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阆中的面孔

华西都市报 2019-08-13 03:46 大字

王皮影第七代传人王彪(前)、王舫(中)表演皮影戏。(本报资料图片)

“亮花鞋”登上春晚,演绎千年古老民俗。

张飞巡城。

落下闳观星图(本报资料图片)。

□章夫

我在春天的尾巴来到阆中,而阆中却在营造永不落幕的春节——他们提出一个大胆的口号,“一年365天,我把春节演给你看”。跑马观花三天时间,如读一本厚重的巨著,回到成都也难以慢慢消化。一个又一个与阆中有关的人物浮现于眼前,排队似地纠缠着我。我抓阄一般“钦点”了几个,试图能截取一个或几个小小的切片,给阆中庞大的历史肌体上,镶嵌几块无关紧要的鳞片。

五个人,五个阆中男人——准确地说,应该是五个男人的阆中面孔。

一颗叫做落下闳的星

严格而言,我是通过一顿饭的功夫,侧面认识落下闳的。

在下榻酒店品尝“24节气宴”。菜还未上桌前,听到介绍时我们都相视一笑,一位文友窃语:“这年月,概念满天飞。”可随着一道道与节气高度匹配的菜肴端上桌,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举起手机,先在朋友圈享用。

春分笋、清明花、谷雨茶、立春盘、雨水菜、惊蛰虫、芒种梅、立夏饭、小满苔菜、小暑藕、立秋肉、大暑汤、白露鳗、秋分蟹、寒露酥、霜降柿、立冬饺、小雪煲、大雪炉、冬至羊……仅以“处暑鱼”为例,椭圆形的盘子就是一个精致的木船,一文人拿着鹅毛扇,诸葛一般伫立船头,船的另一头是一间茅舍,生鱼片放在文人与茅舍中间,旁边小炉的瓦罐里,熬着雪白的汤。人物、情节齐全,极有画面感,不由让人垂涎。小小的纸片上如是介绍这道菜的创意: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沿海城市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开渔节”。

24节气,乃落下闳推算出来的。

自古,阆中有“前挡六路之师,后依西蜀之粟,左通刑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之誉。史载,华夏祖先伏羲之母华胥就出生于此,相传伏羲亦孕育于阆中南池。

这里强大的气场自古有之,《尚书·尧典》载,尧命羲氏与和氏观测天象,“敬受氏时”,因之伏羲与和氏方得出“年为三百有六旬有五,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结果。

原来,伏羲就是一位远古的天文大师。也即是说,落下闳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他同样踩在先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

不可否认的是,伏羲只是拉开了一个序幕,那时的节令、物候只有了雏形,历史的舞台期待落下闳这样的大师去不断超越。因而才有了《太初历》,才有了科学而精准的24节气,才有了“正月朔日”,也才有了我们乐享千年的春节。

从小记事起,丰富而多彩的春节故事,就固化进我们的血液里。

年关时节的阆中是不夜城。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阆中古城都是热闹非常。舞火龙、耍龙灯、踩高跷、打钱棍、花轿迎亲、张飞巡城、提灯会、巴渝舞等。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地方特色民俗大戏,都会轮番上演。

过了正月十五,年还不算过完,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是阆中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是日,民众们会邀亲朋好友,登高过桥祛百病,城周白塔山、滕王阁都是大家趋之若鹜之地。据说,每年参与者都在十万之众以上,前些年,这项活动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个叫落下闳的阆中人,给了我们春节,让我们不仅欢乐了上千年,还成为华人独有的“文化身份证”。

中国古城很多,而阆中只有一个。阆中号称风水之城,历史上与风水有关的人,都与阆中有关。落下闳之后,还有袁天罡,还有李淳风。李淳风的墓,袁天罡的推背图,一直蛰伏在阆中的绿水青山间。

隐居谯庙子村的“三谯”

