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故里与阆中伏羲文化一脉相承

南充晚报 2019-08-16 00:57 大字

8月14日中午,采访组抵达甘肃天水。海拔1200米的天水,在当地人眼中不仅四季分明,而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行走在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街小巷,一股浓浓的“伏羲文化”扑面而来。

“南充,我去过,与天水一样,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当天下午,天水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天水市社科联副主席任进祥坦言。

天水·阆中 伏羲文化一脉相承

今年6月下旬,天水又一次举办规模盛大的“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邀请贵宾1500人、 嘉宾5000人, 参加活动的各地游人达200万。”天水市博物馆副馆长汪保全说。

天水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至今已29届,可谓届届有亮点。 天水市文旅局宣传推介科科长周随平介绍,近3届的文化旅游节中,组委会增加了射箭等内容。 天水以历史上当地汉将李广冠名,让“李广杯”射箭大赛吸引远至蒙古,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客人参加, 从而使此赛事活动成为文化旅游节的一大看点。

多年来,天水文史学界致力研究伏羲文化,并取得重大成果。如今,当地于此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内业界认同。作为“人文始祖”的伏羲,对后人的创造性贡献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八卦、造书契、织网、养家畜、造屋、嫁娶、养蚕。

伏羲从何而来呢? 天水民俗专家李子伟认为,伏羲的母亲为华胥。而华胥是阆中人。这一观点与阆中文史界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一致。2013年8月,阆中名研会学者在《阆中古城码头》一文中指出,《四川通志·嘉陵江》在“保宁府阆中县”中载:“(嘉陵江)在(阆中)县(城)西南三里,即漾水也,又名西汉水,又名阆中水,亦曰渝水,又名南津河,入县境东南流八十里入南部县。”“漾水”和“西汉水”是发源于甘肃天水市秦城区齐寿山嘉陵江西源的水,流经陕西略阳县白水江镇后始名嘉陵江。流经阆中的嘉陵江历史上竟然有与西源“漾水”“西汉水”相同的江水名称,这一被郦道元称之为“随地易名”的现象,本身就道出了两地间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渊源。

据《竹书纪年·太昊》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生帝于成纪。《补史记·三皇本纪》说,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疱牺于成纪。《路史》卷十说:“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华胥居之而名,乃阆中渝水地也。”

李子伟认为,其实,伏羲当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也即华夏最早一代,在天水已被公认。虽然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地方对此有争议,但华胥为阆中人是确定的。

天水·南充 三国文化源远流长

天水市博物馆里, 有一幅丝绸之路甘肃段示意图。从此图中可以看出,天水系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汪保全说,天水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历史上, 这里也是丝绸之路上山谷丝绸之路与陆路丝绸之路的交叉点。 汪保全所说的山谷丝绸之路,是指西宁经乐都,至临夏、临洮、陇西、武山、甘谷到天水一段,所谓的陆路丝绸之路,指的是从天水经张家川、陇县、宝鸡至西安一段。前段相比后段而言,道路尤为崎岖。

唐宋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繁荣,外国使节朝贡长安,成为当年丝绸之路的一道风景。史载,当年接受朝贡的皇帝们, 在收下朝贡品后都无一例外地给予赏赐, 而不少赏赐物的价值远远超过朝贡品。朝廷官员们发现,外国使臣的朝贡品中,有不少掺假。为杜绝掺假品混入贡品,天水设立专门的贡品官方检查站, 对通过的贡品严格检查、把关,大大降低了贡品中的掺假率。

近年来,天水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出彩,进行了专门研究。天水市委政研室财经科科长张耀武介绍,从文化视角入手,天水近年来对当地的文化源流进行了深入思考。

天水有8000年人类活动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2700年建城史,其大地湾文化为其代表。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 这里有地下文物450处,其中国家级有17处。

当地博物馆载:公元前891年周孝王时,秦人先祖非子西垂牧马,最早就在天水的张家川与清水县一带。从清水县秦亭建邑起,秦人、秦族、秦文化便在这块土地上悄然产生。后来,壮大起来的秦人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8月14日下午, 天水市伏羲庙前广场左侧长廊中,百多名休闲的当地市民,围听当地秦腔爱好者的演唱。“秦腔分明在陕西,这里怎么会有秦腔呢?”采访组的疑问在了解天水秦人发迹史后,很快就被打消。

天水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早期秦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佛教石窟文化,构成当地历史文化的大厦。在天水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雍际春看来,天水的三国古战场文化与南充的三国文化一脉相承,“南充是朱德、张澜、罗端卿、张思德的故乡,历史人物张飞、陈寿、谯周等,均与三国文化相关。特别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如果没有陈寿,就没有《三国演义》,也不会有三国文化的流传。”

相关新闻

融入“一带一路”推动旅游发展

采访组在天水采访期间,正值天水一年中最炎热之时。 虽然太阳灼人,但一旦进入树下或建筑物阴影下,让人顿觉凉爽。

8月14日下午6时,伏羲庙内游人不断。站在巨大的伏羲塑像前,听讲解员生动的讲解,古老的伏羲似在近前。

历经500多年的伏羲庙建于明代,供奉伏羲塑像的太极庙成为伏羲庙的代表。 太极庙大殿门外两侧巨大的花窗,左右凤、龙彩雕栩栩如生。在讲解员眼中,走过500多年的飞龙,寓意自强不息,凤则寓意和谐。

徜徉伏羲庙,一株标有“1100年”树龄的槐树,成为该庙的“镇庙”之树。在南充一带看似并不起眼的槐树,在这里竟然长成千年巨树,足见其适合的生态环境,难怪,行走天水市区,大街上满是以槐树为主打的行道树。

去年以来,天水市委、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市首位产业来抓,天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天水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到天水地方生产总值的29%,其支柱产业地位由此形成。”天水市委政研室办公室主任曹磊说。“融入‘一带一路’,愿南充和天水一道,在丝绸之路、三国文化,抑或是华胥伏羲文化牵引下,共谋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临别天水,任进祥如是祝福。

延伸阅读

天水·历史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天水,甘肃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毗邻关中平原。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里”之称。境内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 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故有的文化艺术碰撞、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产生了众多的佛教石窟寺,麦积山石窟是其中著名的石窟之一,它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石窟始建于后秦,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

雕塑馆。这里的雕像,体现了

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

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

演变过程。天水·文化丝绸之路繁华重镇

漫步在天水, 迎面而来的是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木梯寺等石窟,你不禁会遥想起丝路的繁盛和商旅之人对佛国的虔诚。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长达1600多公里,天水则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历史重镇,在辉煌而漫长的古丝绸之路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门户和驿站作用。“过陇坂”“发秦州” 是古代商客、文人和使者笔下形容天水交通位置最频繁、最耀眼的词汇。其中最能体现丝绸之路功绩的就是麦积山石窟。

三国文化集中地

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 计杀张郃等世人有口皆碑、如数家珍的故事,都发生在天水。 街亭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东北100公里处的秦安县陇城镇, 是历史上一处重要的军事关隘。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魏派大将军张郃率军西援抗蜀,双方争夺的焦点即街亭。

此外在天水的三国遗存还有大门道、诸葛军垒、名将姜维墓冢等遗迹,无一不是三国文化的昭示。“重走丝绸之路”采访组 刘海 李波 张松 周汉兵 发自天水

新闻推荐

溯南充文化、赏南充山水、品南充美食华裔青少年走进南充踏上寻根之旅

●本报记者谯灵敏实习生王梦璇品印象嘉陵江,赏山水南充城。8月1日至10日,由中国侨联主办,四川省侨联、南充市侨联承办的...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