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甘高速:蜀道丰碑

四川日报 2013-01-22 16:57 大字

在广甘高速公路四川与甘肃交界处,矗立着一块碑石,上书:“公元2012年12月19日,广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四川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平实的叙述之下,人们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份纪念,一座丰碑。

川北,冬雨绵绵,一条青色的长龙蜿蜒腾挪于利州、青川的群山沟壑间,络绎不绝的客车、货车行驶其上,快捷通畅。

这是广甘高速,兰州至海口高速中的甘川界至广元段,国家8条西部大通道之一。自2012年12月19日通车以后,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毗连川甘两省沿线发展“利器”。

昔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如今大道上青天,蜀道北向不再难!

广甘高速公路不仅只是一条路,还是一个路桥建设工程智慧的展示平台,更是高速公路工程文化的天然博物馆!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引下,回头再去细嚼其艰辛的建设过程,再去回味攻坚克难的“广甘精神”,对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无疑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穿越地震带 勇往不畏难

川甘边界群山莽莽,沟壑纵横,唐朝诗人李白曾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广甘高速公路起自川甘界将军石,止于广元至绵阳高速公路和广元至南充高速公路,全长56公里,全线按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桥隧比高达80%,设计时速80公里,路基宽24.5米,交通运输部初步设计批复工期4年。

2008年12月31日,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川甘界至广元段公路工程开工动员会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举行。此刻,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时四川刚遭受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沿线经过的青川县为极重灾区之一,灾区急需高速、运输能力强的大通道!

必须要加快建设!“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后第二天广甘高速总经理曾忠即率领工程处、综合处赶赴项目沿线,也是极重灾区的青川县查看受灾情况,向沿线党委政府和有关协作单位给予帮助。

那时的灾区,余震频发、山石滚落、卫生防疫形势严峻、生活资料短缺,水、电、油、运、通讯等基础设施中断,不断发生的余震多在青川县,最强6.4级余震也发生在项目沿线的观音店乡。公司干部职工在家人最需要的时候不顾小家,深入灾区查看灾情,踏勘线路,时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将亲戚从外地邮寄来的,在当时有钱也买不到的帐篷捐献给了灾民。

建设前期基本处于“无路、无电、无地材”的状况,沿线道路因“5·12”特大地震毁损无法通行。为此,组织马队、骡队通过人拉马驮方式运输电力设备和克服山洪袭扰,建成全线电力设施89公里,建设中建设者们脚底磨破,衣衫被荆棘划破,电力线路就在人和牲口的血与汗中一路延伸。

与此同时,超常规地提前展开便道建设,在不断的余震中建成施工便道110公里,几近正线的两倍。便道建设中,山石因余震不时垮塌滚落,建设者们冒着生命危险,风餐露宿,一次又一次地清除障碍,恢复通行,由于当时灾区运输条件极差,建设者们几乎顿顿吃方便面,为吃上一顿蔬菜,从山外1000元买来的蔬菜要摊上2000多元的运费,30公里路程因余震阻断有时需几天时间……

走访中,我们曾经体会过这样的难:路总是在小道上盘旋,10公里的山路,颠簸得让人发吐。我们难以想象,建设者们是如何踏遍了这里的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

抗击泥石流 奋勇挽狂澜

自开工建设以来,广甘高速连年遭受山洪泥石流灾害。

2010年,甘肃舟曲“8·8”特大泥石流发生后仅11天,同处于白龙江流域的广甘路即遭受“8·19”特大山洪泥石流,山洪咆哮,泥石流横冲直闯,一个个险情传来:

“G1至G7标段多处边坡垮塌!“630名施工人员和沿线群众避开山洪后因道路中断被围困!”……

灾情严峻,紧急救援!公司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曾忠带领参建者共赴抢险救灾第一线。“大家不要慌乱,指挥部抢险队就在你们不远,向指挥部预定的集中点转移”,指挥被困人员避开山洪泥石流,选择安全线路撤离。这次紧急救援调动各型机械车辆160余台,发动全线基层党组织21个,组成300余人的党员先锋队,参与抗洪抢险人员3200余人,举全线之力第一时间抢险救援。

