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才制约 激发经济活力

南充晚报 2018-11-29 02:13 大字

■ 南部记者站 张枥 李果 曹伯同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南部县着力在人才培育、引导、引进上下功夫,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上持续用力,坚持培养一批技术能人、乡村匠人、归乡贤人,以扎实的“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培养技术能人 提供人才支撑

这段时间, 谢河镇武圣宫村村民魏刚可忙坏了。白天,他要走家串户给村民传授养牛技术;晚上,还要学习果蔬种植技术以及帮助联系肉牛的销路。

自从成为村里的种养能手, 像这样的忙碌日子就成了魏刚的家常便饭。然而,曾经的魏刚却因缺少技术,打过工甚至摆过地摊, 都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道路。2014年,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魏刚学习养牛技术,建起肉牛养殖场,并不断拓展到西瓜种植、养蚯蚓等,成了村里的致富榜样。他还邀请村民和自己一起干,带动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依托产业基地、农民夜校等,村村培养适用技术人才、职业经理人、电商销售员, 造就一批特色种养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 实现致富一人、 带动一方。” 该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部县强化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计划, 并采取驻村农技员实地指导、邀请农技专家专题讲授、农村创业青年外出学习、 专业合作社定期交流等方式,以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生产、能务工的复合型农民, 培育一批有技术、 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培养乡村匠人 传承乡村文化

升水镇临江坪村村民宋坤明的家在升钟湖畔, 具有川北民居特色的房屋古色古香。院子里,几名师傅正精心雕刻着树根。

“保城、升钟一带的根艺创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分布范围为升钟、大桥、大坪一带, 尤以升钟根艺最具代表性。”宋坤明介绍说, 普通的树根经过艺人的精心构思与手雕展现,成了主题鲜明、有艺术品位的作品,不少客人慕名前来购买。

“让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延续,在发展中创新。”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南部的文化积淀厚实而多元,有以马王皮影、剪纸、根雕、傩戏为代表的“川北四绝”等。该县将坚持乡村传统手艺的发扬和传承, 让树皮画、傩戏面具、刺绣、竹编等一批批手工匠人亮出“绝活”留住文化,使一批“能工巧匠”成为激活乡村活力和领路手工复兴、加快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据了解,南部将紧扣培养一批“乡村匠人”的要求,以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旅融合为主线,着力推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振兴,积极培育民俗工艺、民俗产品、 民俗建筑匠人和农村手艺传承人,解决好乡村旅游、传统工艺等人才后继乏人的问题,把手艺传承的“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培养归乡贤人 引领乡村产业

走进位于南部县河东工业园区的劲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封装打包桑葚类饮品。 公司负责人秦华林,曾是国内一家建筑企业的高管,2012年他放弃正风生水起的建筑行业,回到南部县, 建立以桑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生产企业。

秦华林返乡创业的故事, 也是一个庞大群体的缩影。近年来,南部县立足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通过打好“乡情牌”,念好“人才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招引一批有奉献精神、 对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带动力、引领力的精英,吸引一批资金实力雄厚、专注家乡发展的乡贤回归,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奉献才智。同时,借助农村电商发展契机,整合各种资源,搭建孵化平台,为创业电商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创业。

据介绍, 南部县充分挖掘在外人才关心家乡建设、有志服务家乡发展的潜力,通过加大资金激励、落实政策扶持、健全社会保障,鼓励引导在外优秀企业家、农村实用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回乡创业、反哺家乡,持续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新闻推荐

升级改造两溪污水管网

本报讯“把铺设好的管网检查一遍,钢筋混凝土浇筑加固,确保工程质量到位。”11月20日,记者在南部县两溪箱涵改造项目施工...

南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