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充:民生工程实现新突破

华西都市报 2016-01-24 16:08 大字

南充环境质量总体向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摄影李永平)

碾盘垭村第一书记陈国兵(右一)向村民了解情况。(摄影 张德岭)

南充中院院长王邦习(左)看望碾盘垭村贫困村民。(摄影 张德岭)

通往富裕的南充乡镇水泥公路。(摄影 李永平)

2015年,南充民生工程喜报频传:截至12月底,全年完成12.6万人脱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11.9%,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年度扶贫目标;实施的10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项目,共完成投资140.6亿元,所有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项项民生工程的落实,让老百姓倍感温暖。

是什么促使南充的民生工程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记者日前到基层采访,被采访对象众口一词:“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施工\’,民生工程自然力度大、效果好。”

沉下去 到贫困村去啃“硬骨头”

天寒地冻,耐寒的杉树进入休眠期,而南充市蓬安县金甲乡杉树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干部罗丽帆、聂强等人却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正是栽种云南薄壳良种黑桃的季节,我们村脱贫还得靠它,得抓紧规划、栽种呀!”罗丽帆、聂强告诉记者。

杉树沟村山多、山高,是南充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沉到穷乡僻壤去,才能啃动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蓬安向该县所有贫困村派驻了村帮扶工作队,县政府采购中心罗丽帆和金甲乡政府干部聂强、祝琳被派到杉树沟村。罗丽帆等人上任后,立即投身脱贫帮扶工作。目前,杉树沟村新修了水泥路,规划种植核桃也成片了。

距离南部县城18公里的碾盘乡碾盘垭村也是贫困村。去年5月开始,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同碾盘垭村结成对口帮扶关系。7月,中院干部陈国兵被派到碾盘垭村当“第一书记”。中院院长王邦习等领导4次到碾盘垭村考察,并把一贫困户列为帮扶对象。中院干部和陈国兵在农牧业局专家技术帮助下,制定了碾盘垭村养殖脱贫方案。10月,南充中院还自筹资金3万余元购买优质鸡苗3800只,发给该村贫困户。陈国兵说,南充中院还计划给村上发展400亩核桃产业。

碾盘垭村正走上脱贫之路。在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役中,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数十次到贫困村,同当地干部和困难群众一起想摆脱贫困的办法,还同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结成对口帮扶关系。“抓好脱贫攻坚这个最大民生工程……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啃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李仲彬经常这样告诫干部。

据南充市扶贫和移民局局长杨勇介绍,截至2014年底,南充有贫困村1290个,贫困户18.9万户,贫困人口54.89万人,贫困人口数量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全市户籍农业人口的十分之一。南充市委组织部干部许倍川介绍,为推进***工作,从2015年7月开始,南充共选派了1290名干部下沉到1290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1290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实现了部门单位对口联系,18.9万户贫困户都有对口帮扶干部。

加减法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

隆冬时节,嘉陵江南充城区江面上,鸟儿成群结队在江边草丛、江中小岛的觅食、嬉戏……西华师大生物科学院教授、鸟类摄影家李建国见状喜不自禁,生态环境保护好了,除生活品质提高外,对我来说还会带来一个“额外福利”,我的模特儿——鸟儿多了。

近年来,南充市环境质量总体向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而得之。“兼而得之”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是:坚持绿色崛起,做好“加减法”。

所谓“加法”,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如通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相继引进了吉利、燕京等一大批优质环保项目,做大做强汽车汽配、丝纺服装、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四大优势产业;所谓“减法”,则是淘汰高能、高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避免重蹈“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

“十二五”期间,南充对200余家产污和排污的工业企业开展污染治理,实现了全市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率达90%。全力以赴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的同时,南充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三个坚决”政策,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引进的项目,未经过环评审批,坚决不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环保设施不达标的,坚决不允许生产。

“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南充各县(市、区)进行了专项治理。”南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冯祥权介绍,南充各县(市、区)根据乡镇、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配置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去年6月,南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正式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农办、中央文明办、全国爱卫办等十部委组织的验收。“经过严格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群众的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提升了城乡生活品质。”冯祥权说。

为了保护嘉陵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南充市共投入数亿元在嘉陵江及其主要支流的沿河带,建设生态林带20余万亩,建起了流域内水环境生态保护体系,防止水土流失,嘉陵江成为保持全省水质最好的河流。

惠百姓 连续利好消息市民点赞

“这个月的工资上涨了,有2500多元……我要为扩大就业规模民生工程点赞。”去年12月10日,家住顺庆区长征路社区的杨蓉领到了11月份的工资。38岁的杨蓉3年前失业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去年6月,长征路社区工作人员帮她在一家餐厅联系了一份工作。“现在的我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就业促进是南充实施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中的一项。其他民生工程也捷报频传:去年1月至11月底,南充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9534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7.6%,下岗人员再就业、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等民生工程,也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开工建设39所公办幼儿园,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保教费涉及1.73万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涉及54.6225万人,中职学生免学费5.29万人;建成农村通村公路365公里;建设公路安全护栏1303公里……南充市政府目标督查办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南充市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南充今年拟继续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及民生大事。从去年12月4日起至12月15日,南充市民生办会同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在全市范围内就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广泛征集公众意见和建议。“希望市民对2016年全市最急切需要实施的民生项目,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址和实施的必要性等,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制订2016年民生项目方案时认真研究和采纳。”南充市民生办负责人称。

华西都市报记者汪仁洪敬铭安

相关链接:“五大扶贫工程”成效显著

去年7月,四川省有关领导到南充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明确要求南充扶贫开发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走出一条路子出来。去年8月,南充市委制定出台《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确立了“2018年基本脱贫、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为了完成这一奋斗目标,南充制定了产业扶贫、新村扶贫、基础扶贫、能力扶贫、公共事业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

来自南充市扶贫和移民局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南充“五大扶贫工程”成效显著:截止11月底,在产业扶贫上,今年已在1290个重点贫困村培育专合组织232个,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在基础扶贫上,全市已新修村道水泥路1600公里、解决安全饮水5.6万人;在新村扶贫上,启动实施了8300 户困难群众住房搬迁改造,近2000户群众春节前将搬进新居;在公共事业扶贫上,对316个村级卫生室和230村级教学点进行新建和改造,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在能力扶贫上,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今年已完成技能培训12.1万人,实现转移就业6.4万人。

新闻推荐

中国升钟湖 世界钓鱼城

中国西部最美群岛——凤凰岛世界钓鱼城之舟钓场升钟湖假日酒店篝火广场升钟湖云海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升钟湖,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国家AAAA级旅游区升钟湖风景区内,13亿立方米湖水库...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