建设中,广甘高速还遭受了2009年“7·16”山洪、2010年“7·24”、“9·21”等多次特大山洪泥石流……

面对挑战,广甘公司上下一心,冲锋在前,干部职工凝聚成了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的团队。

有一位管段工程师,在抗击2009年“7·16”山洪中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督促施工单位抢在洪峰前将人员、设备转移至安全地带,直到施工人员安全撤离他才上岸。其实,他是一只“旱鸭子”,根本不会游泳。

另一位管段工程师,家居成都,已是30多岁的大龄青年仍未完成婚姻大事,婚期一拖再拖,无奈之下和妻子在工地简单举行了婚礼,妻子也从一个“都市新娘”变为“工地新娘”。

正是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对责任的践行,广甘建设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推进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面对紧迫的建设任务,广甘人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务实工作,以山为伴,以苦为乐,勇于牺牲,科学建设,奋力改写“蜀道难”历史,开创“蜀道通”新篇章。

今天,他们的成就:川甘边界群峰苍绿,大地飞花吐翠,高速公路宛如一条彩带缠绕山巅,高架的大桥耸立蓝天白云,深邃的隧道如同一串珍珠穿越山间,一条蜿蜒的出川大通道承载起灾区发展振兴的历史责任!

质量放第一 安全保平安

工程质量,百年大计。难在既要克服自然险阻,更要保证质量。

建设过程中,广甘公司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健全完善以《创精品工程实施办法》、《质量管理办法》、《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质量问题举报管理办法》等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扎实开展工地标准化建设、混凝土通病治理、监理行业树新风、试验检测数据打假等活动,并公示质量管理责任和承诺,建立质量责任终身追溯档案,推行质量管理实名制,业主代表常驻施工单位项目部抓好现场管理,同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积极探索实践复杂条件下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工艺新举措。通过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安装隧道施工监控视频、运用新型灌浆材料、采用第三方爆破专业监理,努力破解施工难题,确保质量受控制。

以杜家山隧道为例,这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围岩极差,90%以上为Ⅴ级围岩,岩石质软,遇水软化及层间脱落,易发生涌水、突水,施工安全风险高。对此,广甘公司指导施工单位严格遵照“保护围岩、内实外美、重视环境和动态施工”的施工理念和“管超前、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成环、拱紧跟、早衬砌,勤量测”的施工原则,并加强科技攻关,充分利用TSP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相继战胜了涌水、断层等难题,终于安全贯通了杜家山隧道。尽管隧道自开工以来发生坍塌20余次,却未发生伤亡事故,为复杂地质隧道施工开创了典范。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面对余震不断、连年遭受山洪泥石流灾害、地形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等诸多挑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扎实抓好平安工地建设,并在全面普查施工危险源的基础上,建立以重大危险源控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各种应急避灾预案,切实保障了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持续维护了安全生产局面。

3年零2个月,在历史长河中仅是一朵小浪花,但在广甘人心里,却是人生一篇战天斗地的华丽篇章,他们自豪,我们也为他们骄傲!

广甘高速大事记>

2008年12月31日

广甘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开工

2009年9月1日

广甘高速进入全线开工阶段

2010年5月26日

全线电力设施建成投运

2011年8月13日

广甘高速进入路面工程施工阶段

2011年8月31日

全线最长特大桥——清江河特大桥整幅架通

2012年6月25日

全线第一特长隧道——将军石特长隧道贯通

2012年7月

全线地质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杜家山隧道贯通

2012年12月19日

广甘高速全线通车,四川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跨越4000公里

本版撰文 李梦媛本版图片由广甘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新闻推荐

让节俭美德融入学生心中

讲述:省政协委员、南充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郑小红近几年,四川省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因体制差异造成管理分散、投入悬殊、专业重复、竞争无序、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急需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