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成功的父亲:一门两状元 父子三宰相
□ 李波(南充)
“陈省华教子严而有方。 三个儿子中,两个状元、一个进士,两个拜相、一个为将。”2010年底出版的《南充市志》在“人物传”中是这样介绍陈省华的。紧接着,又分别介绍了陈省华的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咨、陈尧佐。
如今,阆中市区有条三陈街,南部县城柳林广场以及大桥中学塑有“三陈”像。三陈街和“三陈”塑像均指向同一组人物:陈尧叟、陈尧咨、陈尧佐。
陈省华:为官有道 家教有方
陈省华(941-1006),北宋阆州新井县(今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人,入仕之初即担任蜀国西水县尉。 宋乾德三年(965),宋灭后蜀,陈省华再担任陇城主簿,后来再迁栎阳令。
宋端拱二年(989),陈省华的长子陈尧叟考中状元。 宋太宗召陈省华入京做官,担任太子中允(官阶五品),迁殿中丞, 为京东转运使。 陈省华后来历任户部、吏部员外郎,知苏州,并与长子一道升任秘书丞。
陈省华才智过人,办事精干认真。做栎阳令时,他敢于与地方恶势力作斗争。据载: 当年栎阳北面有两条渠, 一条白渠、一条郑国。由于栎阳水利条件好,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曾作过秦国的都城,因此, 当地形成了阵容庞大的豪强恶霸势力, 连官府都奈何不得。 每到生产季节,这些恶势力为一己私利,在两条渠的上游拦水,使下游的人得不到水,农业生产无法进行。陈省华上任后,下令“尽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赖之”。
陈省华善于理财,也注重水利建设。他在后蜀任主簿时, 帮助县令管理文书户籍事务,到北宋任京东转运使,负责地方最高一级的财政管理。 在京东转运使的任上作出了成绩,受到奖赏:超拜祠部员外郎、知苏州、赐金紫。
陈省华的家规很严, 每当有宾客来访,已经十分显贵的儿子们,也只能站立左右,弄得来客都感到为难。他的夫人家教更严,就是当了高官的儿子回家时,有不对的地方,她也要施以杖击。
宋景德三年(1006),68岁的陈省华去世,被追赠为太子少师,封为秦国公(相当于宰相职级,后人把他也视为宰相)。
三兄弟:两状元一进士
陈尧叟中状元后,拜相掌枢密院,开府仪同三司。他在广南西路为官多年,颇有建树。 北宋时期, 岭南两广都比较落后,地方缺医少药。陈尧叟便收集治病验方,石刻于桂州驿站,为百姓谋福。他跋山涉水,访问民间老人,考察地脉水源,凿井取水,解决民众天干抗旱、日常饮用水困难。 他还组织民众每隔二三十里修建凉亭,亭旁植树凿井,设置饮水用具,方便过往人们休息。在广西时,他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桑枣, 劝民织麻, 以钱盐折价收购。同时,改善对海南物资运输方式。陈尧叟因政绩突出后被调到朝廷任官,后拜相,身后谥文忠。
陈尧咨咸平三年(1000)中状元后,官至尚书工部侍郎。与两位哥哥路线不同,陈尧咨重武,从其个人履历中可以看出一二: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担任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太尉。陈尧咨知兵善射,曾用箭射方孔铜钱,一箭射入钱孔。欧阳修名篇《卖油翁》中的主角陈康肃公, 便是陈尧咨。 他在军事上颇有建树,曾任陕西缘边安抚使,后任知天雄军,他发现城防败坏、军器短缺,便加强军事防务,装备修葺完善。
陈尧佐中进士(988)后,官至集贤殿大学士。他一生为官清正,敢作敢为。曾因告发地方官遭怨恨受诬陷,被降职;任开封府推官时,又因“言事忤旨”得罪了皇帝被降为潮州通判。陈尧佐也善于治水,与父兄比较, 他在水利上的成就最大。 在山西并州(今太原)做官期间,他动员百姓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树数万株。
陈氏父子故事 关汉卿编成剧本
陈家三个儿子两中状元、一中进士,古往今来罕见。后人研究发现,陈省华家之所以如此,在于良好的家教和家风。正是受此影响,三个儿子才成了大器。
司马光曾称赞:三子接踵为将相,子孙繁衍,多以才能致美官,棋布中外,故当世称衣冠之盛者推陈氏。并在《陈氏四令公祠堂记》中写道:天下皆以陈公教子为法,以陈氏世家为荣。 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曾将陈家故事撰写剧本《状元堂陈母教子》,赞扬三陈的母亲冯氏教子有方。
在阆中大像山上,有一天然岩穴。此洞长34米、深约20米。穴口高4米。岩穴上遗留有宋真宗御书“紫薇亭”三字。此洞故又称星岩。据当地史料记载,当年这里是陈省华三个儿子读书处,这里因此又被称之“状元洞”。由于陈尧叟、陈尧佐官至宰相,陈尧咨善骑射,文武双全,官至节度使,成为将军,这里再被称之“将相堂”。
而在南部县大桥镇龙泉村二组, 一座不知名的山崖脚有一个“漱玉岩”,据当地口口相传, 这里当年为陈氏三兄弟的读书处。原来,陈省华的曾祖父陈翔为阆州新井令,新井属阆州管辖。据《宋史·陈尧佐传》:陈尧佐字希元,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人。如今,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有陈氏故宅等遗迹。
成立研究会 弘扬“三陈”文化
南部县大桥镇“三陈文化研究会”会长沈鸿研究认为, 陈氏三兄弟幼时在大桥生长并读书,用今天的眼光看,应该在大桥读的小学,初高中时随家迁居阆中就读。
沈鸿对“三陈”的研究,始于幼时受“三陈”故事的感染。20多年前,他到南部县档案馆查到清时修编的《南部县志》,复印了其中对“三陈”的记载。作为大桥人,沈鸿对“三陈”的研究夹杂有老乡情结。2003年,经他努力,当地成立“三陈文化研究会”。而此前,当地相继出土与“三陈”相关的文物,包括碑刻、 匾等。 其中一块是宋熙宁元年(1068)的碑刻,刻有《漱玉岩序》,上面记录了此岩的来历、风光、三陈读书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大桥镇民间建起三陈祠陈列馆,将当地出土的与“三陈”相关的碑刻等悉数列入。 随着南部县对“三陈” 研究的加深, 当地特地在县城柳林广场、大桥中学,分别为“三陈”塑像,并围绕“三陈”,相继拍摄微电影《尧咨善骑》《悬梁刺股》。而阆中人为纪念“三陈”,早在明清之际,就将历史上相传“三陈”居住地取名“三陈街”。
新闻推荐
□贾登荣(南部)从老家碑院镇到南部县城的路,并不长,只有三十里。然而,当记忆的闸门回溯到四十年前,这条路显得极其不寻常。...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