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充成为游客的“诗和远方” 三论学习贯彻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颜庆
文化+旅游,便有了“诗和远方”。文旅发展,南充大有可为;文旅强市,南充未来可期。
市委书记宋朝华在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当前,南充文旅产业发展正处于由“量”到“质”跃升的关键期, 我们要坚持以文促旅、 以旅兴文、文旅融合,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这是对南充文旅产业的再度审视和研判, 也为南充文旅产业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要有大视野, 要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今年国庆前夕,南充分别到成都和重庆开展了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国庆中秋在一起,山水南充遇见你。”一批批成渝游客的到来,为南充国庆期间接待游客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作出了重要贡献。巴山蜀水,是好山好水好风光的代名词, 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川渝两地每年互访游客超过1亿人次。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 必将给南充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借力“双城记”,积极参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为南充打造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创造了机遇、提供了舞台、拓展了空间。借力“双城记”,南充文旅产业先行先试———红色旅游线路:重庆红岩村、渣滓洞—广安邓小平故里—南充朱德故里、 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三国文化旅游线路:成都武侯祠—广元昭化古城、 剑门关—阆中汉桓侯祠—南充西山万卷楼。这两条旅游线路打破地域界限,加速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要素的融合和流动。借力“双城记”,我们现在所做的都是开篇之作, 更多的精彩文章有待我们共同书写。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要有大手笔,要找到“非去南充不可的N个理由”。近年来,南充文化旅游产业的成绩, 可圈可点———阆中和仪陇,先后摘得“天府旅游名县”的桂冠;落下闳、司马相如和陈寿,相继上榜四川历史文化名人;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今秋开始招生。应当说,这些都是大手笔,都是了不起的成绩。 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还要看到不足,要看到“木桶理论”的那一块短板,要找到更多“非去南充不可的理由”。比如,很多人知道陈寿《三国志》,但南充“三国文化发祥地”这一块牌子还没有打响;很多人到阆中到仪陇旅游, 但是夜间消费的空间还有限,我们还没有一台像“印象刘三姐”那样“非看不可”的一台戏;很多人对仪陇的客家文化感兴趣, 但是我们对“客家菜”的研发和推广还有待深入,期待最终实现到了南充“非吃不可的菜品”就是客家菜。非去不可的景区景点,非吃不可的南充美食,非看不可的一场演出, 非买不可的土特产……我们要围绕文化旅游的要素组合,挖掘南充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 开发出更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会涌现出“非去南充不可的N个理由”。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要有大融合,要让“文化和旅游”水乳交融绽放异彩。 (紧转2版)(紧接1版)在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很多人在体验了阆中的乡村旅游后感慨:那些山,那些水,不是普通的山,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赋予了文化的内涵,让山和水都有了灵性。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这些年,我们通过举办落下闳春博会、南充丝博会、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艺术节等节庆活动,让“文化和旅游”结合得更加紧密,让南充成为游客的“诗和远方”。 客观地讲, 我们的 “特色节会”,影响力还没有达到四川凉山“火把节”那样的知名度。应当看到,我们的春博会、丝博会、木偶艺术周,以及围绕“三国文化”搞的活动,都具有南充自己的特色,其本身都很有吸引力。我们只要持续投入热情,舍得创新,就一定能够打造出具有国内国际知名度的文旅盛事。
千里嘉陵江,把最柔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唐代诗人杜甫发出“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的赞叹,画圣吴道子也留下《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的水墨丹青。 一个个旅游景点散布在嘉陵江两岸,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我们要有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手笔、更好的融合,让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串,让“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驰名中外,成为游客非去不可的旅游目的地。
新闻推荐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易立权)山水醉南充,秋色正葱茏。10月16日,2020南充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阆中召开,共商文旅大事、共谋...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