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争朝夕 乘势而上谋发展—记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实施“1211”工程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一)公办高校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创新
2006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与香港利奥集团实行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开启了全国公办高职院校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创新先河。
示范建设期间,学院广泛开展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在“三元一体”办学体制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实施“1211”工程,形成以股份制合作办学为引领,扩大校企合作,加强校地合作,探索校校合作“三维联动”的办学机制,营造校、企、地积极参与、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办学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得到深化。
1.开展一个项目研究。学院将“以校企股份制合作为引领,深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作为顶层设计建设项目。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力度。2013年11月,学院邀请省内外合作企业召开了校企合作座谈会,进一步总结校企合作成果,谋划未来合作方向,并在互通校企合作信息、扩大校企合作内涵、拓展合作办学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2015年,学院《深化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同时邀请了省教育厅、省内外本科高校及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和专家,成功召开了高职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研讨会,交流经验、信息共享,再次将项目研究推向深入。
2.创建两个二级学院。为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院与香港利奥集团、成都夏尔数艺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共建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利奥学院、夏尔学院两个二级学院,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3.成立一个职教集团。在南充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批准,以政府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牵头成立了由77家单位组成的南充职业教育集团,“政行企校”协同育人,领航构建南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组建一个职教联盟。学院牵头成立了有省内外15所涵盖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佳木斯职业教育集团和部分影响力较高的中职学校等参与的职业教育联盟,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单位的自身优势,搭建职教资源共享平台。
(二)跨文化背景下的校企、校校合作创新
学院着力开展跨文化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香港利奥集团2013年11月出资50万元,在学院举办嘉年华活动;2014年,学院教师为香港利奥集团雅图仕职业技术学校谱写《雅图仕职校之歌》,实现了校企文化交融,创新了跨文化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院与法国巴泽尔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组建法国美食技术应用学院,筹建举办法国餐厨师培训班,共同开办法国餐教学餐厅;交流、吸收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师资培训合作,创新了跨文化背景下的校校合作。
(三)由政府主导的政校企“三元一体”体制机制创新
“三元一体”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创新,形成了政府、学院和企业“三元”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一种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既解决了职业教育缺乏政府强力支撑、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等相关瓶颈,又有效解决了投资者的原动力等问题,将政校企三方捆绑在一起,形成了招商引资政府受益、校企合作投资者获利、深度融合行业受惠、股份制办学学院发展、多方共管学生获益的可喜局面。
示范建设期间,学院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实体机构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法国巴泽尔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师资培训平台,开启中外合作办学,扩大职教国际视野;启动与绵阳海天师雨幼教集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了校企、校地、校校“三维联动”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以示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三对接一贯穿”(即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校企、校地、校际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四个重点专业按照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总要求,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行业企业的需求,根据专业特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显著突破与推进。
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通过“一主线、两主体、三阶段、四合一”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岗位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畜牧兽医专业创新“三维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三维”即学制、证书、主体三个2+1维度。“双主体”即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主体。)
3.工程造价专业构建三元双轨岗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行业引领、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校行企三位一体”的专业建设与调整机制,实现了与“双证制”教育的对接。
4.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前园后院、学教交替、学岗对接”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探索和创新,通过“学习—教学—再学习—再教学”交替进行,实现学生学习和岗位能力直接对接,建立并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大提升
学院以示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三对接一贯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建设期内,学院累计为行业企业一线培养输送毕业生9000余人,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和行业企业好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6.37%。据麦可思《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数据显示,学院2014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和就业现状满意度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8个百分点。
建设期内,学院先后有17人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88人获得“四川省优秀毕业生”,2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625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29人次获得国家及省市开展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奖励。其中,学院学生杨婷婷荣获团中央主办的全国“优秀铁路青年志愿者”称号;周方芳获得“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陆凌冰、陆凌曙发明的“楼房快速逃生装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匡思嘉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D类一等奖;王珊等4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一等奖;工程造价专业2012级学生夏添等组成的团队夺得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斯维尔杯”工程造价基本技能大赛“工程造价创新思维”项目二等奖;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费心怡2014年喜摘“莲花仙子”桂冠,成为南部县第三届莲花节形象大使,并当场宣布将获得的奖金捐给南部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队参加2015年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比赛获得第一名;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主的学院合唱团,连续三届获得南充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
依托职教资源优势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推进“三个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社会服务与自身建设结合;智力帮扶与物质支援结合)、四项措施(强化培训、产学研结合、对口支援、***)、一个发挥(发挥涉农院校的优势,服务南充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推动南充传统农业的转型发展。)”,学院的社会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紧密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学院专任教师为主体,利用学院完备的教学实验实训基地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了南充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南充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四川省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物流人才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等多个培训项目。先后与高坪区、仪陇县、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及多个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示范建设期间共开展技术服务项目30项。与南充市9县(市、区)农牧业局或农广校合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3类职业农民1600余人。
示范建设期间,学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确定为全国信息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教育培训授权考试中心;被四川省造价管理总站、造价工程师协会批准为四川省首批“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考试中心,“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培训基地”“南充市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南充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陈永龙 杨建平 李晓洪 马云骓/文 胡彤/图)
新闻推荐
"target="_blank">本报讯(记者周晓琪)12月30日下午4时,南部县南隆镇望月村的村民早早来到兰渝铁路火车轨道护墙外,等待观看从重庆北开往广元的第一趟火车。“我75岁了,别说坐火车,就连火车的样子都...
南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