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脱贫奔康有底气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5-10 00:02 大字

“第一书记”黄照洪(右二)和村民一起查看中药材长势。

编者按

眼下,四川省各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产业扶贫正是各地致富奔康的“主打歌”。

要搞好产业扶贫,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充分结合本地资源、产业特色,根据各村的实际选路子、找措施,以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为目标,通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用活扶持政策、发展特色产业,以此激发各村发展潜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奔康。

苦味中药材成为甜蜜“定心丸”

情况点击:龙潭村是省级贫困村,通过实地了解,目前村子主导产业确定为中药材

因村施策: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统一管理,形成规模经济、规模效应□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

去年6月,长宁县国土局办公室主任黄照洪被选派到竹海镇龙潭村任“第一书记”。上任后,他逐户走访贫困户、村组干部和在家党员,主动征求对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实地了解村情,查阅县上产业发展、经济项目发展规划等资料,挑选致富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农脱贫致富。

成立专合社搞好产业

“我把土地入股给专合社种植中药材,空闲时候在专合社务工,一个月有一千多元收入,年底的时候还有土地入股分红,这对我们家来说帮助很大。”近日,笔者在竹海镇龙潭村采访时,该村贫困户陕大贵被专合社返聘来平整中药材种植基地,她一边劳动一边说。

龙潭村是全县21个省级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35人,贫困发生率为17.86%。“现在全村的主导产业就确定为中药材,主要有莲子、枳壳、丹参和板蓝根等,其中莲子种植有100亩,枳壳种植有近600亩。”黄照洪说,2014年龙潭村确定为省级贫困村以后,村上持续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三大工程。

为了让土地不闲置,抛荒的地有人种,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致富,黄照洪带头成立专合社,通过土地流转,目前该村已经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枳壳近600亩,行间套种中药材板兰根、丹参。村“两委”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购销、统一品牌管理,形成规模经济、规模效应。

此外,土地流转采用“以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模式,每亩土地每年折价300元入股,年底按股分红,分红不足300元/亩的按300元/亩兜底保障。土地分红后的剩余利润,由专业合作社提20%作为全村公益事业经费及专合社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最后剩余利润由量化到贫困户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所占份额进行二次分红。目前,该村参与种植中药村的贫困户35户,占贫困户数的100%。同时,在规划的药材基地范围外,由群众分散种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提供药苗、技术和统一回购,让群众吃上 “定心丸”,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药村的生产积极性。

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村上有了集体经济,我们就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了。”龙潭村党支部书记胡明超说,黄照洪到村上来以后,就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6年,黄照洪引导村党支部自筹资金13万元,6名党员出资5万元,采用入股联营方式在本村流转土地100亩种植中药材莲子。同时,依托县级医药龙头企业,采用“支部+公司+党员”“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连片发展中药材订单产业,构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稳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黄照洪说,中药材是兼具观光和药用价值的,下一步,龙潭村将通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来撬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确保群众共同脱贫致富,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

产业对路 村民脱贫信心足

情况点击:在乡城县的1249户贫困户中,今年要实现预脱贫的将有179户

因村施策:各村针对土地资源丰富、放牧资源富集、气候条件好等条件,发展富民产业□特约通讯员 何才华

4月29日一大早,乡城县香巴拉镇信沟村的贫困户藏格就到蔬菜大棚里浇水,查看种下的白菜、茄子、黄瓜是否发芽,然后去房后山坡上为新种植的核桃树浇水。自从前段时间种下了核桃树,农牧局为他搭建好钢结构大棚,种下蔬菜后,查看蔬菜长势,为核桃树浇水成为藏格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

信沟村是距离乡城县城两公里、气候条件较好的一个村,该村6户贫困户中今年将有4户27人脱贫,这对于收入结构单一、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来说,脱贫压力较大。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商议,决定利用信沟村的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户均种植0.3亩大棚蔬菜,空旷地方种植成活率高、易管理、不愁销路的“乡核一号”核桃树。

在乡城县的1249户贫困户中,今年要实现预脱贫的将有179户,各帮扶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结合村和户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群众意愿对症下药,针对土地资源丰富、放牧资源富集、气候条件好等不同条件,发展富民增收产业。贫困户中,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旅游业的不断增加,在各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贫困村民对脱贫奔康信心十足。

青麦乡巴麦村群众除了家家种有酿酒葡萄,还户均养有15头以上的生猪,种了10株核桃树,试种树椒和发展庭院经济来助力脱贫。

对习惯粗放种植传统农作物的信沟村民来说,一时还不适应种植大棚蔬菜这种精细农活,村里便邀请其他乡镇具有丰富经验的种植户,为村民讲解大棚蔬菜的种植方法和管护要领。

笔者在乡城县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县已无偿发放核桃、苹果、桃树等果树苗木四万余株,发放雪松、侧柏、垂柳等绿化树苗一万余株。农牧部门到村指导产业发展,无偿提供相关材料50多万元。在脱贫攻坚路上,该县扶贫和相关部门下沉力量,全力指导脱贫攻坚,精准服务脱贫攻坚。

“不知火”柑桔托起群众致富梦

情况点击:铁佛塘镇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种植“不知火”,该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引擎

因村施策:成立水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各村在流转土地、业主用工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李果 王林均 特约通讯员 张枥

近年来,南部县铁佛塘镇大力发展“不知火”柑桔(又名杂柑、丑柑),现种植面积4000余亩,首批种植的380亩已于去年挂果,产值76万余元。如今“不知火”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引擎,“火”起来了。

5月6日,笔者来到位于铁佛塘镇国公村业主朱派军的“不知火”柑桔园,10多个村民正忙着施肥。朱派军介绍,几年前,他到南部时,铁佛塘镇正准备大力发展水果产业。2013年3月,在铁佛塘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朱派军在国公村、黄桷店村等村承包了380亩土地,种上了首批 “不知火”树苗。“南部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该品种。”朱派军说,首批种植的树苗成活后,他又先后投资近500万元,在该镇马鞍村和三清村流转了1500余亩土地。

截至目前,该镇先后从资阳、广安、西昌等地引进4位业主,流转了7个村2000多亩土地发展“不知火”产业。

2014年,村民邓永琼和丈夫鲜太虎在业主罗永金的鼓励下,不仅将自家所有的土地用于种植“不知火”,还流转了50亩土地。同时,邓永琼和罗永金签定了合作协议,由业主所在的公司为她提供技术、药品和肥料,水果成熟后,由公司按照市场价格统一回收。

黄桷店村的贫困户鲜海全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他们于去年初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了1.5亩“不知火”,并利用林下空地养了7只鹅、20多只鸡。去年底,林下养殖就为他家带来了近2000元的收入,加上平时为业主打药除草的收入,去年他家的收入比前年增加了近3000元。

“为了让“不知火”产业在铁佛塘发展壮大,我们积极为业主和群众排忧解难服好务。”铁佛塘镇党委书记王俊明说,自发展“不知火”产业以来,该镇除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之外,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水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流转土地、基础设施建设、业主用工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各项工作。

新闻推荐

第三届农博会掠影

实习记者杜存本报记者肖小红第三届农博会于11月23日在成都落下帷幕。本届农博会上,来自省内外和海外的众多商家精心展出的特色农产品吸引市民驻足围观,也颠覆了市民对传统农业的认知,本报就这些特色...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