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南充嘉陵区:村美民富产业兴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5-27 06:38 大字

“近年来,嘉陵区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大产业带动大示范,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美化乡村环境,不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近日,记者在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土主庙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看到,数台挖掘机挥舞着钢铁长臂,正在进行沟渠安砌以及生产道路的碾压、沉降等工作。据施工方现场负责人介绍,自2月13日吉安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复工后,他们每天派出十几台挖掘机,高标准、严要求,加班加点抢进度,确保项目5月底前全部完工。

嘉陵区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项目(吉安双店片)建设规模1.5万亩,总投资2249万元。其建设内容包括在土主庙村等7个村实施田型调整1610亩、整治山平塘10座、整治石河堰1座、整治囤水田1座、新建蓄水池14口、维修提灌站1座、新建排灌渠10.36公里、新建生产路7.85公里,附加绿色示范1处。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田型调整以及山坪塘、蓄水池、渠系的土方开挖等施工,项目进度为总工程量的50%。“我们科学组织施工,抢抓时间节点,全速推进项目建设,五月底前所有建设内容竣工投产。”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可以提升土地肥力,促进农作物产量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后,将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推广种植粮油、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据悉,目前,嘉陵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近50万亩,并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50万公斤,油料1800万公斤,蔬菜1600万公斤,其他农产品1500万公斤,直接受益农户40万人,新增收入2100万元。

现代农业园区 引领产业规模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嘉陵区双桂镇广孝寺村,一眼望去,成片的桑树宛若桑海,一条条枝桠上已经抽出嫩芽,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村民们正来回穿梭在桑树林中,娴熟地采摘下一朵朵鲜嫩的桑芽。

“以前在家干农活,收入很低,自从村里有了产业,我们的收入多了,日子也好过了。”贫困户赵俊芬告诉记者,现在采桑茶赚钱成了她和丈夫的主要收入来源,按照特级桑茶30元每斤,一级桑茶20元每斤的标准,一天下来,两个人就能赚到300块钱左右。

“目前正值采桑茶的季节,每天可以采摘到6000斤左右的新鲜桑茶叶。”四川尚好桑茶公司桑茶基地现场负责人刘辉告诉记者,尚好桑茶核心基地有茶桑8000亩,每天有100余名村民在基地务工,除了种桑采茶之外,基地还开发了桑枝食用菌的生产,不仅提高了桑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尚好桑茶基地为西河流域万亩茶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双桂镇副镇长任春告诉记者,如今,该镇广孝寺、三龙场、檬子垭、凤翔山等20个村共种植茶桑1.7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入股分红以及财政投入资金量化分红等方式,带动了该镇448户、1328名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人居环境整治 共建共享新家园

在嘉陵区李渡镇阁老坟村陈家大院,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楼房整齐地坐落在现代农业园中,干净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庭院干净整洁,门前栅栏围起的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巧别致,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

“该聚居点有村民67户约280人,创新推进厕污共治,确保群众舒心满意,是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面旗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陈家大院同步实施农村污水、垃圾、厕所治理,完成户厕改造60户,对标省定排放标准,合理设计排污管线,建成日处理量15吨的“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1处,合理确定垃圾池1处,每户设置分类垃圾桶1个。

据了解,嘉陵区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点带面,分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计划从2019年至2023年,用5年时间改造农村户厕11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厕116座,实现无害化户厕改造全覆盖,农村公厕达标建设全覆盖。目前,在13个乡镇59个村启动实施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改厕近6000户,新建改建农村公厕68座(含旅游公厕、交通公厕)等。

目前,该区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50%以上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村庄清爽整洁,初步建立管护机制。

张权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国富

新闻推荐

未按规定申请检定电子秤 商家被处罚

本报讯(记者唐甜)为了维护农贸市场的计量准确,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日前,顺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农贸市场开展电子秤专...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