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党政代表团赴成都学习考察成都的新村建设经验引
南充市党政代表团赴成都学习考察,成都的新村建设经验引发考察团成员的思考——
“地平村、瓦窑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很成功,怎么学?南充要有自己的‘打法\’!”
9月10日,由南充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队的党政代表团赴成都学习考察。成都传化公路港、东区音乐广场、瑞迪机械、汉能光伏、成都规划馆等考察学习点,让团员们兴奋、感叹、思考、议论。不过,在代表团中激起最大反响的,是一个个新村建设考察点。
□本报记者 王青山 张立东
成都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可以借鉴
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开全国先河,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改革试点,同时丰富完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初步构建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机制,古老的土地上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代表团成员仔细听,认真记,并不时向当地负责人提出疑问。
“成都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先行先试,像瓦窑村的土地改革办法我们就很难照搬。”南充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邹平说。
成都在改革中一些突破性的具体做法学不了,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却可以借鉴。
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认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南充市要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区和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建设为重要抓手,抓住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历史机遇,努力探索产村相融的南充路径。
邹平的“学习心得”是,像成都的新村建设一样,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原则,首先高起点、高水平搞好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突出地域特色,注意保留文化和地域符号,拒绝千村一面;产业优先,培育支撑新村的产业,让农民既住上好房子,也过上好日子。
比如,对经济欠发达的南充来说,新村建设的资金筹措是一大难题。如何破题?“我们可以学习成都,打捆涉农项目和资金,攥指成拳,做好公共服务和配套。”邹平说。
抓住建农业产业园的机遇
南充目前正依托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机遇,大力引进业主和企业,依靠民间资本建设新农村。目前,南充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已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园180个,带动3万户农户进入园区发展产业,入园农户年均收入5万元以上,较入园前增收80%以上。同时南充市规划启动9个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涉及农户12万余户,整合投入涉农资金12.5亿元。至2020年,南充市将建成新农村综合体50个。
楼房错落有致、平坦水泥路通往各户、每家门前有小菜地,村里图书室、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既有城市风味,更有田园风格,这就是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村。
对新农村和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南部县委书记何修礼有自己的 “想法”——先产业后新村。他说,南部130多万人口中,有50万劳务大军,有些外出务工农民修的新房常年无人居住,造成极大浪费。为此,他主张先发展产业——依托县内的年产25万高密度纤维板的中盐银港和多家丝纺企业,大力发展速丰林和栽桑养蚕。目前,该县已经发展速丰林45万亩、栽植桑树30多万亩。“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新农村及新农村综合体就水到渠成。”
考察学习结束,市委书记刘宏建、市长向东都有一个共同感受:紧紧扭住“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这个牛鼻子,以项目推动为抓手,持之以恒,招大引强,不断做强产业、做大城市,为“三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学习考察团离开成都时,已是晚上7点40分,意犹未尽的团员们,一路上继续谈论着各自的感受。
新闻推荐
钟爱巴山蜀水□本报记者吴晓铃10月11日,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迎来举国关注。记者采访获悉,从30多年前成名至今,莫言曾多次来川,他给所有人留下了朴实、低调而又才华横溢的印象。其中,与之相...
南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