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推”,让城市“破土”少些误解
□本报记者 张立东
新的一年启幕,市民们对身边的城市建设项目尤为关注,特别是对市民出行有直接影响的道路工程和城市景观工程。
2012年底,南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向社会公布了2013年26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对于它们的陆续开工,大多数南充市民表示了支持,因为这些项目都是通过社会海选出来的。
南充鼓励市民“海推”2013年的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先后随机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8000多份,回收5000多份;在当地主要互联网站上开辟征求意见专栏,收到网友反馈的意见、建议1000多条。根据市民的意见,还新增加了北部新城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和都京集装箱码头进场道路两个今年要开工的城建项目。
由市民“海推”,这样的项目海选机制在第一时间让公众的知情权获得了满足。“人民城市人民建”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用行动来实践。很多地方,市民对城建项目有意见也在情理之中,“明明昨晚好好的路,为什么今天开到这里就封闭施工了?”——在家门口遇到这样的事,放谁心里都会“窝火”。前期公示、必要解释,都能有效收集民意、疏导民意,让民众真正参与到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来。
让市民“海推”,同时需要建立良性严谨的机制,不能简单粗暴、仅凭票数多少决定,每个项目都要符合科学规划的原则。“海推”项目也不能只听民意不筛选,这个筛选过程,考的是专家和决策者的专业功夫了。
南充这26个项目的确定,足足用了8个月时间,产生流程并不简单:首先经市民“海推”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然后报市政府专题研究,再征求人大、政协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后最后报送市委。
这样的“不简单”,却让项目的可实施性“简单”起来。
新闻推荐
在广甘高速公路四川与甘肃交界处,矗立着一块碑石,上书:“公元2012年12月19日,广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四川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平实的叙述之下,人们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份纪念,一座丰碑。川...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