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别让爱心变“伤心”

乐山日报 2016-03-19 08:22 大字

■ 方童

上周,“盖碗茶”以《从“友善之墙”看爱心传递》为题,报道了成都几名爱心人士在地铁口设置“友善之墙”,将人们捐献的多余的衣服挂在墙上,让有需要的人随时领取,并呼吁“将这种爱心传递下去”,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市民魏先生表示,乐山应积极将“友善之墙”这种慈善模式引进来,此外,还应加大监管力度,让爱心人士的爱心落到实处,被救助者真正得到实惠。

市民魏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实际上,除了成都今年将“友善之墙”建立起来,在全国其他地方,这面饱含着志愿者和无数爱心人士的“温暖之墙”早就建得风生水起。“友善之墙”在当下的流行,既方便了捐赠者处理旧物,表达了爱心,也从另一方面满足了被捐助者的需求,让公益救助更加温情脉脉,也极大丰富了城市服务功能建设。应该说,“友善之墙”彰显出现代公益事业“人人皆可参与”的亮点。但亮点归亮点,在这面“墙”的背后,也因为监管、机制等问题遭遇不少的尴尬,严重挫伤爱心人士的信心。

在南充,“友善之墙”仅仅在公众面前亮相没多久,就遭遇“晾衣杆被偷,衣物随意丢弃路面,发出恶臭”的窘况,最后竟因影响市容市貌被投诉,环卫工人将衣物收走。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偷走的除了晾衣杆,还有很多质量较好的衣物。而在九江,“友善之墙”也遭遇了和南充近乎一样的结局,市民捐赠来的衣服放不下,就随意丢弃到墙壁一角,因为影响市容也受到了当地城管部门的“理抹”。在南充和九江之外,也屡屡曝出一些地方的“友善之墙”遭到小偷的光顾,将成色新的衣物偷走之后拿到偏远的乡下出售。当初一腔热血的爱心人士绝没有想到,自己爱心竟然变成了“伤心”。

一方面是影响市容市貌,一方面是招来不怀好意者的行窃,“友善之墙”不光需要我们的点赞,更需要相关公益组织、爱心人士,以及全社会群策群力,积极为其站稳脚跟出谋划策。解决“友善之墙”当下面对的困境,首先应解决其无人监管的现状,应在公益组织、社区、城市管理者之间达成某种约定,在实现救助的前提下,在选址、监管、卫生等环节上做足细节功夫,让“友善之墙”在城市里亮起来,光鲜起来。对于捐赠人来说,捐赠绝不是甩包袱的地方,献爱心要发自真心,落到实处。事事处处从公益的角度出发,爱心之举方能打动人,感染人。

新闻推荐

朋友圈信息发送要多过滤

■丁冬据《成都商报》报道,8月1日起,一条“乐山一学员5次驾考未过在考场自杀”的视频消息在朋友圈疯传。不过,经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此事是发生在南充一驾校科目三考场的一幕。当事男子25...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