
“通过前期摸底,我们将帮扶重点放在‘基础、新村、产业\’这三大方面。”马晓勇说,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修路、建蓄水池、提灌站等。经过一年帮扶,西拱桥村已新建3口山坪塘、11口蓄水池、7.7公里通村社道路。在新村建设上,市政协主要帮助该村实施了“五改三建”工程,重点帮助当地村民改造厨房、厕所、圈舍,改建水、电、气等设施,帮助建设小果园、小菜园等。刘中碧家的变化,正是得益于“五改三建”工程的实施。
村民要致富,必须依靠产业。市政协除了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和特色产业外,还从整村发展角度出发,及时启动了“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规划种植“不知火”柑橘、大棚蔬菜等。如今,西拱桥村大多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到产业园务工等方式,迈上了脱贫奔康路,家庭收入比原来提高了不少。在刘中碧家,她向记者算了笔账:今年家里养了10多头羊、30多只鸡,流转了几亩土地,加上自己在园区务工,“全年收入应该在20000元以上!”谈到这里,刘中碧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终于能甩掉“贫困帽”了。
“不仅是刘中碧一家,整个西拱桥村今年都要‘摘帽\’。”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马晓勇心里很有底气——从目前全村21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来看,年底脱贫没有问题。
而在对西拱桥村一年的帮扶中,南充市政协机关不少干部对扶贫也有了新的感受和体会。前不久,该市政协农业委副主任邓学龙在朋友圈发了一篇《让政协离老百姓更近》的文章,获得不少同事点赞。那句“变‘稀客\’为‘常客\’,变‘口号\’为‘口碑\’,变‘输血\’为‘造血\’”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报记者 王天雨
新闻推荐
见踏板摩托车偷不走,男子竟拔出摩托车油管,把车点燃,大火把附近的电线和光纤烧化、墙体烧裂、天然气管烧断。近日,记者从南充市蓬安县公安局获悉,事发当晚,该男子用同样手段,共烧毁了两辆摩托车。10月12...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