来到距阆中古城40多公里的老观古镇。坦诚地讲,在古镇云集的世象里,像老观这样破败的古镇,并不能提起人们的游玩兴致。我看中的,正是老观镇上的人。

刚刚踏入窄窄的蜿蜒的街道,就听见一阵锣鼓声,那节奏很熟悉,我们一行人寻声前往,有节奏的锣鼓声,从一个同样破败的老屋里传出来,原来那是镇上的文化站。

“在我们这儿,就叫逗狗锣鼓。”南充市散文学会会长何永康操着川北方言,形象地解释说,“锣鼓在向大家吆喝,有好戏马上开演了。”

我们悉数进入破屋子,在长条凳上坐下,但见一精瘦老者偏着头,聚精会神,右手锣左手镲,“哐且哐且——当”一招一式很有风范,全然不管台下多少人举起手机拍照、录像。

表演的是新编的川剧折子戏,名字叫“李富贵相亲”,与当下扶贫有关。随同我们的副镇长介绍说,这里唱戏的、打锣鼓的,都是镇上的票友。我放眼一看,台上看戏的,也多是老人与小孩。

平心而论,也就是“票友”级水准。少顷,我起身离开。沿着狭窄而弯曲的街道前行,经过财神庙,来到亮花堂。副镇长指着那幢标有“亮花堂”三字的建筑物说:“这个地方,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

这就是著名的年俗舞蹈“亮花鞋”的根砥。据传,始于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亮花鞋”,源于老观古代即盛行的“亮宝会”。

直到2018年,阆中市选送的民歌舞蹈《亮花鞋》惊艳央视春晚,深藏于老观镇的这个年俗方为外界所识。

行进于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何永康告诉我,老观镇不仅仅是“亮花鞋”原产地,而我们在老街上看的灯戏,其源头也在老观。

2005年,老观就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以为,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看得见的几条古街,更多的,是像亮花鞋、灯戏这些不为外人所知的那些历代传承。

其实,我还是有些过早结论了,老观“看不见”的“古”,远不止于此。

历史上溯到1500年前,也就是南朝梁武帝天监八年(公元509年),在此置白马义阳郡,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白马义阳郡为白马郡并置奉国县,历隋唐、五代、宋均为奉国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奉国县撤废。直到明代,还存有奉国寺遗址。后更县为奉谷乡,清代为重锦乡,直到今天为老观镇。

老观镇的文化名人,也要追溯到汉武帝时重要臣僚谯隆、谯玄和谯瑛。史称“三谯”,当地建有谯玄庙。

或许年代太过久远,“三谯”的遗存已经烟消云散。好在《华阳国志》《后汉书》《保宁府志》等一些史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历史佐证——

谯隆,字白司,西汉贤臣,先后任上林令,忠下侍中,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至公元前104年间),把同乡落下阁推荐给汉武帝,遂有落下阁创制《太初历》。谯玄,字君黄,老观人,谯隆之子,少好学,西汉成帝时先后任朝庭义郎,太常丞,中散大夫,后王莽篡位,弃官隐居谯庙子村。王莽公孙述请他做官,谯玄没答应,皇上赐予毒酒,儿子谯瑛以钱财为父赎罪才得以幸免,老死于家乡。东汉光帝下诏书命阆州郡修庙祀谯。

谯瑛,谯玄之子,学识丰富,熟悉易经,皇上授予北宫卫士令。

“王灯影”的乾坤挪移

我们小时候的娱乐生活是很单调的,往往因一场电影、一出川戏,都会跟着大人翻山越岭跑十数里地。青葱岁月里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看“王灯影”的皮影表演。

