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年陕西会馆见证阆中商贸繁荣

南充日报 2016-10-15 00:00 大字

"> "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 杨晓江

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今,这些百年以上的古建筑默默地讲述着古代阆中繁荣的商贸流通,位于阆中公园路49号的陕西会馆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建于乾隆元年至今保存完好

日前,记者慕名前往陕西会馆。陕西会馆坐落在阆中市公园路北侧,记者步行会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大的门楣,朱红色的墙面,歇山式屋顶,门口还有两尊大石狮子,从大门就可见整个建筑的恢宏气势。

陕西会馆占地10亩,建筑面积72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呈南北向,沿中轴线布局,由大门、正殿、后殿和左右厢房组成一个两进四合院,保存完好。阆中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张晓峰介绍,陕西会馆又称西秦会馆,原本为古三元宫,由来阆中经商的陕西商人联合捐资建设的供娱乐、聚会、议事的场所。

由于阆中水陆交通发达,自古商贾云集,历史上先后建有陕西会馆、浙江会馆、广东会馆、安徽会馆、福建会馆。“在这些会馆中,陕西会馆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因此也成为古代阆中商贸繁荣的重要实物见证。”张晓峰说。

在陕西会馆的正殿屋梁上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大清乾隆元年岁次丙辰月建庚午二十七日丙辰吉日”等字样,由此表明陕西会馆修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至今已有280余年历史。

沿着大门往里走,两侧花坛里种有桂花树、塔松等树木。正殿前面,有一圆形十二生肖花坛,花坛四周雕刻着十二生肖以及花草图案。仔细观察,每个图案都有特别的意义,如“二龙戏珠”、“金鸡报晓”等。

陕西会馆富丽堂皇,色彩艳丽,整个建筑装饰采用典型的中国红,房顶施用布筒瓦,房檐下各施七踩斗拱。“大门、敞轩前后檐下各施七踩斗拱14朵,后殿前后檐下各施七踩斗拱12朵,斗拱的运用,取材大小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特征。”张晓峰说:“陕西会馆集斗拱、架梁结构等众多建筑手法于一体,是研究清代木结构建筑,以及川东北地区清代建筑特征及演变过程的一处重要实物资料。”

196幅描金彩画彰显艺术价值

2006年,陕西会馆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汶川地震和白蚁毁损,陕西会馆屋面、房梁等多处受损,阆中市文物部门组织专业文物古建筑修复施工队伍对其进行了全面加固维修。

2011年,陕西会馆维修,使得大批乾隆时期的描金彩画重见天日,引起各方关注。记者了解到,当年最早发现彩画的是施工的民工,他们将房梁上的瓦片拆开后,清理天花板时发现了一幅幅精美的彩色图案。据统计,在会馆天花板上有彩画196幅,此外大殿的房梁、柱子上也绘有大量彩画。“这些彩绘图案以龙凤、麒麟等瑞兽以及山水花鸟为主,数量多、保存好,艺术价值高,十分珍稀。”张晓峰说:“这些装饰画,使得陕西会馆在严谨的结构布局中显得灵巧多变,极具观赏性。”

以前陕西会馆为阆中蚕种场的办公用房,上世纪70代大殿维修时将天花板遮盖,因此这些彩画也“深藏闺中”,2011年才得以重见天日。“为更好地保护这些彩画,文物部门组织多名专业人员对这批彩画进行了拆除,并按照原来的方位、顺序进行编号,封装保存。”张晓峰透露,这些彩画将在阆中醋文化博物馆重新展出,具体计划还在商讨中。

有人说,建筑是时代的印记,是时代的真实写照。百年来,陕西会馆引起了无数访客的追忆,已经成为阆中古城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新闻推荐

一个贫困村民的来信

在阆中市金子乡党委副书记蔡波的笔记本中,夹着一封信,那是铜鼓岭村贫困户王明合9月17日特意送到他手中的。信中写道:“我以前日子过得很苦,几间旧房子早就垮了,一个独儿子三十多岁了还未成家。我六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