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夫妻勤劳双手筑出致富路

南充日报 2017-07-14 03:19 大字

●曾江林 龙凤

见到寇德齐夫妇,是7月10日上午10时许。湛蓝的天空下,寇德齐正挥着笤帚清扫猪舍外的水泥路,猪舍里10头猪躺着呼呼睡大觉,妻子刘小华光着脚刚从地里回来,卸下的背篓里,装满玉米、黄瓜和茄子。一通4排3间的青瓦房外,水泥院坝宽敞整洁,2棵枝繁叶茂的核桃树分列左右,鸡蛋大小的核桃缀满枝头。树下及两旁的菜地里,成群的鸡鸭悠闲地走来走去。

3头母猪、10余头猪崽、100余只鸡鸭、10余亩田地、3亩核桃园,逢李家场镇赶集日,还要去开一上午小茶馆,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顺庆区龙桂乡何家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寇德齐和妻子用勤劳的双手,硬生生开辟出一条致富之路,并于2016年摘掉了穷帽子。

禽畜满圈:政府搭台我唱戏

忆及过去,59岁的寇德齐感慨万千。他家有三兄弟,作为老大的他到了30岁才成家。上世纪80年代初用青砖黄泥自建的瓦房,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早已摇摇欲坠,“没钱修,只有用木头桩桩撑起。”老实巴交的寇德齐和妻子就靠家里的4亩地维持生计,长年累月的劳动,使寇德齐和妻子双双得病,眼看着村民们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两口子心里着急。

2014年底,寇德齐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医保等兜底政策,村里的核桃产业园里也有他家的3亩地。2016年,国家补助2万元,他将自家的房子修缮一新。

“总不能一直靠政府,我们有手有脚,应该想点办法。”两人都一把年纪了,能做点什么呢?寇德齐和妻子想了很久。“贫困户可以享受无息贷款,你们喂母猪嘛,我们周围还没得哪个整。”一语点醒梦中人,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寇德齐贷了2万元,又借了点钱,2016年9月,100余平方米的猪舍搭建起来,3头母猪庚即“入住”。

养殖母猪需要技术,寇德齐一边摸索,一边跟乡上的农技员请教。今年4月,猪舍里添了8只猪崽。“6月卖了3只,挣了2000块。”寇德齐夫妇喜上眉梢,“头一窝要少些,后面每窝有10到12只。”如今,他家猪舍里还有2头育肥猪和5头猪崽,“今年至少净赚2万块。”寇德齐扳起指头算起了账。

除了养猪,寇德齐夫妇还养了100余只跑山鸡和10余只鸭。“周围的住户少,山后还有一大片林地,虫子多,草也多,喂鸡鸭比较方便。”在寇德齐家房子的周围,树林下、草丛中、菜园里,一群群跑山鸡正在欢快地觅食。“不需要拉出去卖,街上开馆子的自己会来收。”正宗跑山鸡,近20元一斤,一只鸡可以卖到接近100元,一年下来至少有3000元收入。“蛋就我们自己吃了,平时很累,还得补补身体。”

谷梁满仓:田间有空地,世上无闲人

养那么多的禽畜,粮食从哪里来?

“今年我们种了10多亩地,还不算边边角角。”寇德齐家只有4亩地,家里的猪越养越多,粮食非常紧张,夫妇俩合计了一下,“村里还有不少撂荒地,何不借鸡生蛋?”很快,撂荒的近10亩田地里长出了水稻、玉米和红薯。“组里所有人家的加起来,都没得我家今年的苕沟多。”刘小华擦擦脸上的汗水,脸上写满自豪,“今上午才在四季豆地里栽了点红苕。能种庄稼的地方,我们都不让它闲着。”

通往寇德齐家的村道两边,见缝插针地种上了红薯。路边的一块地里,高高的玉米秆、低矮的红薯苗、紫色的茄子、青青的辣椒,小小的空间里一派生机,一只母鸡带着10余只小鸡在里面悠闲地寻着食。地里的一根管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发明的施肥器。”寇德齐拉起管子,里面灌满了黑色的液体,“这是我家猪圈里的肥水,用水泵抽出来,直接就可以浇灌庄稼地。”猪多了,每天的粪水就多,寇德齐想到了这个主意。

每天早上5时,夫妇俩就准时起床,打扫庭院和周边道路,清理猪舍,开圈放鸡。之后,夫妻俩一人背一个背篓上山准备猪饲料,回家后还要经管田地里的庄稼、清理杂草。早饭通常是上午10时左右才吃,一天的事情忙完,已经是晚上10时以后了。“田间有空地,世上无闲人。”刘小华说,夫妻俩在李家场镇还开了一家小茶馆,逢场天还要走上40分钟山路去做生意。

在寇德齐家,谷物满仓,瓜果遍地,道路修到了院坝边,自来水接进厨房里,卧室装上了空调,洗澡用上了电热水器,每月有低保,卫生院拿药还不给钱,但夫妇俩仍然有些着急:“还欠着几万块钱呢?做人要讲信用,得早点把账还了。然后再搭一个猪舍,少卖点小猪,留着自己养,这样更划算。”谈及未来,夫妇俩踌躇满志。

新闻推荐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实施会带来哪些影响?

□本报记者卢琴7月1日起,新《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新《办法》要求经销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不得限定消费者户籍所在地,并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新规实施效果如何?对...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