“王灯影”就是王文坤。嫂子的父亲跟王文坤同岁,彼此成为“老庚”。我的老家紧邻阆中,嫂子就是地道的阆中人。嫂子姓仰,老家在阆中水观的仰家坪。

我最早一次看皮影表演,便是在嫂子的娘家。那一天是她父亲生日,王文坤带着班底,到她家演出。说是班底,其实就王文坤父子俩,还有一个背着皮影的背囊。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文坤,他抽着叶子烟,长得有些富态,或许是跑江湖的缘故,很喜欢笑,也十分和善,大人小孩都乐于亲近。遇到年龄相仿的,他会将叶子烟杆从嘴里抽出来,擦掉口水,满脸笑着:“您也来一口?”对方会不介意地接过烟杆,“叭哒”几口,用鼻子吐出长长的白雾,心满意足之后,再擦一下烟杆,礼貌地回敬给王文坤。

烟杆无疑是王文坤的江湖“礼器”。千万别小看这社交礼仪,就在这一来一回间,平添了彼此信任,说不定下一场演出,就在这无声无息中敲定了。

到了晚上,王文坤像换了一个人。

四周一片漆黑,人们的目光全聚焦在白色幕布上,王文坤和他的儿子在众望所盼中登场。

几张牛皮,几根竹棍,几声唱腔,就是一台精妙绝伦的春秋大戏。

王文坤的唱腔我至今记忆犹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严肃,时而诙谐,时而老腔,时而花腔,各种角色在他的旁白和唱腔里转换自如,不时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声。

看着看着,我们就会好奇地跑到幕布后面去一探究竟,只见父子俩端坐后台,又要走影子(耍皮影),又要打锣、吹唢呐、拉胡琴,还要说唱。双手挥舞着千军万马,整个世界都在掌握之中。顷刻之间,那种莫名的神秘感和崇拜之情,便油然而生。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了,看起来很遥远,想起来却很近。

仲春时节,我来到阆中古城,在南津关古镇再一次看到“王灯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还是那个味道,没变。唯一不同的,是屏幕背后的油汽灯换成了电灯。

又得知阆中有了“王文坤家庭皮影艺术团”,还有“王文坤皮影博物馆”。

当晚,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悸动。我一头钻进了资料堆——

天下皮影源出陕西,而陕西皮影起自汉武帝的嫔妃李夫人。李夫人的兄弟李延年,唱了一首《佳人歌》,使得汉武帝听后叹息:“善!世岂有此人乎!”“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后来,李夫人早逝,汉武帝悲恸不已:“上怜闵(悯)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武帝太过思念李夫人,“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夜中请武帝坐在远处,用烛光照亮李夫人形象的剪影,“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

自此,皮影成为汉武帝的慰藉。

上述出自于《汉书·外戚传》的记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皮影传奇”。

却说王文坤早年拜入川北冯朝清皮影班主李云亭门下,从此开始走村串街“耍影子”。攻木雕,学剪纸,习器乐,练唱腔,最后雕刻皮影。继任班主后,王文坤集“土”“广”“渭”等皮影之长处,吸众家“雕”“剪”“绘”“刻”等技艺之精要,融川北风情民俗之意趣而自成一派,创立了影像较大,人物造型圆润,独具神韵的“王灯影”。

雕刻皮影的难度之大,人物之复杂,超出我们想象,只有在通晓戏剧故事全局和人物性格后,才能胸有成竹并可操刀雕刻。一人能完全“走影”(表演皮影),会唱能耍,少则五年,多则一生。而像王文坤能唱能雕能剪能刻能吹能拉能打(器乐)的,独此一人也。

川北皮影有土皮影、渭南皮影之分,而“王灯影”是中国唯一以人名命名的皮影。

这,就是王文坤的伟大之处。

方寸白布一盏舞台,尺把小人演绎华彩。当青灯之影穿透人物、花草、楼宇……千人千像在画幕的另一端映现,波澜壮阔的故事呈现于观众眼前……声色犬马、世间百态,令你眼界大开。这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魅力。

“一帘灯影唱高楼,宛转歌喉度曲幽。阿堵传来神毕肖,果然皮里有春秋。”

王老已远行,我辈叹弗如。

新闻推荐

阆中市加强全市母婴安全保障

家庭与生活报讯为认真实施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高项目实施质量,保障母婴安全,7月31日,阆中市卫健局组织召开了2019年...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