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轮识别精准锁定,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帮扶措施,采取“政府+公司+农户”等模式发展产业增强内生动力2015年,12.65万人脱贫是如何做到的?———写在南充“两会

南充日报 2016-03-17 07:56 大字

●本报记者 易立权

虽然还住在废弃猪圈上搭的简易棚里,但西充县槐树镇凤凰村78岁的村民蒲守伟“一点都不慌”:过去两年时间,他和家人养殖林苑土鸡挣了20多万元,除了还债,余钱都用于扩大鸡场规模了。“今年计划出栏土鸡3万只以上,赚30万元应该没问题。”蒲守伟底气十足地说。谁曾想到,通过***,3年前还“穷得叮当响”的他,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农场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南充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贫困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占全省贫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是市委、市政府的使命与担当,更是南充干部努力的目标。

五轮识别精准锁定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首先得摸清家底。既不能把不符合贫困标准的人员纳入扶贫范围,更不能遗漏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向贵瑜告诉记者,南充在全市范围内将2014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五轮识别,市、县(市、区)、乡(镇)、村逐级签订精准识别承诺书,锁定贫困村1290个、贫困户15.2万户、贫困人口45.13万人。

家底摸清了,结对帮扶的人也一 一到位。如今全市共有1554名机关干部奔波在各个贫困村,其中1290人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了部门单位对口联系,18.9万户贫困户都有了对口帮扶干部。

高怀光在蓬安县杨家镇民政所工作近10年,从2014年10月起,他有新“头衔”———扶岭村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

要脱贫,首先要找到贫困的根子在哪里。工作组在逐一走访扶岭村40户贫困户后,将修路作为头等大事。去年春节前,就组织村民修筑3.6公里通村道路。此外,针对各户不同致贫原因,逐一制定帮扶措施,帮助村民建房、养羊、养猪。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进行***,成为南充打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法宝”。南充按照方案到年、规划到村、措施到户的原则,制定出台14个专项扶贫规划,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逐村逐户制定了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了“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精准施策”。

为了发挥行业的优势,从去年10月开始,全市农牧业系统也派出了1290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专家,深入全市129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行动。主要任务包括:协助贫困村编制一个农业产业扶贫规划;积极推广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帮助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发展一个主导产业。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12.65万人实现脱贫

为贫困群体、贫困地区找到合适的产业,通过发展产业让贫困户有长远稳定的收入来源,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近年来,西充县槐树镇以该县实施产业扶贫工作为契机,发挥小家禽资源优势,采用“政府带大户、大户带小户,一社联百人、一会联十村”的“两带两联”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了十村规模连片发展的小家禽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镇流转山林面积2万余亩,年出栏小家禽100余万只,创建“槐树禽蛋”等全省著名商标,实现经济效益6500万元。带动110户贫困户、296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

蒲守伟是槐树镇脱贫群众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家因妻常年患病等,负债一度多达30余万元。2014年,在镇、村的关心支持下,他们一家加入了槐树镇林苑土鸡养殖合作社,养殖槐树土鸡,当年出栏土鸡5000只,盈利7.5万元。2015年,尝到甜头的蒲守伟贷款和借款,承包山林500余亩、耕地60余亩,扩大养殖规模,全年出栏土鸡1.5万余只,盈利15万元。同时,成立了凤凰村槐佳种养殖专合社,今年计划出栏土鸡3万只以上,预计盈利30万元,一举实现脱贫。

记者了解到,像凤凰村这样通过***让老百姓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变的例子不在少数。

“***,政府的定位应该是建好基础设施,将贫困群众向致富路上引,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而不是大包大揽。”向贵瑜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全市农村贫困地区围绕生猪、蚕茧、果蔬、速丰林、粮油等五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专合组织、产业协会,积极培育业主大户、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增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培育专合组织626个、种养大户1万余户;为了提升群众的脱贫能力,去年以来,全市通过集中培训、技术指导、专题讲座等方式,培训农民12万多人次,8万多农村劳动力分别掌握1至2门农业实用技术,6.4万农村群众实现转移就业。

立下“愚公之志”,扶贫路上打出组合拳。去年全年,全市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亿余元,覆盖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共计2016个,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12.65万人, (紧转3版)

新闻推荐

500余吨化肥送进村助力春耕生产

(文藻超尹洪刚郭安平)“以往用化肥都是肩挑背扛,现在帮扶部门直接送到家门口。”3月19日,一辆满载化肥的大货车缓缓驶进蓬安县巨龙镇关家坪村,村民们喜上眉梢,不一会儿就将车上的肥料全部搬下来...

蓬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