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醋传承人杨勇30年坚守“匠心”不改
■ 南充晚报记者 陈高洁 文/图
在古城阆中,只要人们提及保宁醋,无人不拍手叫好。杨勇是地地道道的阆中人, 从小在“特醋飘香”的环境中长大。如今的他, 已是保宁醋第15代传承人。昨(19)日,记者在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的酿造车间见到了杨勇,他正在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酿醋新工艺。
大学毕业
毅然进入名不见经传的醋厂
身穿灰白色的POLO衫, 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这是杨勇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杨勇今年53岁,祖辈都与酿醋开店的“醋匠”有不解之缘,到他拜师学酿醋已是第15代。
“我从小在‘特醋飘香’的环境中长大,无比热爱酿醋事业。”杨勇告诉记者,1988年,他大学毕业于原四川轻化工学院食品发酵工程专业, 因从小耳濡目染,毕业后的他选择回到家乡,进入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保宁醋厂。从最基层的车间工人做起,先后成为了化验员、工程师、分厂厂长。
在1994年以前,保宁醋的酿造工艺大都是师傅带徒弟, 代代相传,但这样的模式也导致保宁醋的酿造工艺无法系统传承,酿造水平也参差不齐。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杨勇带领技术骨干,对每个车间的生产工艺进行全方位跟踪检测和记录,并且通过对酿造和包装工艺的梳理,形成了一套最优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保宁醋生产工艺流程,在中华醋苑中独树一帜。
2001年, 他被任命为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总经理。 面对国内外竞争激烈的市场,他始终把“继承和发扬就是创新” 这句话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2009年,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的“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凭借历史文化悠久、工艺传统独特, 成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胆创新
将传统技艺融合现代科技
“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酿造生产技艺, 面临着新时代大市场大生产的考验, 也面临着大趋势新思维新科技的机遇。”杨勇说,不坚持传统技艺, 保宁醋传统品质金字招牌就会被倾覆。
作为传统醋艺第15代传承人,面对这个保宁醋老字号品牌, 他有一份与生俱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杨勇告诉记者,保宁醋独特的传统技艺,核心是中药制曲、麦麸酿醋。其生产过程多达42道工序,主要包括制曲、煮头、发酵、淋醋、熬醋、灌装六大部分,仅发酵这一道工序至少需要30天才能完成。 各工序的传统做法都是人力操作, 且生产周期长,科技含量低,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为了改变传统技艺中的不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杨勇带领生产技术骨干,起早摸黑,通过对制曲、酿造到产品包装的每一个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系统把脉和研究、实验, 最终形成了保宁醋传统技艺结合现代科技的一套迄今最优化、最规范、最标准的生产工艺流程。 保宁醋的酿造技术和生产能力从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并彻底结束了“高温季节无特醋”的历史。
保宁醋是佐餐调味的食品, 搞好质量安全是首要任务。 杨勇长期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 与生产技术骨干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并利用科学手段,增添扎实措施,改进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管控力度, 确保了产品质量在舌尖上的安全。校企联姻
三大系列上百个品种供应市场
杨勇告诉记者,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保宁醋先后荣获“中国名牌”称号、“绿色食品”标志、“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在此基础上,他通过多方奔走,积极与高等院校联姻,企业先后成立了四川理工学院保宁醋酿造发酵科研所、保宁醋发酵专业研究生工作站和川北医学院保宁醋科学技术研究所,推进了保宁醋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 开发了“保宁醋美人”、“桑果醋”、“1618年份醋”等高附加值醋类饮品,产品从单一品种发展到调味品、 保健品、饮品3大系列上百个品种供应市场。
保宁醋产品销售市场得到急剧扩张,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36个办事处, 并跻身美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等市场,年产食醋由不足5000吨发展到8万吨。2010年,公司12万吨生产(科研)基地成功入驻七里工业园,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建成投产,顺利完成了万吨发酵车间、包装、成品、精酿、热能车间的全部建设任务。
“保宁醋传统酿造技艺与时俱进,产品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也更有利于传承。”杨勇说,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实现税金3000多万元,成为阆中工业的纳税大户。
杨勇坦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促进了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如今的保宁醋是四川的地方传统名优特产, 属于中国四大名醋之一。杨勇表示,面对新的市场消费环境, 他将带领新一代酿醋人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与高等院校联姻,不断创新,以多元化的醋产品面向全国,让保宁醋飘香海内外,享誉世界。
新闻推荐
8月14日中午,采访组抵达甘肃天水。海拔1200米的天水,在当地人眼中不仅四季分明,而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行走在这座“...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