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胡小琴的田野情怀:带动更多人返乡创业

南充日报 2015-05-14 19:23 大字

●邹文虎

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白净的脸上随时都挂着笑容,银灰色T恤、宝蓝色牛仔裤配上运动鞋……初见胡小琴,是在蓬安县罗家镇的街上。仅凭这身装束,恐怕你很难想像得到,这个充满时尚气息的女人,是拥有30多亩田地的种粮大户。

今年37岁的胡小琴,199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都想着跳出“农门”。当她花费了近10年时间才在梦寐以求的城市里站稳脚跟时,一次巧合又让她走进了从未想过的农田。

费心尽力 在城市站稳脚跟

出生于蓬安县罗家镇狮子梁村的胡小琴,从小被父母“好好读书,长大后跳出农门”的教诲所熏陶,并立志发奋读书,在城市里安家落户。

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胡小琴凭借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大学。1998年,她在成都一家家私厂当会计,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帮厂里做其他事情。“两三年下来,我深得老板器重。无论厂里的大小事情,老板都要找我商量。”胡小琴说,当她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时,家私厂老板的意外改行,打乱了她的一切计划。

突然失业,这对从来没有受过挫折的胡小琴来说,难以承受。“我提着收拾好的铺盖卷,坐在成都街头,大哭了一场。”当时的情景让她记忆犹新。

好在胡小琴从小就有不服输的性格,很快她在某大型超市找到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在超市工作的四五年里,我收获确实不小。”胡小琴说,她最后进入到管理层,并与同在超市做管理的达州小伙符建伟相爱。

2005年,胡小琴和符建伟结婚后,开始描绘未来的生活蓝图:先买房、再买车,等积攒足够的钱再做点小买卖……胡小琴在成都站稳了脚跟,并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机缘巧合 成为种粮大户

28岁那年,胡小琴怀孕了,她辞职回到老家生小孩,丈夫符建伟则继续留在成都打拼。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村委会干部议论,说现在国家对农业十分重视,搞农业应该很有前途。这些话让胡小琴萌发了在农村创业的念头,并开始关注国家的农业政策。

“我通过调查了解到,一方面政府鼓励农民种粮,扶持的力度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很多农民进城打工,越来越多的田地被撂荒。”胡小琴说,当她决定在农村干一番事业,打电话跟丈夫商量时,没想到遭到强烈反对,“想想也是,好不容易才在城市里站稳脚跟,我的这个想法就打破了之前的一切计划。”“我领教过她的那股犟劲,知道不能让她改变注意。其实我也不是反对在农村发展,只是怕她太劳累了。”符建伟的话语充满体贴。

女儿的举动,得到了长期在家务农的父母的支持。胡小琴的父亲胡希超很赞同女儿的想法,还帮女儿四处打探。

2010年,胡小琴在狮子梁村承包了30多亩撂荒土地。就这样,扎着马尾、皮肤白皙,一脸书卷气的她开始奔波于田间地头。

“创业真的很辛苦,压力也很大。”回忆起这几年来的经历,胡小琴感慨万千。因为缺资金缺人手,她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干体力活。才开始的一两年,她一会儿担心水稻来不及种,一会儿担心水稻长不好,好不容易等到收割期,她又担心找不到场地晒稻谷。很多时候,符建伟劝她放弃,但她都挺了过来。“现在有啥不懂的,就上网查资料,或者找镇上和县上的专家帮忙。”渐渐地,胡小琴的创业之路也越走越宽。

怀揣希望 带动更多人返乡创业

对于自己艰辛走过的创业之路,胡小琴认为很值得,对今后也充满了信心。她告诉记者,去年她筹措资金购买了农用拖拉机、插秧机等机械化设备,引进了水稻直播等先进技术,种粮的经济效益逐步提升起来。

“虽说这些年种粮的经济效益并不差,但我还是有一些担忧。”说到这里,胡小琴的眉头紧锁,“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返乡,不愿意从事农业。留在农村种庄稼的只剩下老年人。”

想办法让年轻人返乡务农,不让务农人员“断层”,是胡小琴的近期目标。“每年春节,我都会找村里的返乡人员谈心,问他们是否愿意在家里发展。”胡小琴说,为了留住年轻劳动力,她除了将自己栽种的经济作物、果树全部送出之外,还无偿地为愿意留乡发展的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在她的带动下,去年有4人回村发展农业。“他们有的栽果树,有的搞养殖。虽然我的粮食种植规模在逐步减少,但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我很开心。”胡小琴告诉记者,接下来她想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可以相互提供市场信息,采购生产、生活资料,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组织技术辅导和培训,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

胡小琴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计划,她坚信会有更多人从城里回到地里。

新闻推荐

车上捡钱包 及时还失主

本报讯(周亮)5月14日,蓬安县兴旺镇居民颜瑞宝前往南充办事,当他登上从兴旺镇开往南充的公共汽车时,发现座位下面有一个黑色钱包,打开一看,里面装有两张身份证、3张银行卡和2200元现金。在钱包最里层,他发...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