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964年的那个春节 □罗郑洲

攀枝花日报 2013-02-01 07:14 大字

临近春节了,照例要打扫屋子,除旧布新。于是,洗晒被褥,擦拭窗子,清理杂物……一时间,全家齐动员,展开了一次彻底的卫生攻坚战。

就在我整理相册时,一张照片掉了出来。拾起一看,这是一张陈旧的黑白照片,已经泛黄变暗。大小介于3吋和4吋之间,边缘裁剪成了很时髦的波浪型。再仔细一看,这是一张父亲与别人的合影。父亲穿着一袭破旧棉袄,腰里扎着一条绳子。有的地方棉花都露了出来。照片上,七个人在船上端着碗吃饭,或站,或蹲,或埋头往嘴里扒饭,个个津津有味,喜笑颜开,一副开怀高兴的模样。背景是一条河。家里的相册我浏览过无数次,但这张老照片却素未谋面。一时兴起,便问起父亲来。父亲看着它,凝视良久,缓缓道来。

父亲说,这张照片是1964年过年的时候在工地上照的。

千里嘉陵江奔腾不息,既哺育了两岸儿女,又提供了丰富的水能,以前却白白地流失浪费了。为了造福一方百姓,繁荣地方经济,四川省决定修建青居水电站。1963年12月初,十五岁的父亲冒着寒风只身来到了距南充市大约10公里外的青居电站建设工地上。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要在嘉陵江旁开挖一条5公里长的引水明渠。其深度要低于嘉陵江的河床。这项工程搁现在,用大型挖掘机和工程车机械化施工,不算难事。可那个年代,只能靠人力。毛主席说,人多力量大。于是,人海战术便应运而生。就近的岳池、西充、仪陇、武胜、蓬安等地还抽调了大批的石匠、木匠和水泵工支援电站建设。很快,11000多人的建设大军便云集在工地上。那场面,红旗招展,人声鼎沸,穿梭往来,热火朝天。号子声、高音喇叭、插科打诨响彻一片。出大力,流大汗;吃大苦,耐大劳;挖泥担土,干劲十足。父亲说,那时也讲工钱,担一方土可以挣0.30元。力气大,身板壮的每天可以担到两方土。父亲体质差,能完成一方土就不错了。到后来,随着挖掘深度增加,泥土越来越稀,越来越黏,装在撮箕里很难倒出来,得用手抠掉。如此一来,既费力又误时,父亲渐渐力不胜任。每天收工,肩膀红肿得疼痛难忍,耳朵生了冻疮,一双解放胶鞋还被大脚趾戳穿了一个洞,脚趾头冻得麻木。晚上,二十几号人挤在船上,虽说搭了席篷,但两头灌风,冷得瑟瑟发抖,还到处弥漫着脚臭味。父亲默默忍着,咬牙坚持着,想着天亮,盼到过年。

上级要求,就在工地上过年。年三十中午收工,下午结算工钱,晚上大会餐。菜品有猪脑壳肉炖胡萝卜,炒粉丝,米豆腐,外加海带汤。揣着当月的工钱6.54元(扣出伙食费),父亲早早拿着碗来到了食堂排队。本来要五点才开饭,但民意难违,便破例四点就开始卖饭。别看大伙平时从牙缝里省,从喉咙里抠,极其节约吝啬,但过年,还是舍得犒劳一下自己。于是,几个要好的一商量,便凑钱奢侈了一回。刚回到船上,听说《南充日报》的记者来现场采访,便有人请求记者照张相。“咔嚓”一声,这张珍贵的合影便成了永恒的记忆。

最热闹的当数大年初一了。伙食团为大家准备了面条。“可别小看面条,那时候要是一天三顿都能吃上面条绝对是饱口福了。”说到这,父亲吧咂了一下嘴,喉头有一个明显的下咽动作。那时候,都以连队和营为单位,搭设有简易舞台。附近的乡镇和村社就会组织人马敲锣打鼓,来慰问演出。耍龙舞狮,表演杂技,唱川剧,还有扯把子耍猴的……精彩纷呈,好戏连台,保你一天目不暇接,开怀大笑。到了晚上,就放电影,《地雷战》《刘三姐》一口气放了两部,尽管站得脚僵硬,望得脖发酸,冷得直哆嗦,但谁也没有中途退场,直到银幕上出现演职员表和“完”字,大家才一边走,一边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地回到船上。一天的热闹与休闲大幕就此落下,等待父亲和众多建设大军的又将是新的建设征程。

这就是留存在父亲心中的那个春节。

新闻推荐

常喝鲫鱼汤 不用去药房 —— 老唐的养生秘诀

在五十一阳光家园小区,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小区里很出名。出名的原因,就是身体好。别看年过六旬,他可以提着五六十斤重的东西走几里路都脸不红、气不喘,轻轻松松。吃面时,他一次可以吃三两,胜过...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